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诗词赏析


周恩来诗词赏析
《春日偶成》二首
其一
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
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
其二
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
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大江歌罢掉头东》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三首
其一
相逢萍水亦前缘,
负笈津门岂偶然。
扪虱倾谈惊四座,
持螯下酒话当年。
险夷不变应尝胆,
道义争担敢息肩。
待得归农功满日,
他年预卜买邻钱。
其二
东风催异客,南浦唱骊歌。
转眼人千里,消魂梦一柯。
星离成恨事,云散奈愁何。
欣喜前尘影,因缘文字多。
其三
同侪争疾走,君独著先鞭。
作嫁怜侬拙,急流让尔贤。
群鸦恋晚树,孤雁入寥天。
惟有交游旧,临歧意怅然。

《战火洗劫万室空》
战火洗劫万室空,
吾侪争见九州同。
华师尽扫列强日,
捷报飞传告鳌翁。
《华年惜绿鬓》
华年惜绿鬓,午夜啸青锋。
学道雄心淡,观时热血浓。
无成惭画虎,有待爱潜龙。
诗思飞何处?云山几万重。

《生别死离》
壮烈的死,苟且的生。
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
生别死离,最是难堪事;
别了,牵肠挂肚,
死了,毫无轻重;
何如作个感人的永别!
没有耕耘,哪来收获?
没播革命的种子,
却盼共产花开!
梦想赤色的旗儿飞扬,
却不用血来染他,
天下哪有这类便宜事?
坐着谈,何如起来行!
贪生的人,
也悲伤别离,也随着死生;
只是他们却识不透这感人的永别,
永远的感人。
不用希望人家了!
生死的路,已放在各人前边,
飞向光明,尽由着你!
举起那黑铁的锄儿,
开辟那未耕耘的土地,
种子撒在人间,血儿滴在地上;
本是别离的,以后更会永别!
生死参透了,
努力为生,
还要努力为死,
便永别了,又算什么?

周恩来为人民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为中国人民所铭记。在周恩来的一生中,除了从事领导革命和建设工作,他也写过一些诗歌,这些留存下来的诗作虽然不多,不足20首,但是其中蕴含的意义和境界都非常深厚而博大。重温他的诗歌,可以洞察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不懈求索的奋斗精神,更深切地感悟到周恩来的伟大人格,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浓烈的家国情怀
在五四运动之前,周恩来就开始了诗歌创作。他的诗歌直抒胸臆,字里行间浸透了拳拳报国志向、浓浓赤子真诚。
周恩来出生在中国面临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瓜分、清政府丧权辱国、民族危机深重的年代。他从小就萌发了强烈的报国志向,积极探索和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思想和社会活动等方面都有着与众不同的表现。1910年至1913年,少年周恩来在东北求学3年,先后就读于奉天省银州银岗书院和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小学,在此期间,他曾经模拟陆游的《示儿》,创作一首七绝诗:“战火洗劫万室空,吾侪争见九州同。华师尽扫列强日,捷报飞传告鳌翁。”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民族独立和富强的热切期盼。诗中的鳌翁是周恩来非常要好的同学何履祯的爷爷何殿甲,何老先生字鳌峰,是一位学识渊博、颇有爱国心的私塾先生。周恩来到何家去做客,何老先生非常喜欢胸怀大志、天资聪颖的周恩来,他常带周恩来和何家的几个少年到村子附近的日俄战争战场旧址去“讲古”。国家破败的惨状,深深地激发了周恩来的爱国之心。
周恩来很早便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他曾撰文写道:“吾辈生于二十世纪竞争之时代,生于积弱不振之中国,生于外侮日逼,自顾不暇之危急时间,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追求的不是个人的荣华富贵,也不是显赫名声,而是放眼世界,胸怀天下的远大抱负。这开阔的胸襟、开放的格局为他的政治家生涯铺垫了底色。有感于军阀混战、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国家政治局势,他用诗句表达了忧国忧民的心绪,在《春日偶成》诗二首中,他这样写道: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在南开学校读书期间,他和张蓬仙等同学发起组织了敬业乐群会,邀请校外知名人士座谈,如吴玉章、黄炎培等都曾接受敬业乐群会的邀请,来南开学校演讲并与同学们座谈。这些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帮助他们增强了学习兴趣,也激发了他们投身救国的革命热情。1916年,周恩来送别好友张蓬仙,做了《送蓬仙兄返里有感》三首诗。诗中写道:“相逢萍水亦前缘,负笈津门岂偶然。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待得归农功满日,他年预卜买邻钱。”这首诗反映了周恩来的择友观。第一句话表明他认为朋友的相遇不是偶然,而是为了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来,选择共同的责任而甘苦与共。用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王猛“扪虱而谈”的典故比喻自己和朋友无所畏忌谈论天下。“东风催异客,南浦唱骊歌。转眼人千里,消魂梦一柯。星离成恨事,云散奈愁何。欣喜前尘影,因缘文字多。”这首诗表达了对远赴日本求学的张蓬仙的依依惜别之情。“同侪争疾走,君独著先鞭。作嫁怜侬拙,急流让尔贤。群鸦恋晚树,孤雁入寥天。惟有交游旧,临歧意怅然。”此诗表达了对张蓬仙追求真理的认同。这三首诗表明了他与朋友相交不是为了日后做官发财积攒人脉,也不是耽于美食享受生活的安逸,而是为了报效祖国而共同奋斗的思想。

不懈求索的奋斗精神
人生的目标能够砥砺强大的心灵,磨炼坚强的意志。周恩来前往日本、法国学习考察,如饥似渴地探求各种新知识新思想,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激发出改造社会的行动自觉,勇担使命,鞠躬尽瘁,在自己的人生考卷上写上了精彩圆满的答案。面对人生道路的种种境遇,周恩来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对真理的追求。从早年周恩来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他不懈求索的心路历程。
周恩来曾经创作过一首五律,即他在南开学校读书时与同学王朴山一起吟作的诗句:“华年惜绿鬓,午夜啸青锋。学道雄心淡,观时热血浓。无成惭画虎,有待爱潜龙。诗思飞何处?云山几万重。”王朴山也曾在日本留学,两人惺惺相惜,一起练武、联句,情深义重,无所不谈。“学道”指研究学问,“观时”指研究世界大势和各种社会思潮,两相对比展现了周恩来当时的研究兴趣和奋斗方向。这首诗表达了周恩来关心国家大事的赤诚之心和报国热情。
1917年9月,周恩来东渡扶桑求学,出发前他写了一首诗歌《大江歌罢掉头东》,“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突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首诗激情豪放、气势雄浑,体现了他矢志精诚报国的豪情壮志和伟大情怀。在日本求学期间,他阅读了大量介绍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书籍。他在日记中写道:想要想比现在还新的思想,做要做现在最新的事情,学要学离现在最近的学问。思想要自由,做事要实在,学问要真切。他在留日期间进一步坚定了要用实际行动追求真理,探索救国道路的决心。

勇于担当的牺牲精神
革命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革命事业也非一蹴而就。对于救亡图存所需要的牺牲奉献和改造社会的艰难险阻,周恩来有着充分的预期。在做官坦途和革命大道的人生选择中,他毅然作出投身革命的决定,体现了他勇于担当的牺牲精神。
早期工人运动领袖黄爱在天津学联工作时,与周恩来结下深厚友谊。1922年,湖南工人罢工,黄爱是劳工会领袖,被敌人逮捕杀害。黄爱的牺牲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各地集会游行,抗议暴行。在德国留学的周恩来得知这一噩耗,非常悲愤,他挥笔写下了诗歌《生别死离》。这首诗在悼念黄爱烈士的同时,也阐发了他对革命的担当精神。

“壮烈的死,苟且的生。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生别死离,最是难堪事,别了,牵肠挂肚,死了,毫无轻重,何如作个感人的永别!没有耕耘,哪来收获?没播革命的种子,却盼共产花开!梦想赤色的旗儿飞扬,却不用血来染他,天下哪有这类便宜事?坐着谈,何如起来行!贪生的人,也悲伤别离,也随着死生,只是他们却识不透这感人的永别,永远的感人。不用希望人家了!生死的路,已放在各人前边,飞向光明,尽由着你!举起那黑铁的锄儿,开辟那未耕耘的土地,种子撒在人间,血儿滴在地上,本是别离的,以后更会永别!生死参透了,努力为生,还要努力为死,便永别了,又算什么?”
在这首现代诗中,周恩来认为理想是美好的,是需要为之奋斗为之奉献为之牺牲的,没有每个个体生命的燃烧,是不会换来理想的实现,没有每个个体的流血牺牲,是不会换来民族的独立自强。黄爱烈士为革命牺牲,是壮烈的殉道者,是不朽的先驱;人生道路是多样的,选择为光明而生,为革命而死,就算是永别,也是活在人民心中。这首诗也表达了周恩来心中的誓言,成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把一生奉献给党和人民事业的不变初心。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 ,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

作者简介
高山大海,石家庄人,大专文化,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主要作品:《美丽的回忆》、《羽高家书》、《笑对人生》、《足行山河》、《梦歌畅吟》、《龟舟搏楫》等多部散文集、诗词集、随笔集及科普书籍。曾在报刊社做过摄影记者、编辑、副主编。
30多年来,先后在全国数十家报刊上发表了上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及摄影图片,文种有:散文、随笔、杂文,诗歌等。有数篇诗词、散文及摄影作品在全国性大赛上获奖,其中:十余篇荣获一等奖;近百幅摄影图片被作为杂志封面刊用。
高山大海,微信号:Gaoyj01。
https://baike.so.com/doc/1663786-1758902.html
信箱:gaodajun01@163.com
欢迎各位诗朋书友添加我的微信,以文会友,大家一起学习和成长。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