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弟子规》


漫话《弟子规》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如果一个人人情事理、伦常关系搞不好,就算别的方面再成功,生活都不会和谐幸福。
如果,你工作再努力,回家后,不是老婆吵就是孩子闹,你心情能好的了吗?
如果,你事业做得再大,底下人都是当面恭维背后骂,朋友都是尔虞我诈、两面三刀,你每天晚上能睡踏实吗?
为了孩子学习,你择名校,找家教,孩子要星星不给月亮,孩子的一切生活自己全包,好不容易把孩子培养出了国,结果孩子出国后却不认你了,你能不伤心吗?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没有人系统的教给孩子怎么做人、怎么和别人相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我们从小学的是什么?就是所谓的知识、文化,看的是分数,是成绩。分数好,就是好孩子;分数不行,就是孬孩子,同学看不起,家长脸上无光。
每个家长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希望孩子将来能够幸福,口口声声是为了孩子好,但一旦到了考试,家长最关心的是什么?仍然是分数!
家长有没有关心过孩子的心理压力、爱好兴趣、真实想法呢?为了分数,为了学习,为了补课,可以不让孩子做家务,可以牺牲孩子玩的时间,总之,一切为了分数,只要成绩好,别的什么都好说,还美其名曰地“我们都是为你好!”

然而,《弟子规》是一部最基本的言行规范,它是由清朝秀才李毓秀所编著的一篇训蒙文,根据《论语.学而》的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所编辑,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学习、家庭、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最基本的规范守则。
这篇文章虽然仅仅一千多字,但却充分地阐明了圣贤教育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高瞻远瞩,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有着非凡重大的意义。

《弟子规》在我们传统文化中,是根,是基础,是敲门砖,可以说是一部指导人生的小《论语》。只有学好《弟子规》,才能拿到打开我们传统文化大门的钥匙,才能领悟我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从此走向幸福的人生之路。
其实,《弟子规》不仅孩子要学,成人、家长更要学,因为言教不如身教,只有我们家长自己学好了,做到了,孩子才能学得更好。

人生一世最难得的是有一个正确的生活目标,正确的行动方向,也就是良好的教育。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导儿童,启蒙养正,实在是一件非常伟大的工作。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前途。
真正贤明的父母和老师,应该懂得在孩子幼小心性非常纯洁的时候,给予最好的教育。如果一味地纵容,宠爱或任其发展,是在害他。所以我们要把握好这可塑性最强,记忆行最好的年龄段,给他圣贤的经典,让他在幼小的成长阶段就培育出很多圣贤的智慧德能,那么,他未来的人生定会是幸福的人生,造福人民的人生。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神有无穷宝藏。
《弟子规》集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之精华,是圣贤学问的根基。
人生有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唯一的答案是:没有!
人生需要智慧,需要谨慎的态度,去走好每一步。
朝闻道,夕死可矣。
道,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
所以,儿时的教育很重要,一个人的修养很多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
所以,既然生活在人世间,就应该遵循人世间的道。
郯子是春秋时期郯国的国君,也是孔子的老师。
郯子的父母上了岁数,患有眼疾,听说鹿乳可以治疗此病,他便披上鹿皮,混入鹿群挤取鹿乳。

有一次,猎入把他当成鹿,正要射箭时,他发现了,赶紧站起身来。猎人很诧异,听郯子说出实情,非常感动,想办法为他弄到鹿乳,保护他下了山。
所以,修行没什么奇特的,其实,孝就是修行。
孩子的教育以孝为基础,才会有德性,智育加上德育,才谈得上智慧。
这也是为何孩子要学习经典中的传统智慧,老师、家长,以及所有成年人都要学习的原因。

作者简历
高山大海,石家庄人,大专文化,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主要作品:《美丽的回忆》、《羽高家书》、《笑对人生》、《足行山河》、《梦歌畅吟》、《龟舟搏楫》等多部散文集、诗词集、随笔集及科普书籍。曾在报刊社做过摄影记者、编辑、副主编。
30多年来,先后在全国数十家报刊上发表了上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及摄影图片,文种有:散文、随笔、杂文,诗歌等。有数篇诗词、散文及摄影作品在全国性大赛上获奖,其中有十余篇荣获一等奖,有近百幅摄影图片被作为杂志封面刊用。
高山大海,微信号:Gaoyj01。
欢迎各位诗朋书友添加我的微信,以文会友,大家一起学习和成长。
https://baike.so.com/doc/1663786-1758902.html
信箱:gaodajun01@163.com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