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才女李清照



千古才女李清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华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能够名垂史册的“才女”寥寥无几,李清照就是其中人们最为熟悉的一位。李清照是才华最全面的一位,几乎无所不通,是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女作家。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一位才华横溢千古难见的婉约派词宗,一位人生经历百转千回、跌宕起伏的传奇女性。
她的存世作品,诗、词、文只有七十篇,但却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绩。
在中国古代男性起主导作用的时代,成为中国历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能够如此光彩照人,实在是一个奇迹。
李清照,1084年出生于山东章丘,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她才华横溢的文学修养,与少女时代与众不同的家族教养密切相关。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是一个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的才学之士,当时官居六品,任礼部员外郎,主管科举考试,李格非性格刚直不阿、疾恶如仇。
李清照的母亲王氏“亦擅文”,知书达理。良好的家族文化教育对李清照的心智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她创造了一个远比一般女孩子更加宽松的教育环境。
李清照的少女时代充满了色彩、生机、愉快和乐趣,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一首著名的词《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5岁的李清照,正值豆蔻年华,以这首《如梦令》名动京城,她不但享受这样的快乐,还善于描写这样的快乐。
李清照的聪明、活泼、博学和见地,决定了她写的诗词卓尔不群,当时她的诗和词在士大夫中流传很广,广有知名度,这也引起了太学士赵明诚的注意。
一日,赵明诚与李清照从兄李迥外出游玩,在元宵节相国寺赏花灯时与李清照相识。
赵明诚早就读过李清照的诗词,本已赞赏不已,此时一见,便产生了爱慕之意。
赵明诚回去后,便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的字谜方式,委婉地向父亲谈及此事。
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是李格非同乡,当朝吏部侍郎,从三品,精明干练、政绩突出。

赵挺之对李清照的才名也有耳闻,对其才华也非常欣赏,便向李家提亲。
赵明诚在诗文方面不及李清照,但是他在“金石书画”收藏研究方面,在当时已是颇有名气,而且赵明诚虽出身显赫之家,却无富家子弟的不良习气,反而有着高雅的品味和情趣,而李清照对金石书画的收藏也颇有兴趣,对赵明诚也有所耳闻,二人情投意合,佳人配才子,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
18岁时,李清照与21岁的赵明诚在汴京成婚。
二人年龄相仿、相貌相衬、门第相当、兴趣相通。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
二人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李清照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与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
然而,好景不长,天有不测风云,随着朝廷新旧党争愈演愈烈,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因为党争,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佑党籍,被排挤出朝廷,发还原籍,李清照虽几经努力,但营救无果。
后来,因为权相蔡京构陷,丈夫李明诚被罢官,权倾一时的公公赵挺之去世,赵家被迫离开京城。
李清照25岁那年,和丈夫回到山东青州。
离开官场的赵明诚,和李清照乡居青州,虽然失掉了昔日京师相府中的优裕生活,然而,却得到了居于乡里平静安宁的无限乐趣,他们每日喝茶、弹琴、读书、品酒、打马,怡然自得。夫妻远离官场上的纷争,有大量的时间研究收藏金石书画,他们节衣缩食搜求古籍,相互支持,研文治学创作,时常一起去庙会淘喜欢的古玩字画,一起钻研大量的古籍、石刻。

李清照和赵明诚共同写成的《金石录》,是我国最早,也是最权威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人超越。
李清照记忆力好,晚饭后,二人煮一壶好茶,坐在屋里,指着书柜里的一大堆书,打赌猜书,某某事件记录在哪本书的第几页第几行,说对了可先喝茶,往往是李清照说对的次数多,而每次赌赢了,她总是端着茶杯笑,以致茶水都洒在怀里,反倒喝不成。
纳兰有一句词“赌书消得泼茶香”,这个典故就出自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
在青州,李清照和赵明诚度过了十年左右日月和美的生活,这十年无疑是李清照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光。
政和七年(1117年),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大体上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除自作序言外,还特请当时著名学者刘跂题写了一篇《后序》。
随着朝廷政变,赵明诚开始返回仕途重新做官,在一些州郡担任官职,由于种种原因,赵明诚未将李清照带在身边。
青州安逸生活结束后,随着赵明诚仕途的重新开始,二人也开始了聚少离多的生活。

李清照很多表达离情别绪的词,就是在这段时间开始出现的,比如“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时年41岁的赵明诚到山东莱洲任知州,38岁的李清照随行,二人终于团聚。在莱州期间,李清照继续帮助赵明诚辑集整理《金石录》。
宣和七年(1125年),李清照42岁,赵明诚改守淄州,李清照随行。
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李清照44岁。赵明诚因奔母丧先南下金陵,任江宁知府。
这时,李清照已返回青州,整理归来堂中的金石文物,挑选装车15车,南下的赵明诚会合,其它没带走的文物古籍便锁在10余间屋子里。
但是,当时时局大变,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子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崩溃。

李清照离开没多久,青州就发生了兵变,她家毁于兵祸,满屋子堆放的文物金石字画全部被毁,令人痛心。同年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为高宗,南宋开始。
赵明诚只做了一年的江宁知府便因为失职而罢了官。
建炎三年(1129)二月,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此事被下属察觉,并做了汇报,但赵明诚似乎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也没有指示应对措施,却利用绳子从城墙上逃跑了。
叛乱被平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
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
风飘摇的大宋王朝正是用人之际,不久,赵明诚又接命前往湖州上任。

夫妻二人一路相对无语,行至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就吟诵出了留方千古的《夏日绝句》: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一方面颂扬了项羽可歌可泣的英雄气概,另一方面也讽刺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昏庸无能,同时,也对丈夫临阵脱逃、不能恪尽职守的行为予以强烈谴责。
赵明诚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
不久,49岁的赵明诚急病发作而亡,一段将近三十年的美满姻缘就此落幕,这年李清照46岁。
赵明诚留下了南下逃难时携带的十五车金石古籍,这些都是赵明诚和李清照半生心血的凝结。为了将这些物品从山东运往南方,夫妻俩受尽了苦楚。望着堆积如山的收藏品,李清照百感交集。

万般无奈下,李清照将十五车藏品中的绝大部分,寄托到随皇室逃难到洪州的弟弟敕局删定官李沆那里。然而,当年年底,金兵就攻陷了洪州,藏品化为灰烬。
备受打击几乎麻木的李清照,带着随身的最后一点珍藏品辗转流离来到绍兴,租赁了一位钟姓士子的房屋居住,暂时的安定下来。但是一夜之间书画被盗,她悲痛不已,重立赏收赎,但最后图书文物大部散失。
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
李清照一个年近50的女子,孤零零地在乱世飘零中孤苦无依,此时,张汝舟趁虚而入。

张汝舟是个伪君子,娶李清照,一是为了李清照的姿色,二是为了她的才名。娶到李清照,总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三是为了李清照的文物古籍。
张汝舟为骗取李清照钱财,对李清照百般示好。
49岁的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
结婚以后,张汝舟发现李清照的大部分文物古籍已经遗失,剩下的又被李清照视若生命,不肯相让。张汝舟便立马原形毕露,时常对李清照拳脚相加。
骄傲了半生的李清照如何能够忍受这般屈辱?
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官职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
李清照宁肯入狱也要休夫,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举动。

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朋友多方营救,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
虽然经历了一场再嫁匪人、离异系狱的灾难,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更趋高涨。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
绍兴四年(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
十月,避乱金华,写成《打马图经》并《序》,又作《打马赋》。虽为游戏文字,却语涉时事。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
越十余年,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很多苦难和坎坷,国破、家亡、财散、再嫁、离婚、没有子嗣。但是这些苦难的挫折,从来没有打倒过李清照。
无论是她的才华,还是她的气度、修养和性情,都达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这就是李清照,被上天宠爱过,也遗弃过;在残酷的现实中漂泊过,挣扎过,恨过,更我行我素、恣意潇洒、酣畅淋漓地爱过、活过。
倘若李清照活在当今时代,那她一定是铿锵有力的红玫瑰,男人可以为她的生活锦上添花,但无论发生什么,也必然不能阻挡她事业的锋芒,她会绽放得风华绝代!


作者简介
高山大海,石家庄人,大专文化,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主要作品:《美丽的回忆》、《羽高家书》、《笑对人生》、《足行山河》、《梦歌畅吟》、《龟舟搏楫》等多部散文集、诗词集、随笔集及科普书籍。曾在报刊社做过摄影记者、编辑、副主编。
30多年来,先后在全国数十家报刊上发表了上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及摄影图片,文种有:散文、随笔、杂文,诗歌等。有数篇诗词、散文及摄影作品在全国性大赛上获奖,其中:十余篇荣获一等奖;近百幅摄影图片被作为杂志封面刊用。
高山大海,微信号:Gaoyj01。
信箱:gaodajun01@163.com
欢迎各位诗朋书友添加我的微信,以文会友,大家一起学习和成长。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