大吃货苏东坡的帝都买房之路


北宋有个大文豪叫苏轼,号东坡居士。他有两妻一妾,两妻分别是王弗和她的堂妹王季章,一妾则是王朝云,共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出生时,他写了一首诗《洗儿》: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首诗表达了苏大文豪对自己儿子的殷切期望,又不忘嘲讽一下公卿之士“愚且鲁”,暗指庙堂之上,肉食者鄙。这样赤裸裸的表达与讽刺,传到王公贵族的耳朵里,可就要得罪人了。不过苏大文豪对仕途发展也并不是很在意,但他有两个小目标,第一个小目标是能在帝都开封买上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第二个小目标是吃遍天下美食。
 
十九岁这年,苏大文豪第一次走出老家四川眉山,来到帝都参加朝廷组织的科举考试,与他同行的还有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凭借一篇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苏大文豪深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顺理成章的正式成为了国家公务员。虽然父子三人都当了公务员,但他们还是在租住在太平兴国寺的浴室,就是一个公共澡堂。
 
苏轼三兄弟在公共澡堂里租住了一年,工资涨了以后才换了个好点的房子住,不过还是租房,先是去西郊租民宅,后来又去租公租房。再后来苏洵为了让两个儿子安心复习选官考试,跑到杞县一个亲戚家住,而省出来的租金则让苏轼和苏辙住在环境较好的国营招待所(驿馆)。对于堂堂国家公务员来说,这也太寒酸了,所以在帝都买房成了苏东坡当官后的头等大事。
 
北宋的商品经济十分发达,清明上河图描述的就是这个时期。当时的京都开封,是全国人口最多、规模最大、商业最繁华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城市,房子供不应求,土地稀缺,房价高得吓人。就连苏东坡的老师欧阳修早年也买不起房,租房租了几十年,“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邻注涌沟窦,街流溢庭除。出门愁浩渺,闭户恐为潴。”这首诗里的“僦”字,就是租房的意思。
 
那么开封的房价到底有多高?我们来看看相关历史的记载。诗人王禹写道:“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 房子和金子一样贵。大哲学家朱熹这样形容北宋的楼市:“且如祖宗朝,百官都无屋住,虽宰执亦是赁屋”,连宰相这样级别的官员都要租房。而诗人杨侃则写道:“甲第星罗,比屋鳞次,坊无广巷,市不通骑。”房子修建的如此紧凑,可见当时的人地矛盾是多么紧张。
 
再来看一组数据,宋太宗太平元年(公元976年),大将军田钦祚在开封买了一套房,花了白银5000两,相当于铜钱5000贯,一两白银等于一贯铜钱,5000贯按照米价折合为150万人民币。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军阀陈洪进被招安,宋太宗给他的几个儿子各奖励了一套房,每套花费白银10000两,相当于铜钱10000贯,折合人民币300万。短短一年时间,帝都的房价竟然翻了一倍,比比北京16年房价暴涨如何?到了北宋中后期,通货膨胀导致房价又翻了几十番,宋徽宗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淮南转运使张根写道:“一第无虑数十万缗,稍增雄丽,非百万不可。”这个时候买套好点的房子得好几十万贯,再整点好的装修,就得100万贯。一贯约折合300元人民币,一百万贯,那就是3亿人民币。
 
而苏东坡所在的仁宗、英宗、真宗三朝,介于太宗和徽宗之间,所以这个时候房价比太宗时期早已翻了几番。欧阳修在给大儿子欧阳发写信的时候提到家里雇的几个仆人每月工资为500斗大米,相当于5贯铜钱,这绝对已经是白领级别的待遇。但就是这样的白领,需要不吃不喝攒160多年,才能在帝都买得起一套10000贯的单间。
 
买不起帝都的房子怎么办?苏大文豪很聪明,买不起帝都的房,那就在其他二线城市先买几套增值,用二线城市房价的上涨来对冲踏空一线的风险,等攒够了钱,再杀个回马枪,买帝都的房子。可是就在苏大文豪为他的帝都房子打小算盘的时候,各种倒霉事却找了上来。先是因为王安石不和,后又是“乌台诗案”,苏大文豪被一贬再贬,彻底贬出了京城,帝都买房的小目标变得遥不可及。他的弟弟苏辙却在晚年替他实现了这个小目标,在开封花了9400贯买了一套刚需房,不过后来为了嫁女儿办嫁妆,又把这套房卖掉了。
 
苏大文豪痛失第一个小目标,而且一再被贬,但是他却并没有气馁,而是决定做一个快乐的吃货,实现他的第二个小目标。
 
公元1079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受牵连而入狱,出狱以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于地方保安队副队长,相当低微。而此时的苏东坡生活十分艰难,利用工作的空闲时间带领家人开荒种地来补贴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也是在这个时候给自己起的。他刚到黄州就在个人微信公众号更新了一首诗《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大意是说:我这半生啊,都在为了一张嘴忙忙碌碌,老了以后事业(指仕途)是一片荒唐。长江的鱼真好吃啊,看见满山的竹林就好像闻到了竹笋的香味。最后一句,说起来有点小惭愧,我当了这么多年的官,别的事没做成,公款吃喝倒是不少。哈哈哈皇帝听了想打人!
 
此外,苏大文豪还发现黄州的猪肉特别好吃,并作了一首《猪肉赋》:
 
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著名的东坡肉就是苏大文豪的伟大发明,此外还有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凉粉、东坡豆腐、东坡羹、东坡饼、东坡炸牡丹等等。
 
苏东坡一生都在修行佛学,一边吃肉一边念经,和尚说:“你这样不行”,回答:“那我漱漱口再念经”,和尚:“漱漱口也不行”,让人苦笑不得。
 
后来苏东坡被贬到岭南惠州。他却在这里开发了烤羊蝎子,不是因为他喜欢啃骨头,而是因为穷,买不起肉,只能买别人不要的羊脊骨回家,放上自制的调料,在火中烘烤,竟成了一道美食。
 
在惠州,大文豪还挑战了吃货界的记录,日啖荔枝三百颗,作了一首《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此外,苏大文豪还有自己对人间美食的终极意淫,在岭南的闲暇时间作了一首《老饕赋》,我节选了其中一段内容:
 
庖丁鼓刀,易牙烹熬。
水欲新而釜欲洁,火恶陈而薪恶劳。
九蒸暴而日燥,百上下而汤鏖。
尝项上之一脔,嚼霜前之两螯。
烂樱珠之煎蜜,滃杏酪之蒸羔。
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
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
 
翻译大意为:要庖丁操刀,易牙烹饪。用的水必须是新鲜的,锅必须是干净的,火焰必须要旺盛,但加柴是技术活,得靠脑子。要把食材经过多次蒸煮后再在太阳底下晒干,并且要在锅中用文火煎熬。猪肉只要脖子上那一小块精华,吃螃蟹的鳌要选霜冻前的那一对。把成熟的樱桃捣烂成蜜饯,将杏仁淘洗成酪一样的糕点。蛤半熟的时候在嘴里加点酒,蟹和酒糟一起蒸到五分熟最好。像这样各方面操作都到位的美食,才配得上我这样的吃货。哈哈哈,苏大文豪不愧是吃货界的战斗机。
 
最近还有朋友私信给我问该不该买北京的房子,字码到这里,我相信大家应该明白两个道理:
 
其一,帝都的房子从来不是普通人能买的起的,商品经济和社会结构发展到一定程度,即使像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和朝廷中层干部都买不起。
 
其二,生活不止有诗与远方,还有尝不尽的美食。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