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今天的文章来自过稿作者芷萱,一起来看看吧!
“你浅浅的微笑就像乌梅子酱。”
坐在我对面的小琪正轻声哼唱着,各种短视频平台上的Bgm都是这首歌。
我起初并未在意,只以为是哪个网红唱的,毕竟现在是自媒体时代,各种网红歌手层出不穷。
“人家也是要吃饭嘛。”我对此态度一直是这样的。对于这种“网络神曲”的出现我很理解,但是并不喜欢。
我个人更偏爱毛不易和李健的歌,他们善于表达,作品也比较真诚。
他们写尽了人生绝境中的不甘、欢乐下的悲伤,并用和缓的旋律和简洁的词句表达出来。
我下意识地问了一句:“又是哪位网红小哥哥唱的?是首小甜歌呢。”
“什么小哥哥,这可是李荣浩!你之前不是还挺喜欢的嘛,这都听不出来。”
我马上打开手机百度了这首歌,看到词曲那一栏时我愣了一下。
在我即将高考的那段时间里,手机里大部分的音乐都换成了《我相信》《勋章》等励志歌曲。
但我总是会在临睡前播放李荣浩的歌,倾听着关于这个男人的故事。
有情歌,但又不仅限于情歌,这是我对他的评价。
他从不粉饰自己——“假如我年少有为不自卑,懂得什么是珍贵。”年轻时我不懂爱,当我懂爱时她已经走远了。
更有歌曲《李白》以看似调侃的语气,唱出了不服输的倔强,就像在说我偏要一条路走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
以及被大众所熟知的《模特》,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就觉得真的是非常美好的爱情,两人相遇微时,最终在顶峰相见,甚至一度成为了我对美好爱情的幻想。
当时我并不知道这首歌的背后,是两个人的爱情以散场告终。
我再次看到他的名字的时候是一首情歌,和以往的苦涩不同,词曲间尽显甜蜜,但是有很有他个人的风格,极具画面感。
歌中有骑着单车的白衬衣少年与长发飘飘的少女,在多年后他们成为了恋人,但是甜蜜如初。
慢一点儿吧,什么都慢一点儿吧,让我慢慢地了解你,我想走进你的心里。
歌词都是很零碎的小时光,没有任何的山盟海誓,只是很真诚地说我要慢慢的喜欢你。
配上莫文蔚慵懒又具有磁性的声线,这也是一首非常甜蜜,但是又不会让人觉得肤浅的情歌。
我想这也是我不能接受《乌梅子酱》的原因——旋律很动听,歌词也能朗朗上口,但是却失去了他以往的个人特色,就是很普通的“小甜歌”。
李荣浩不再是无可替代,而是随便的网络歌手都可以做到的。
身边的朋友问我是不是讨厌《乌梅子酱》这首歌,我沉默了。
现在仔细想想我只是失望,他的歌里依然很甜蜜,什么都很好,只是失去了最初的他自己。
对此,喜欢他的粉丝依然喜欢,并且找出各种理由维护自己的偶像;吐槽的人更是用尽了所有恶毒的话语,比如说没有羞耻心、江郎才尽之类的。
更有甚者直指他的私生活,说前女友才是他真正的缪斯,和现任在一起之后只会写“小甜歌”。
对此观点我不敢苟同,甜蜜的爱情的确可以给创作者带来灵感,但是并没有那么绝对。
更不应该把创作者的水准和他的情感生活联系起来,这是十分荒谬的,这对于伴侣以及作品本身都是不公平的。
我一直都希望自己能够有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一切事物,不否认才华,但是也可以大胆地说出“我不喜欢”。
当下的“网络歌曲”是很火爆的,但是雷同的旋律和浅显的歌词实在让我无法说出“喜欢”二字。
我觉得这些歌曲它们不是“作品”,它们没有灵魂,不被赋予任何意义,它们只是“商品”——它们存在的意义不是“价值”,而是“价格”。
因为这些歌曲的存在,那些网红可以从中获益,吃饱穿暖,过上好生活。
所以从某种角度上看,我可以理解这样的做法,但是在情感上我并不喜欢。
曾有一首网络热曲《白月光与朱砂痣》更是曲解了典故的含义。
“白月光”和“朱砂痣”本是出自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笔下的白月光与朱砂痣是这样的:
“每个男人心里,大抵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娶了红玫瑰,红的就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而白的却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黏子,而红的却是心口的一颗朱砂痣。”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
既凉薄,又道尽了对人性的讽刺。
这句话的意思是得陇望蜀,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永远有恃无恐。
但是到了《白月光与朱砂痣》这首歌里,却被曲解成了某种深情,还有人说:“希望白月光与朱砂痣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
每次看到只觉得可笑,再没有其他别的感觉。如果张爱玲在世时听到这样一首歌,不知道作何感想。
对于批量生产、贴上标签售卖的“口水歌”,我可以理解它的存在,但是我永远不会成为听众之一。
我个人更喜欢那些写尽人生沧桑,却又充满希望的歌,我更喜欢灵魂炙热、无比真诚的创作者。
哪怕是一些小众的歌也没关系,只要他的表达足够真诚热烈,那么总有一天会闪闪发光的。
对于李荣浩的《乌梅子酱》,换个角度看也许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都说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那我们也许有的时候要对创作者保持着宽容的心,期待他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END
作者:芷萱
编辑:向晚
首发:沐向晚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