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能征善战的马上皇帝,他十几岁从军,后又率军平定各地的割据政权,表现十分出色,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隋末分离,群凶竞逐,我提三尺剑,数年之间,正一四海,是朕武功所定也”。不过,李世民也打过败仗,甚至是一场大败仗,不仅数位将领被俘,还折损了一半的军队,甚至被人筑成京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西秦霸王
隋朝末年,天下各地都爆发了起义,局势动荡不安,一些隋朝官员也趁机起兵。617年,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的同时,金城府校尉薛举率众造反。薛举原本是河东汾阴人,后随他的父亲迁居兰州金城。据史书记载,薛举“容貌瑰伟,凶悍善射,骁武绝伦”,另外他家中颇有资财,都用于结交豪杰,因此称雄于当地。
617年四月,薛举在金城起兵,“自称西秦霸王,建元秦兴,攻陷陇右诸郡”。在枹罕之战中,薛举以两千军队在击破一万隋军,他在交战的过程中“策马先登”,表现十分英勇。之后,薛举又拿下了鄯州、廓州,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尽有陇西地,众十三万”。薛举并未停下进取的脚步,他将下一个目标对准了关中地区。
二、秦王出征
617年十二月,薛举派他的儿子薛仁杲率军进犯扶风郡,吞并了唐弼的军队,“军益张,号二十万”。此时,李渊已经占领了长安,于是他派自己的二儿子李世民率军抵御。李世民首战告捷,“斩首数千级,逐北至陇还”。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双方各自积蓄力量,短期内没有爆发战争。到了618年六月,硝烟再起,唐朝的丰州总管张长愻攻击罗睺。
薛举闻讯,亲率大军前来支援,驻军于析墌,同时还用游军来袭扰岐州、豳州。消息传到长安,李渊任命秦王李世民为行军元帅,率领八个总管、数万精兵前去交战。在这支军队里面,有很多唐朝的谋臣勇将,比如刘文静、殷开山、刘弘基、李安远。可是唐军却在浅水原遭到了惨败,李世民为了掩饰自己的责任,推说自己有病,“委于文静及司马殷开山”。
三、被筑京观
关于这场战争,史书的记载比较少,只说是交战之初,薛举多次挑战,但唐军坚守不出。之后,唐朝仗着军队数量的优势,没把薛举放在眼里,“行军长史刘文静、殷开山观兵于高墌”,薛举突然发兵攻击唐军的背后,唐军顿时大乱,损失惨重,“八总管皆败,士卒死者什五六”,大将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全都被俘。
战争结束后,薛举为了夸耀战功,下令将唐军将士的死尸堆积起来,筑为“京观”。这时候,谋士向薛举献策,“今唐新破,将卒禽俘,人心摇矣,可乘胜直趋长安”。薛举深以为然,打算继续率军东进,来夺取长安。然而就在大军准备出发之际,薛举却突然病死。之后,李世民重整旗鼓,击败了薛举的儿子薛仁杲,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参考资料:1.《旧唐书》;2.《新唐书》;3.《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