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1311年7月,刘伯温出生,
1316年,自幼聪颖异常,性情奇迈,
1322年,12岁考中秀才,
1324年,离乡求学,
1325年,研读《春秋经》,
1326年,老师认为他是奇才,
1327年,师从郑复初,
1333年,元大都考中进士,23岁,
1336年,江西初入仕途,26岁,
1339年,严而有惠爱,体恤民情,29岁,
1343年,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33岁,
1344年,检举监察御史职,得不到支持,34岁,
1345年,上书辞官返乡,35岁,
1346年,与好友蛰居隐退,36岁,
1347年,以教授村中子弟来维生,37岁,
1348年,定居杭州,结交文人,38岁,
1349年,得一子,取名刘琏,39岁,
1352年,杭州被攻陷前,回到故乡,42岁,
1353年,被起用元帅府都事,平定方国珍,43岁,
1356年,方国珍重赂官府,终被招安并授以官职,46岁,
1357年,遂弃官还乡著《郁离子》,47岁,
1359年,助朱元璋开国,49岁,
1362年,因母丧还乡,平定衢州,52岁,
1363年,参与鄱阳湖之战,53岁,
1367年,任太史令,劝君买善,57岁,
1371年,封诚意伯,被赐还乡,61岁,
1375年,作《乙卯岁早朝》,65岁,
1375年,因病离世,留下遗表,65岁。
在朱元璋征战的岁月中,他始终与刘伯温形影不离,即使偶尔分开,也时常写信去向刘伯温询问事情。在辅佐朱元璋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刘伯温料事如神,所以有很多人都把他比喻为诸葛孔明重生。在朱元璋终于成为皇帝之后,刘伯温却推却了朱元璋要他当宰相的美意,也谢绝了朱元璋的赏赐,辞官回乡了。
刘伯温之所以如此小心翼翼,就是因为他在朱元璋身边多年,深知朱元璋的脾气秉性,知道功成之后必遭杀身之祸,所以才一意辞官回乡,闭门隐居,不问世事。果然不出他所料,朱元璋皇帝当了没几天,就开始大杀功臣宿将,刘伯温虽说已经隐退,却仍然受到了怀疑。不过比起那些遭到杀身灭门之祸的功臣来说,他虽受怀疑,但仍可以寿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较好的结局了。
《明史》:“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之宗。”
《明史》:“基、濂学术醇深,文章古茂,同为一代宗工。而基则运筹帷幄,濂则从容辅导,于开国之初,敷陈王道,忠诚恪慎,卓哉佐命臣也。至溢之宣力封疆,琛之致命遂志,宏才大节,建竖伟然,洵不负弓旌之德意矣。”
民间谚语:“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节军事诸葛亮,后世军事刘伯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