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 七难八苦



人生七难八苦
苦难是一种磨练,对于善于利用的人来说还是一种修养。
生活,充满了苦难。幸运并不是一种内涵,而是一种特殊的机遇。
生活可以无所谓,生命可以无所求。无所谓的生活极其乐观,无所求的生命极其悲观。乐观与悲观不能失调,一个完整的生命二者有着一定的比例。
从中可以得到很多,如此一类的人看来生活和悟道一样,需用心体会。

 
一、七难
1、火难:
《观音经》云:如果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号者,假设入于大火,火不能烧。因为持是观世音菩萨名号的人,口中诵持,心口相应,心中秉持,称作执持,无一刻懈怠,所以能如此。如果有人遭遇火灾,只要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必得解脱。相传:晋元康中竺长舒居于洛阳时,为延火将及草屋,在于下风,岂有免理。一心称菩萨名,即风回火转。狭识浅见者以为偶尔,后因风燥之日,故掷火烧之,三掷三灭,其人即叩头谢罪。如此应验,非一而已。

2、水难
《观音经》云:如果有人遭大水灾、落入大水之中被漂走,称念观音菩萨名号,就能漂到水浅之处。相传:海盐郡有溺水者,同伴皆沉,此人称观世音菩萨,忽遇得一块石头,困倦昏沉中,梦见有两人乘船呼唤他进入,他立即睁开眼睛,果然见到有人驾着船送他至岸上,然后人和船就不见了。

3、罗刹难(梵语罗刹,华言暴恶)
《观音经》云:若有众生,为求金银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堕于罗刹鬼国,如果其中有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号,同行诸人都能得到解脱罗刹之难。“罗刹”,就是食人之鬼。一人称名,之所以能解救大家,如同大家忧戚休咎,共同称持的效果一样,是因为虽然口不同称,但大家心里都共同希望脱灾得福所以能共同获救。相传:外国百余人从师子国泛海向扶南,忽遇恶风,漂堕鬼国。其罗刹鬼一拥而上想把他们全都吃掉,一船众人都称观音名号。其中有一小乘沙门不信观音,不肯称名,罗刹鬼就索此沙门,于是小沙门学着称观音菩萨名号,亦得到免脱(梵语沙门,华言勤息)。

4、刀杖难
《观音经》云:如果有人面临刀杖之害,至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要害他的人所持的刀杖就会一段段的毁坏,从而使被害人得解脱。相传:晋太元时,彭城有一人被冤枉为贼卷入官司。临刑时,将曾经所供养的观音金像带在发髻中。受刀斩之刑时,随着金属断折之声,刑刀断为三折,头却不伤。解开发髻看观音像,只见像上有三道刀痕,这个人因此得救。

5、鬼难
《观音经》云:若三千大千国土中,到处都有夜叉罗刹欲来恼人,听到有人称观世音菩萨名号,这个恶鬼连以恶眼视之都不可能够,又如何能加害于人呢?夜叉罗刹鬼之所以敬畏观音之名,因为观音有威有恩,夜叉罗刹对菩萨不是充满感恩,就是畏于菩萨之威德,所以闻观音之名连恶眼相视都办不到,又岂能生起伤害他之心呢?(三千者,小千、中千、大千也。今言三千大千者,总别兼称也。梵语夜叉,华言勇健。)

6、枷锁难
《观音经》云:如有人无论有罪无罪被杻械枷锁加身,只要称念观世音菩萨名,杻械枷锁皆悉断坏而得解脱。“杻械枷锁”即刑狱之具;“系”即系缚,“检”即封检。称观世音菩萨名号的这个人,所戴的杻械枷锁自然打开,铁木断坏。相传:盖护山阳人,系狱应死。三日三夜,,至心称菩萨名无间息,即见观音放光照之,锁脱关开,沿着光的导引逃离,行到二十里光明方才熄去。

7、冤贼难
《观音经》云:有一商主,带着一帮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时,遇到一群冤贼,其中一人高声喊道:各位善男子不要害怕,大家应当一心称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于是众商人中有一人因而称持,即得解脱。因冤原本要夺命,为贼原本为求财,现在遇到冤家做贼,其必财命两图。由菩萨解救之力,故而得以解脱。相传:有一个僧人名叫慧达,于晋隆安二年,在北陇上掘甘草,当时遇一只饿罴要捕人食之。慧达被罴人抓获后关在栅中,打算选肥的吃掉然后再吃慧达。慧达一心称持观音名诵观音经,其他的余人都被吃光了,只剩下慧达和一个小孩,打算次日把他们吃掉。慧达整夜称持观音名诵观音经不辍。天将亮时,罴人来取之欲食,忽然见到一虎从草丛中咆吼跳出,罴人受到惊吓逃跑了,于是老虎将栅啮咬开一个穴,然后离去,慧达于是带着小儿慌忙逃走,得免于难。

 

二、八苦
1、生苦
作为七苦之首的“生”,就是活着。“生”乃是所有后续苦难的基础,活着就是受苦。正如几何学中的公理一般无需证明。
人生来适应这个世界是痛苦的。

2、老苦
随着岁月的流逝,曾经的精力、健康、记忆一一随风而去,老去的恐惧日渐清晰。对“老”的恐惧,本质上是一种“得到后再眼睁睁看着失去”的恐惧。经历单纯的人,对老的态度比较平静,因为生活没什么大的变化,本来得到的不多,也无所谓失去。越是年轻时意气风发的人物,对老的抗拒越强——依靠精力吃饭的人,一旦没有了精力,又不甘心静静品尝记忆的甜美,失落自然要时刻啮咬心灵。若是在老去的同时,亲人、爱人、朋友一一离你而去,最后只剩一个老不死的茕茕孑立,那滋味才真正的苦之极矣。希腊神话中曾有一女子,自负织造手艺出众,放言“智慧女神雅典娜也织不出如此美丽的布匹”。雅典娜化身凡间女子与之比试,大胜之。女神遂惩罚该女子“永远不死”。千年之后,那女子的亲人朋友爱人都故去,自己也老得不成样子,只能终日织造,再无力气可干别的,遂化为蜘蛛。类似的传说在印第安神话中也有,不过是某人向神祈求不死,却忘了祈求不老。最后下场差不多。可见对老的恐惧,原是各民族自古皆然的。
人之老矣,头发花白,嚼食困难,行走艰难,苦也。

3、病苦
病来如山倒,虽然打过拳击的人不多,但骤然被击倒的感觉所有大病过的人都有体会。昨天还力拔山兮气盖世,今天就手难缚鸡气游丝了。若是那病不致命,则又有病去如抽丝的过程来折磨人。病中精力不继,什么都干不了,唯有睡觉;但那觉也不是无限可睡的,睡到一定程度,便只好睁着眼睛呆呆地享受病痛了。除了对身体的折磨外,病痛对心灵的考验也颇值玩味。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百善之首的孝,在病之前都有可能退却,遑论其他感情了。大抵上病人的情绪都不会太好,有时给人不近人情的感觉;若是久病,则大多数人已慢慢习惯,由习惯而淡漠,最后便忽略了病人与常人不同之处,所以久病之后床前的冷清,也是别有一苦。急病考验肉体,久病考验心灵,小病考验耐性——问问周围的鼻炎、偏头疼朋友,大体会得到一堆应付这些小绝症的无奈之谈。有些人喜欢自讨苦吃,所以总想弄些病来得得,可是就算是苦难,也不是召之即来的,堪称最任性的苦难。
疾病会造成身体与心理的痛苦。

4、死苦
死的可怕,不在过程——那短暂得可以忽略不计——而在它的不可抗拒性。人对自己命运的认知,唯一明确的便是一定会死,大多数人不会喜欢死,对它无可逃避的终极性自然也恐惧有加;死之苦难,便在明知山有虎,只能虎山行——武松也是打不过这只老虎的。当人不再恐惧死亡,它作为苦难的特质也便消失,甚至可以作为一种享受——曾经有一对老夫妇出门,老头觉得冷,回家戴了副手套,然后他们走到一片树林里,上吊。对这种如此精致而从容的死法来说,苦难毋宁说是艺术。在七苦之中,死是比较老实的,若有动力,通常这个苦难一求便来,这点比“病”要厚道些。
人对死亡是恐惧的。

5、怨憎会
便是跟你无比讨厌的人处在同一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想不理他还不行,委实烦人;烦得久了,也便是苦难了。现代社会,朝夕相处的,无外父母、亲人、爱人、同事。对父母,任性可以,怨憎是过分了些的;若是如林黛玉那般寄于亲人篱下,恰好碰到个不厚道的,便大可候选第五苦难;与爱人相处,不怕怨憎——那样分手就完了——就怕淡漠。午夜梦回,枕边人看上去陌生而苍老,一点也不可亲,生活了无意义的疑问从心底油然而生,怨憎会的苦难便埋下了种子。至于同事之间的龃龉,那是现代病,佛那会不会在意。怨憎会是人际关系上长出的毒瘤,所以在七苦之中,有两苦是可以主动放弃的,只要横下一条心,放弃一些人际关系,怨憎会也便无存;另一个可以放弃的苦难,便是“生”。若说主动去求这苦难,倒也有先例,越王勾践便是。所以成大事之人,必吃大苦。
怨恨、憎恶,却又无法避免,烦恼苦。

6、爱别离
爱别离是一种执着的苦。人生本来聚少离多,若能看透这点,爱别离的苦也便不存在了;但真要做到如此“空”,非有大智慧者不能为。所以佛还说,七苦之上的苦,便是不知佛法苦,谓之“苦苦”。佛主张超脱苦乐,凡人偏偏不想如此无味,明知最终是苦,也要先乐了再说;家人爱之温暖,恋人爱之炽烈,朋友爱之淳厚,在在令人不舍,就算最终一个别离,又有几人能抵御沉浸其中的欢愉?待到花落云散,冬雷震震夏雨雪之时,才惊觉昨天的生活已是今天的美梦,所爱的终究像手中的沙一般飘扬而去,午夜梦回之际,这“爱别离”的滋味,怎一个“苦”字了得?
与爱人离别,是痛苦的。

7、求不得
天下熙熙,皆有所求;天下攘攘,皆有不得。如此便有苦恼。其实若是鸡毛蒜皮,一针一线,不得也就算了,顶多恼一阵子,算不得苦。世间最怕两种求不得,一种是“得到再失去”,一种是“可望不可及”。又要说希腊神话:话说坦塔罗斯杀子为羹,款待众神,企图证明众神并非无所不知。众神为了惩罚他,将他囚禁于水潭中,水及下唇;潭边有果树,果平于眉。他若是渴了喝水,水位便下降,恒及于唇;他若是饿了去吃果子,果枝便上扬,恒平于眉。天长地久有尽时,此苦绵绵无绝期。这便是著名的“坦塔罗斯的苦难”了,同时符合两种最要不得的“求不得”,简直是苦难王冠上的一颗明珠。作为人生苦难的压轴戏,“求不得”的终极残酷性在于,它甚至剥夺了获得其他苦难的权利,那情形就可概括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想要的得不到。

8、五阴炽盛苦
五阴炽盛苦:五阴即是五蕴,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阴炽盛,四大不调,而有疾病之苦。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使诸苦转本加极:想阴炽盛,想相追求,而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诸苦。行阴炽盛,起造诸业,又为后来得报之因,且因行而迁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识阴炽盛,起惑造业,三世流转,而有生死之苦。
五阴炽盛苦的意思是:有五种事情(五种事情,就是色、受、想、行、识五种),遮盖了人的本性,可以使得人的心里头迷迷惑惑。
“阴”字,是“遮盖的意思。。所以那五种使人迷惑的事情,就叫它“五阴”。因为有了这种五阴,那贪、嗔、痴的心,就着牢在这个五阴上头,像火碰着了干柴一样,就会烈烈烘烘的烧起来,所以叫做“五阴炽盛”。
这“炽盛”两个字,本来是“火势旺得厉害”的解释。现在借这“炽盛”两个字来,譬喻这五阴。并且譬喻这五阴迷惑人非常快,像干柴容易着火一样。

 



作者简介
高山大海,石家庄人,大专文化,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主要作品:《美丽的回忆》、《羽高家书》、《笑对人生》、《足行山河》、《梦歌畅吟》、《龟舟搏楫》等多部散文集、诗词集、随笔集及科普书籍。曾在国企任宣传教育处处长;在报刊社担任过摄影记者、编辑、执行主编;在某教育集团做过国学教研员并在市老年大学任写作课老师。
近40年来,先后在全国数十家报刊上发表了上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及摄影图片,文种有:散文、随笔、杂文、诗歌及科普作品等。有数篇诗词、散文及摄影作品在全国性大赛上获奖,其中:十余篇荣获一等奖;近百幅摄影图片被作为杂志封面刊用。
高山大海,微信号:Gaoyj01。
信箱:gaodajun01@163.com
欢迎各位诗朋书友关注我的公众号、添加我的微信,以文会友,大家一起学习和成长。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