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国际能源问题再次成为焦点话题,在沙特的领导之下,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在沙特的领导之下,决定进行石油减产,而“欧佩克+”此番行动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对,并且公开要求撤销命令或者延缓减产日程。
面对美方所施加的压力,作为“欧佩克+”领导的沙特则不接受拜登政府的命令,负重前行坚定自身的决策,势必要执行石油减产活动。而美国眼看着自己的命令无法左右“欧佩克+”的决策时,开始将矛头对准了沙特,甚至公开威胁要报复沙特。
近日,拜登在中期选举的发言中,除了抨击前总统特朗普而进一步表示对共和党的诸多不满之余,同时也痛批“欧佩克+”减产石油的行为,并指责沙特“正在与俄方结盟”,表示美国绝不允许这样的行为,将会对沙特展开惩罚。
具体会如何报复沙特,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发言时进一步表示,一方面会对原本出售沙特的武器清单进行新的审核;另一方面则是在即将展开的G20峰会期间,总统拜登并不打算与沙特王储萨勒曼会晤。
在美国方面咄咄逼人之际,沙特站出来澄清石油减产是客观原因,这期间有能源开采问题,也有疫情的挑战,总而言之并非是“政治对立”的问题,希望美国能够看到沙特的难处。同时,在沙特的声明中也明确反驳美方将其称为“俄方结盟”是纯属无中生有,沙特减产是出于国内乃至国际经济进行考量。
引起国际主义的是,沙特开始不接受美国的命令之后,中东竟然有许多国也跟上脚步,表示将会执行石油减产的决策,伊拉克、阿联酋、阿曼、阿尔及利亚、巴林等国家先后做出变态,将很紧“欧佩克+”组织的减产石油的政策,并做出对应的石油减产,纵使美国已经高调扬言要报复沙特,但中东诸国依然相继做出减产声明,难道是美国威胁不管用了吗?
实际上,并不是美国的威胁已经对中东国家没有震慑力,而是相较之下不得不为之,倘若不进行石油减产,这对于整个“欧佩克+”组织的成员国来说,都将面临重大的经济挑战。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沙特等石油主产国家决定进行石油减产的决定是符合经济发展状态,目前全球经济十分不景气,随之而来的很大可能是全球经济大衰败,石油价格也与其他大宗产品一样,价格会大幅度下跌。
而俄罗斯、沙特、委内瑞拉以及中东地区产油大国在这个时期进行石油减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遏制油价下跌的趋势。
而美国之所以反对石油减产,是因为美国严峻的通货膨胀问题在近期以来之所以能够有所缓解,是来自能源价格降低的功劳。
倘若因为“欧佩克+”的减产而稳定石油价格,也就意味着能源价格不再下跌或甚至上涨,对于美国来说,将会面临食品、住房、医疗等各个方面的价格也继续上涨,那么美国的通胀便又陷入难以控制,届时很可能就不是美联储加息75个基点就能够挽留回来。
一旦美国经济成为脱缰的野马,那么最紧张的莫过于拜登政府,尤其是中期选举越来越近,而拜登的选票却不尽人意,根据路透社所报道,美国当地在十月份上旬的民调数据中,拜登的支持率下降到40%,这是美国最近几任总统在中期选举之前支持率最低。
因此在“欧佩克+”宣布减产的时候,拜登表现得异常愤慨,实际上并不难理解,倘若通胀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在支持率严重下滑之际,民主党很大可能失去众议院的控制权,拜登的执政也因此会面临各种限制。
另一方面,全球能源市场的博弈已经白热化,这也是沙特等诸多中东国家不得不下定通过减产来稳定油价的原因所在。
但本次沙特和中东诸多国家与美国之间的硬刚,则让国际上嗅到了非比寻常的意味,那就是中东国家在石油方面有意挣脱美国的控制,就多年之前与美国联手扳倒苏联的老盟友沙特也是如此。
对于沙特来说,美国目前经济和政坛一片混乱,纵使从武器销售方面被制裁,或许可以顺水推舟从其他渠道购买,还有机会让美国失去对石油的定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