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向晚。
今天发布的是一篇原创文章,来自过稿作者阿菲,一起来看看吧!
01
就在上个周末,我的心情很是愉悦,因为父亲难得的休假在家打算待三天,而母亲三天不在家,这两点都是我愉悦的原因。
前几天,母亲同我和父亲大吵了一架,她一气之下就回到了姥姥家。
我的母亲,是个极其喜欢向我抱怨生活琐事的女人,内容大多是关于父亲的。
因为她很少在我面前说父亲的好话,我有时候一度认为她很可怜,没有嫁一个事事随她心意的丈夫。
但后来事实证明,我错了。
上周五晚上父亲工作回到家,家里只有我们两个人,于是我们便有说有笑地一起做饭。
以前跟母亲一起做饭非常容易烦躁的我,现在与父亲一起做饭,反而感觉非常愉悦。
愉悦的原因就在于,在和父亲做饭的这个过程中,没有抱怨,反而多了一些安慰。
即使我没做好,父亲也不会说我,而是会非常耐心的告诉我要怎么去做,还时不时告诉我:“不要担心自己会做不好,学一件事总会有试错的时候。”
因为他这句话,我学习炒菜的耐心又多了一分。
回想起我与母亲做饭的时候,这种感觉却是从来没有的。
记得小时候时常被母亲叫到厨房打下手,她总有说不完的抱怨,说我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进了厨房也只是帮倒忙。
因为不想与她过多计较,在这种情况下我总是一言不发,默默承受她的语言攻势,但心里却很不是滋味。
直到这一瞬间我才明白,我并不是讨厌做饭,只是很抗拒跟母亲一起做饭罢了。
而父亲给我的感觉却完全不同,他不但没有嫌弃我,还会耐心地为我解释,保护着我那份玻璃心。
他会懂我害怕出错,时不时地鼓励我一下,正如此时的他正笑着跟我说:“你做的比你妈年轻时候好多了,自信一些”。
02
原来,母亲在刚嫁进来时也是个不会做饭的媳妇儿,被大姑二姑嘲笑和欺负,父亲会一边安抚母亲的情绪,一边教她做各种好吃的家常菜。
想想父亲也曾对母亲这么温柔过,母亲似乎也没那么可怜了,反而有些幸福。
仔细想来,父亲与母亲的性格是极为互补的。
母亲是那种脾气收不住的人,遇到不爽的事情几乎一点就炸,而我和父亲就成了她的出气筒。
小时候,面对母亲的责怪,我经常一句话不说,以为可能真的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但长大后我再也不会忍让了,如果不是自己的错,我会直接和母亲杠起来。
这时候父亲就会站出来劝我说:“你妈妈那个脾气,不要和她一般见识。在她脾气上头的时候少说几句,等她消气了就没事了。”
虽说道理的确是这个道理,但是我没有义务总是接受她无端的职责,即便她是我的母亲。
我们吃完饭以后,父亲让我打个电话,哄哄母亲。
我拒绝了,因为一旦打了这个电话,就代表我低了头,下一次她必然会变本加厉地继续责怪我。
然而父亲却和我不同,只见他像没事人一样拿起电话就拨了过去。
母亲接通后赌气问他:“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你们父女俩不是很厉害吗?”
父亲竟然直接笑呵呵地回道:“能有什么事儿,就是想你了。”
母亲听后,再也没了脾气,随即二人开始唠家常。
我在一旁看着父亲和母亲打电话,好像他们两个每次吵架都会终结于父亲的那句“想你了”。
忽然想到曾在社交平台上看到的一句话:“所谓好的关系,都是源自一个人的包容,以及另一个人的适可而止。”
仔细想想,也许夫妻的意义就是这样,也许两个人之间早已没有热恋的感觉,但是迁就一个人却已经成为了习惯,每次吵架时,总有人主动后退一步,为另一方的小脾气让路。
另一方也会及时低头,绝不揪着问题不放。
在婚姻关系里,就是需要这恰到好处的分寸,以及点到即止的脾气。
彼此都懂得照顾对方的情绪,这一点在一段亲密关系中至关重要。
03
不得不说,好的婚姻是需要情绪价值的。
在你暴躁的时候,对方要懂得如何安抚你的情绪;在你开心的时候,对方要懂得帮你放大这份快乐。
《看见情绪价值》一书中曾说:“婚姻关系中,情绪价值抵万金;只有能接住对方的情绪,才能捧住彼此的心。”
一段舒服的关系,一定是彼此都能为对方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
两个人总是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想用自己的方式去迁就对方,永远都都会想着我们怎么样,而不是我怎么样。
父亲和母亲也曾吵到不可开交,也曾放狠话说“过不下去就离婚”,但每次吵架后父亲冷静下来都会去找母亲道歉,也会在事后努力地去解决问题。
所以在我看来,一段感情若是想长远,需要明白的永远不只是该如何相处,更需要明白的是该如何解决矛盾。
爱你的人总能做到耐心和让步,总能明白在吵架时两个人之间需要的是解决出现的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
毕竟,幸福从来就不是单方面付出就能够得到东西。
END
作者:阿菲
编辑:向晚
排版:向晚
图源网络,侵权致歉
-猜你想看-
我又㕛叒恋爱了
那年今日里藏着我偷偷爱你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