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的足迹,东汉末年战略家,杰出外交家!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172年1月,字子敬,出生于东城县,
172年2月,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
172年3月,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
172年4月,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
172年5月,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
184年,结交挚友周瑜,
198年,鲁肃与周瑜东渡长江,投奔孙策,27岁,
200年,进见孙权,献“塌上策”,29岁,
200年1月,孙权却对鲁肃另眼相看,非常器重,
200年2月,鲁肃辅佐孙权,每遇大事,都参赞谋划,
204年,吕蒙到益阳支援鲁肃,33岁,
208年,鲁肃提出代表孙权去荆州吊丧,37岁,
208年1月,鲁肃刚到夏口,闻曹操已向荆州进兵,
208年2月,鲁肃赶到荆州,得知刘琮已经降曹,
208年3月,鲁肃劝刘备与孙权联合,共拒曹操,
208年4月,诸葛亮随鲁肃去柴桑会见孙权,
208年5月,鲁肃建议孙权与曹操决战,
208年7月,临危不乱,主战曹操,
209年,劝谏孙权,借地刘备,38岁,
209年2月,鲁肃驻于江陵,
209年3月,鲁肃屯于陆口,大施声威恩泽之行,
209年4月,孙权念鲁肃有功,拜其为汉昌太守,
214年,鲁肃跟随孙权攻破皖城,43岁,
215年,单人赴会,怒斥关羽,44岁,
217年,鲁肃病逝,享年46岁。
赤壁之战,孙刘两家以弱胜强,打败了曹操,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鲁肃和诸葛亮的精心谋划。赤壁战后,曹操的实力仍然比刘备、孙权强大。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鲁肃对此非常清楚。他认为,无论是东吴孙权还是占据荆州的刘备,都不足以与曹操抗衡。摆在两家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联合抗曹;二是各自为战;三是不战而降,归附曹操。只有走联合抗曹的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所以,他终生不渝地坚持这一战略方针,并为之竭尽全力。
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 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将军关羽争夺三郡。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随后,孙权与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孙刘联盟因此能继续维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