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作者交流可扫码:
1.“两桶油”的加油站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提升和成品油零售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我国成品油需求稳步增长,加油站数量也小幅增加,截至2020年,我国共有加油站(加油点、加油船)11.2万座(智研咨询)或11.9万座(隆众资讯),以下数据采用智研咨询。
在数量众多的加油站中,“两桶油”(中石油及中石化)在成品油零售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油品质量和销售网络综合竞争优势稳固,加油站总数远远领先于其他企业,毫无疑问,去“两桶油”运营的加油站加油是最方便的,也是最没有问题的,但从油价方面来看,个人觉得不能作为加油首选。
2.其他国企运营的加油站
国家相关智库的文章介绍:近年来,“两桶油”的加油站数量占比持续下降,从2016年的53%下降至2020年的47.6%,而事实上,我国国有企业运营的加油站占比为50%,也就是说,除了大家公认的“两桶油”,还有一定数量的国企运营的加油站(占比2.4%),如中海油,即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化石油,即中化石油有限公司,延长石油,即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
总的来说,我国的国企在人们心中的印象还是不错的,至少不缺斤少两,不坑蒙拐骗,至于是否欺行霸市,那就是各有说辞了,那么既然是国有企业运营的加油站,单纯从油品质量来看也是没有问题的,至少在加油方面可以跟“两桶油”平起平坐,不同的是,个别国企运营的加油站在油价方面的让利是非常大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几个国企运营的具有价格优势和良好服务的加油站才是首选。
3.外资企业运营的加油站
近年来,随着成品油流通“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民营和外资企业进入成品油流通领域,市场经营主体更加多元,截止2020年底,外资企业运营的加油站占比为1.9%,大约有2000多个,大概有五个主流品牌,分别为壳牌、道达尔、BP、埃克森美孚、海湾石油,至于能否去外企加油站加油,需要先看一下历史。
我国在解放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能源行业都是国家统一管理的,也就没有外资加油站这个说法了,直到2001年,为了加入WTO,我国承诺开放成品油零售批发市场,壳牌、BP、道达尔等外资石油品牌才被允许进入国内。
事实上,我国在加入WTO的时候还留了一手,保留了特别条款,也就是说外资品牌大都是以合资形式出现的,比如说BP,在浙江是和中国石化合作的,在广东是和中石油合作的,壳牌在陕西,也是和当地的延长石油合作的。
如此看来,外资运营的加油站其实大部分都有国企的身影,另外,国家对外企的标准限制更严更高,也就是说外企加油站的油品质量也是没的说。
但是从价格和服务方面来看,则外企加油站的优势便会凸现,一是外资加油站有一定的价格优惠力度,而且促销频繁,二是外企的服务好,也就是说外资加油站并不依靠加油这一件事情来赚钱,他们最大的竞争力是非油业务。
根据中国石油规划总院的调查,北美、欧洲的这种加油站有40%到60%的利润来源是餐饮、汽车美容,加油站里面的便利店零售业务等,这个服务一直是外企的老本行,拿壳牌来说,壳牌在浙江的加油站有个爱心驿站,除了提供免费的什么挡风玻璃搞搞干净,还有什么洗衣机、微波炉、沙发,甚至有淋浴室可以洗澡。
由此可见,撇开国家情节的话,去外企加油站加油才是首选中的首选,但是我国的加油站还有48.1%是由民营企业运营的,能不能去这些加油站加油呢?
我们下文再谈。
(未完待续)
今日更文3篇,敬请点击下方链接继续欣赏↓↓。
创作不易,感谢阅读,敬请下滑到本文最后点个赞和在看↓↓↓,看看“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什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