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爱恋诗词


苏东坡的爱恋诗词
苏东坡作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苏东坡的诗词大部分以乐观、豪放为主题,只有提到结发妻子王弗时,他才会流露出难得的浪漫之情。
在这份浪漫的背后,是一段被传为佳话的爱情故事。

据说苏东坡在成亲当日,心情大好,开心之余就提笔写了一首关于洞房的诗词,其内容十分肉麻、令人羞涩,但最终却成为了一首千古绝唱。那么,这首著名的洞房诗,是哪首诗呢?
1055年,19岁的苏东坡正在四川的青神古中书院学习,为科举考试做准备。当时书院的老师名叫王方,进士出身,在书院教书多年,弟子门生众多,而他最喜欢的还是豪放不羁、出口成章的苏轼。
有一次,王方带着书院的学生一起外出踏青,不知不觉众人就来到了山中的中岩寺。说明来意之后,寺庙住持亲自带领书院的师生在寺中游览,见众人都是青年才子,满腹经纶,老住持就提了一个要求,希望书院的师生能够帮他解决。
原来在寺庙的后山,有一潭碧水,千百年来流淌不息,却一直没有合适的名字,老住持就想请众人帮忙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听完住持的要求后,王方爽快的答应了,就带领学生们来到了后山的水潭旁。只见潭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底欢快的游来游去,听到岸上众人的谈笑声,纷纷跳出水面,似乎在响应呼唤。学院众人纷纷为水潭取名,有的以藏鱼为名,取名“藏鱼池”,有的以欢快为名,取名“跳鱼池”。老住持听了之后,摇摇头笑道,这些名字之前也有人取过,但都欠缺意境,很难流传。

老师王方见状,立刻将后面的苏东坡叫上前来,让他试一下。
苏东坡本不喜欢出风头,奈何老师邀请,就勉为其难的上前说道:
“潭水中的鱼儿本在欢快的游玩,因为游人的呼唤而跳出水面,不如就叫唤鱼池。”
旁边的老住持一听,立刻拍手叫好:“妙妙妙,唤鱼两字意境甚妙,新颖雅致,有声有色,此名,必将流传后世。”
老师王方有一位爱女,名叫王弗,芳龄15岁,自小在父亲的熏陶下,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一不精。
回家之后,王方将中岩寺水潭的事告诉了女儿,但隐去了苏东坡取名的环节,让女儿为水潭也取一个名字。
没想到王弗沉吟片刻,在纸上写下三个大字“唤鱼池”,王方看完大喜,告诉女儿此前苏东坡同样为水潭取名“唤鱼池”。
苏东坡与王弗两人的想法竟然不谋而合,可谓天作之合,于是,就决定将爱女许配给苏东坡。
不久之后,苏东坡与王弗就喜结连理,举行了婚礼。在当晚的洞房花烛夜,才子、佳人共处一室。

在新婚之夜,苏东坡喝了酒,诗兴大发,就写下一首洞房诗给爱妻,直夸得新娇妻,含情脉脉,欢喜万分。
此洞房诗是一首词,名叫《南乡子·集句》,全词如下:
《南乡子·集句》
寒玉细凝肤。
清歌一曲倒金壶。
冶叶倡条遍相识,净如。
豆蔻花梢二月初。
年少即须臾。
芳时偷得醉工夫。
罗帐细垂银烛背,欢娱。
豁得平生俊气无。

此词约作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二月或二月以后。
东坡时年19岁,自称“年少”。
当年娶王弗为妻,王时年16岁,正是“豆蔻”年华。
此词为新婚时的纪念之作。也许是东坡填词的最早试笔。
词的大意是:
清俊的容貌柔润着洁白滋泽的皮肤。
唱一曲《倒金壶》的清亮之歌。
婀娜多姿的《杨柳枝》全都熟悉。
怎么比得上二月初的豆蔻梢上的花呢!
年少时光即刻消逝。
良辰暗暗地换得醉酒的工夫。
丝罗帐子柔和地吊在白烛的背后。
欢乐啊,如同舍弃掉平生的英俊气概!
词的上片,写妻子王弗的美貌。
“寒玉细凝肤”,描绘王弗的体态。
“寒玉”,突出她玉般容貌之清秀。
“细”,刻画她皮肤的柔润。
“凝肤”,细状她肌体之洁白。
“清歌一曲倒金壶”,描叙王弗之歌声。
“清歌”,衬托歌喉之美。
“一曲”,言歌唱得极少,可就是能叫人倾倒。
“倒金壶”渲染歌后的效应“如醉如痴”。
“冶叶倡条遍相识”,比喻王弗的动人舞姿。
“冶叶倡条”,突现她身段的婀娜多姿。
“遍相识”,引起广泛的轰动效应,如同老友问的久别重逢,一见如故。

将上述三方面集中到一点,就是获取与“寒玉细凝肤”句照应的动人印象:王弗整个精神的美就在于“净如。豆蔻花梢二月初”。它既点明王弗年龄,也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含意。
“二月初”,新嫩、旺盛、活泼,宛如“二月春风似剪刀”。
对于词人的婚姻观来说,他冲破了“父母包办”下的“安心顺从”的世俗,成全了笔下她那“美丽”、“亲密”、“融洽”的妻子形象。
下片,写难忘新婚夜的欢乐生活。“年少即须臾”,意即珍惜少年时光。
“年少”点明年龄,“须臾”点明青春易逝,突出了生命诚可贵的特点。
“芳时偷得醉功夫”,夫妻二人正处于情爱的“芳时”——黄金岁月,哪怕是喝酒时间也要抓住尽情欢乐,得闲“偷得醉工夫”,亲热,醉酒,行乐,词人突出了“芳时”宝贵的特点。
“罗帐细垂银烛背”,描绘新婚之夜的邂逅情趣。“罗帐细垂”,为新婚夜的象征物,“银烛背”,表明不能露之于外的新婚隐私生活。邂逅是命运对情侣的巨大恩赐,是深恋的显示,无疑,词人在这里突出了性爱情爱以“互爱为前提”的特点。“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照应开头,写新婚之夜那种纵情的总感受。

情爱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之一,新婚之夜尽情倾泻,会获得“欢娱”的美感,以致“达到这样强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是“豁得”,拿出平生之精力,但不英雄志短,儿女情长的话,那么,这种男女结合无异于动物的自然邂逅了。纵观整个下片,由年少——芳时——罗帐细垂——豁得,形象地组缀了一幅年轻夫妻新婚夜的璀璨夺目的情爱世界长卷。
其实,这首词的大多词句并非苏东坡的原创,而是摘自古人的诗词,但苏东坡将它们融为一体,毫无违和感。通读全词,既有苏东坡对爱妻王弗美貌的赞美,也有对洞房花烛夜幸福的描述。特别是那句“罗帐细垂银烛背”,流露出了洞房之夜香艳的一面,让很多读者感到脸红和肉麻。
此时此刻,苏东坡不是豪放不羁的文人,只是一位掉入温柔乡的才子!其诗词言简意亥,充分表露出一种浪漫美妙的韵律。婚后,王弗一直陪伴在丈夫身旁,在情到浓时,两人又浪漫一番。王弗很快成为了苏东坡的贴心帮手,夫唱妇随,心心相印。
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可惜两人未能携手白头到老,王弗二十七时,即在1065年得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

而此后的十余年间,苏东坡从未停止过对爱妻的思念,他后来又写下了另一首千古绝唱——《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述说与亡妻阴阳相隔十年,十分难忘,想起千里外的王弗孤坟,加之寂寞到无处诉说自己的凄凉惨状,故此异常感伤。
写《江城子》的时候,苏东坡正在山东省密州当官,而亡妻王弗的坟墓则安葬在四川的眉山,每隔清明重阳除了他之外,无人去给王弗墓除草上香,故此变成孤坟一座。
由于太过思念王弗,苏东坡甚至在写此诗的前一晚做了一个梦,梦里他回到了久违的故乡,走至当初两人的房屋窗下,看见王弗在里面梳妆打扮,而两人相视,却默然难语,尽流下悲伤的泪水。

苏东坡的婚恋故事
若问宋朝最有代表性的文人,则非苏东坡莫属;宋朝若是没有了苏东坡,那么这个曾经延续了319年的王朝至少将失去一半的魅力。
苏东坡的第一任妻子叫王弗,是苏东坡老师的女儿,书香门第,15岁嫁入苏家,27岁离世,陪了苏东坡12年时间。后来苏东坡写的那首题名《江城子·记梦》的词就是悼念王弗的,“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也,短松冈”,其中的凄婉语句曾令无数人读罢断肠。
苏东坡的第二任妻子叫王闰之,是前妻王弗的堂妹。
今天的人们常常喜欢叫那种虽然不浪漫,但是会过日子,会照顾人,纯属实用型的男人叫“暖男”,那么,王闰之就属于“暖女”类型的,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她通文墨,但是仅限于操持家务,从来不曾有过于丈夫争夺才名的想法;她不浪漫,但却以一个女子的柔弱身段躬耕于野,陪伴苏东坡度过了一生中最是低迷、贫困、艰难的一段岁月。
王闰之躬耕的那片土地位于东坡,所以当时的苏轼就以地为号,自称“东坡居士”,谁料想“东坡”两字后来的影响力远比“苏轼”、“子瞻”更加深远、响亮。这个时间点是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

虽然官场潦倒,虽然经济拮据,但苏东坡的才华依然像一把尖锐的锥子一样,刺穿了各种世俗的束缚破壁而出。苏东坡贬谪所在的黄州,很多人仰慕苏东坡的天才般的才华,各种社交场合上经常性地出现了这个身上汇集着各种复杂元素人物的声音。
经、史、子、集,诗、赋、文,书法、绘画、音乐、厨艺样样精通,却“潦倒不通世务”,在北宋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两头受气、处处碰壁,王安石容不下他,司马光也容不下他。他时而乐观豁达,时而抑郁悲愤;时而幽默风趣,时而暴躁如雷;时而纵情声色,时而独游江畔;时而镇定自若,时而惶惶不安。既坚守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又时时向往佛家的解脱之道,还常常用瑜伽术来缓解身心不堪重负的疲敝,有时又热衷道家的长生之术,企求获得驻颜益寿的功效。
这样的人,往往是充满了魅力的,这个魅力既来自才华也来自人格中的那种神秘和错综复杂。就像一杯茶,有诸般滋味才能让人禁不住地想接近,想品尝,倘若是一杯蜜糖水,虽然甜蜜,但很难让人上瘾。苏东坡对几乎所有人都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官员、文人墨客、农夫、船家、商贩,都曾经走进了苏东坡的生活。但唯独官场是彻底排斥他的。因为他喜欢“有啥说啥”,他喜欢实事求是,他喜欢倾心国计民生,把眼光放在大宋的万千苍生、百年基业,而不屑于察言观色、寻求靠山、排队站位。

因为常常出现在黄州的官员、文人组织的社交场合,这个时期的苏东坡就难以免俗地会接触到当地的歌姬。在当时的社会,社交场合出现一些载歌载舞的歌姬是很正常的,并无关风化。
苏东坡曾经认识一名叫琴操的歌姬,因为苏东坡为她吟诵了几首白居易的诗词,她居然大彻大悟,自赎其身,然后遁入空门。
黄州的社交场一位叫王朝云的歌姬,被苏东坡的妻子王闰之给意外相中了,然后买回了家。这个12岁的小女孩先是做婢女,后来成为了妾。再后来,到公元1093年8月,在苏东坡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去世以后,她以妾的身份接续了妻子的职责。
王朝云刚进苏东坡家的时候,还是一个懵懂的小女孩。苏东坡欣赏她的聪明伶俐,就教她读书识字、写诗作文。随着时日推移,王朝云的才气开始爆发,她对苏东坡也日渐由敬生爱,将起初的主仆之情、师生之谊转化成了爱慕和痴情。王闰之去世后不久,苏东坡再次被贬谪到惠州。苏东坡知道那边艰苦,就责令妾王朝云离开。王朝云誓死相从,跟着苏东坡在惠州耕种土地、修建房屋,陪着苏东坡穷困潦倒、艰难度日。5年以后,这位年轻而情比金坚的女子,也就是苏东坡的第三任妻子,也因贫病交加而离开了人世。那时,苏东坡刚60岁,王朝云也就是二十四五岁。

三任妻子,跟随了名动天下、才华惊人、声播后世的大才子,但却没有一个“夫贵妻荣、妻随夫贵”,过上哪怕两三年整齐、安稳而康乐的日子,颠沛流离是主旋律;三任妻子,都是在很年轻的年纪就离开苏东坡和人世,想必是艰难耗尽了心力,也或许是“情深不寿”;三任妻子接力,也仅仅陪伴苏东坡到花甲之年,第三任妻子去世之时,距离苏东坡仙去还有4年时间。三任妻子都姓王,前两任是堂姐妹,第三任是第二任选择的,这似乎也有着某种浓厚的宿命味道。
三任妻子之外,苏东坡还暗恋他的堂妹。
对堂妹的感情,估计是苏东坡的初恋,估计也是青梅竹马,所以也很深情。苏东坡去求功名,回来之后得知堂妹已经嫁人,嫁给靖江附近的柳仲远。因为是堂兄妹,他们之间显然是不合伦理,也没有未来的;再加上木已成舟,莫说后悔了,即使是告白也没有了机会。所以,苏东坡只能将这份纯真而深刻的感情压抑在心底。但不幸的是,后来还是流露出了一些蛛丝马迹。

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苏东坡去靖江的妹夫家住了三个月。妹夫的公公柳瑾也是一个大文人,苏东坡也算是找到了伙伴。期间,苏东坡写了大量的诗歌、游记,还有一篇诗作是专门写在妹夫家的家宴的,中间该出现的人物都出现了,唯独绕过了妹夫柳仲远的名字。他给堂妹的两个儿子送过书法作品,唯独没有给柳仲远给过一字一纸。柳仲远是是自己的妹夫,是他客居所在的主人翁,他这样的“绕”实在是于理不合,唯一的解释就是心中难抑的“醋”劲。
苏东坡曾经给杭州太守陈襄写过一首诗,诗作之前有一段很长的前言,中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牡丹。说是那个春天,自己归来太迟,错过了牡丹的花季,待他看到牡丹的时候,牡丹已经落花结子了。牡丹极有可能就是借喻堂妹,归来太迟错过花季、落花结子是说自己错过了堂妹,再见堂妹之时,她已是人妻人母。而更直接的证据在这首诗里:
羞归应为错花期,已是成阴结子时。
与物寡情怜我老,遣春无恨赖君诗。
玉台不见朝酣酒,金缕尤歌空折枝。
从此年年定相见,欲师老圃问樊迟。
这首诗写得相当直白,但是从内容看,不论是赠朋友或者咏牡丹,都让人感觉毫不相干、莫名其妙。特别是“金缕”与“空折枝”的典故是一个出处,是唐代一个叫杜秋娘的女子所写的诗,题目就叫《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这个女子或许是用这首诗来警醒她的恋人,该告白的时候就坦率些,该相爱的时候就热切些,错过了一人,就错过了一生。
若把这些典故和诗的整体内容联系到苏东坡对堂妹的恋情上,则一切毫不相干都变得通达顺遂,一切莫名其妙都变得理所当然了。

作者简介
高山大海,石家庄人,大专文化,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主要作品:《美丽的回忆》、《羽高家书》、《笑对人生》、《足行山河》、《梦歌畅吟》、《龟舟搏楫》等多部散文集、诗词集、随笔集及科普书籍。曾在报刊社做过摄影记者、编辑、副主编。
30多年来,先后在全国数十家报刊上发表了上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及摄影图片,文种有:散文、随笔、杂文,诗歌等。有数篇诗词、散文及摄影作品在全国性大赛上获奖,其中:十余篇荣获一等奖;近百幅摄影图片被作为杂志封面刊用。
高山大海,微信号:Gaoyj01。
https://baike.so.com/doc/1663786-1758902.html
信箱:gaodajun01@163.com
欢迎各位诗朋书友添加我的微信,以文会友,大家一起学习和成长。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