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遗嘱


父亲的遗嘱
 

引言
孙渭的父亲孙保是一名退休工人,孙渭的母亲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去世了。
老人有了孙渭这个儿子后,又生了一个女儿,因为当时生活困难,老人不得不在女儿出生后就将其送到老家的兄弟家寄养,后来她在老家嫁人后就在当地生活,因为与老人感情淡漠,很少来北京看老人。
孙渭当年在山西插队时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并留在了当地。每年孙渭都会给老人寄一些钱。两三年就带着妻子孩子回来看看老人。
由于老人生活一直比较困难,没有什么存款,只有一套单位当年分的大一居的房子,上世纪九十年代老人用所有积蓄买下来,登记在老人名下。
2005年以后,北京房价急速飙升,孙渭妻子希望老人能把房子过户给孙渭的儿子,让他在北京工作,以后靠这个房子可以娶个如意的媳妇儿,老人非常生气,坚决不同意,并说自己只要还在,房子就谁也不给。此事只得作罢。
不甘心的孙渭妻子又怂恿孙渭去鼓动老人立下遗嘱,将房子给孙渭,以防老人去世,房子被妹妹抢走。
最终,不胜其烦的老人无奈之下,写了一份遗嘱给孙渭,许诺自己百年后房子给孙渭。

得到遗嘱后的孙渭夫妇自觉放心了,对老人关心的越来越少,逐渐也不再给老人寄钱了,即使春节都不再回来看老人。
邻居王勇是老人工友的儿子,孙保老人与王勇父亲一直关系很好,立下遗嘱后,孙保老人大年三十都是在王家一起过的。平常有什么事情,也都是王勇跑前跑后的帮着处理。
孙保老人很是感激,逢人就说远亲不如近邻,王勇就是自己的儿子,他只有这一个儿子。
2012年,孙保老人觉得自己身体越来越差,总是梦见故去的老伴,想想自己操劳一生,除了这个房子,什么也没留在身边,心里不禁悲凉,唯一稍感欣慰的是身边有个贴心的王勇。
在律师的帮助下,孙保老人与王勇签订了遗赠抚养协议,约定王勇给老人养老送终,老人百年后,房子归王勇。
2015年,孙保老人过世,王勇料理完后事,正要去办理房屋过户,闻讯赶来的孙渭夫妇急匆匆的赶来,并私自将老人的房子换了锁,强行住了进去。
无奈之下,王勇只能到法院起诉要求对方腾退房屋。
法院支持了王勇的诉讼请求,目瞪口呆的孙渭妻子无论如何不相信自己手里有遗嘱,老人的房子怎么成了外人的。她认为法院肯定拿了王勇好处,照顾本地人,要求上诉。
最终,中级法院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而孙渭也因为自己对老人的不孝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有这样一个故事:
大毛的爹得了绝症,眼看快不行了,他最挂心的就是大毛的娘。趁还有力气说话,大毛爹就借故支开大毛娘,将大毛夫妻俩叫到床前,轻声说道:“娃们,你娘就交给你们了,你娘跟着我没享过什么福,爹死后,你们可要好好待你娘!”
大毛两口子一听,都流着泪说:“爹,您放心吧,我们一定将娘伺候得周周到到的。”大毛爹满意地点点头,又吩咐道:“娃们,爹写了份遗嘱,以后要按遗嘱上写的办!”大毛两口子又齐声答应了。
没多久,爹就故世了。
大毛爹的葬礼很隆重,上年纪的村里人都觉得大毛爹这辈子没白活,他和大毛娘一辈子恩恩爱爱,大毛两口子又都孝顺,人活到这份上,值了!
丧事料理完,大毛就找出了爹立的那份遗嘱。大毛心里很纳闷:家中一切都很美满,不明白爹还有啥要交代?不过,爹既然立了遗嘱,大毛还是决定要照着办。于是,这天午后,趁娘还在睡觉,大毛两口子就打开了爹立的遗嘱。

遗嘱上是这样写的:
娃们,爹有一事相求。这事关系到你们娘。你们不知道,你们娘最爱吃放醋的菜,可是几十年来,她炒菜却从不放醋,因为爹不喜欢菜里放醋。你们娘为了我,几十年来未吃过放醋的菜了,所以,爹求你们以后炒菜时,都放些醋吧。这样,就算是代爹给你们娘一点补偿吧!
大毛两口子看完遗嘱,心里有说不出的沉重,觉得爹娘之间的那份深情,那份关爱,虽然朴素,却是那么动人!
当天晚饭时,大毛媳妇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自然,每个菜都放了点醋。一家子坐到桌前,大毛娘忽然对大毛说:“去,给你爹安个位子!”
大毛赶忙起身,搬来凳子,拿过碗筷,还在桌上放只杯子,倒了一杯酒。接着,大毛两口子都争着给娘夹菜,谁知大毛娘用筷尝了一口,接着又尝了几口,眉头深深地打起了结。大毛心里“咯噔”了一下,正要说什么,就见娘的泪水流了下来。
片刻,大毛娘放下筷子,说:“你们不知道你们爹不喜欢吃放醋的菜吗?怎么他人刚走,每个菜都放了醋,叫他咋吃?”
大毛两口子看着娘,泪水也跟着流了下来……
 

上海一位父亲立下遗嘱:女儿,你的孝心只值1块钱
50年不如3个月,女儿,你欠我们一个老有所依;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子女的家从来不是父母的家;无论爱与不爱,孝与不孝,下辈子都不会再见。
 
一位上海父亲临终前,在医院里立下一份遗嘱:
我的遗产留给女儿吴某某1元,其余财产包括房产一套、存款80万元,全部留给陈女士。
这陈女士是谁?
是3个月前,女儿请来照顾他的保姆。
看完故事,很多已为人父母的都沉默了。
眼前这个渐渐长大渐行渐远的宝贝,会不会也有一天消失不见?
 

1、这一对父女的故事,真是让人感动了开头,悲伤了结尾。
孩子出生那一天,父亲欣喜若狂,一个人跑到医院的广场上,对着天空拜了又拜,感谢上苍的赐予。抽完最后一根烟,便把戒了100多次都没能成功的烟给戒了,这一戒就是28年。
后来遭遇婚姻危机,父亲放弃所有财产要求,只提了一个条件:女儿跟我。
他怕失去了女儿这件贴心小棉袄,他会冷得睡不着觉。
女儿半夜发高烧,父亲抱着女儿去医院途中,心疼的流下泪来。
女儿问爸爸怎么了?
父亲不知怎么回答,便说“爸爸好爱你好爱你。”
女儿用小手帮父亲擦了擦眼睛,认真地说:“爸爸我也好爱你”。
女儿慢慢长大,距离自己也越来越远。
直到有一天,女儿带着男朋友来到家里,当父亲第一次听到别人喊女儿”宝贝“时,忍不住背过身去,心如抽丝。
就这样,一个陌生人就把女儿带走了,然后,结婚生子,然后,渐渐不见。
从一周一个电话,到一个月一个电话;从一个月一个电话,到三个月一个电话;从半个月来看我一次,到一个月来一次;从一个月来看我一次,到三个月来一次……

再后来,半年也未必能再见一次了。
尽管他们相隔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却仿佛隔着千山万水。
父亲慢慢老去,女儿问候的声音越来越冷。
终于,父亲病了,一个人孤独地躺在医院里。
于是,他天天盼着女儿出现,望穿秋水,三个月里,女儿只来了两次,然后,便匆匆离去。
父亲以为命之将绝,女儿会想起从前,想起父亲是怎么照顾自己的。可是,并没有等来女儿的陪伴和照顾,等来的只是一个陌生的保姆。
终于,父亲生命走到尽头,油尽灯枯,心如死灰。
临终之际,感叹50年不如3个月,感谢女儿帮自己找了一个好保姆。
为了防止死不安宁,便立下遗嘱:
上海房租太贵,爸爸决定把房子留给她,爸爸存款也不多了,你结婚生子耗尽爸爸所有的积蓄,只剩下80多万养老钱现在也用不上了,也留给阿姨吧。
龙应台曾说过: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只是可怜这位父亲,最后都没能看到女儿的背影。
 

2、看完这个故事,心里酸酸的。
看着孩子稚嫩的脸,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他将来会以何种态度来对我,对一个已经老去的父亲。
但我想大多数为人父母者,也断不会因为看了这个故事,而放下孩子不养。
之前,总会听父母训斥儿女说,早知道你这么不孝顺,一出生就给你掐死算了,可天下哪有掐死孩子的父母?
父母之于子女就是一张没有回路的单程票,明知越走越荒凉,也会笑着走下去。
要说这位上海的父亲还是幸运的,有一个人善良的保姆悉心照料,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有多少年迈昏花的老人,孤独的死在家中,许久都不为人所知啊。
有一位台湾母亲,早年丧偶,自己独自赚钱抚养儿子,将儿子抚养成人,又送到美国读书。

儿子毕业之后留在美国上班赚钱买房子,娶妻生子,建立了美满的家庭。
母亲也快退休了,打算到美国跟儿子一家团圆,享受天伦之乐。于是,满怀欣喜的写了一封信给儿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正当她做好一切准备时,收到了儿子从美国寄来的一封回信,里面还夹着一张3万美元的支票。信上写道:
妈妈,我们经过讨论的结果,决定还是不欢迎你来美国同住。如果你认为你对我们有养育之恩,以市价计算,约为2万多美金,现在我再加一点,寄上一张3万美金的支票给你,希望你以后不要再写信来啰嗦了。
母亲读完这封信之后老泪纵横,苦闷之中遁入佛堂。后来,她想通了,用这笔钱做了一次环游世界的旅行。
在旅行中,她突然顿悟:
人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都是无根的浮萍,看破放下,缘来缘去,都心无罣碍再无牵挂。
 

3、我相信,这样的奇葩子女毕竟是少数。
香港电台知名主持人梁继璋曾对儿子说:
我不会要求你供养我下半辈子,同样的我也不会供养你的下半辈子。当你长大到可以独立的时候,我的责任已经完结。今后无论你坐巴士还是奔驰,吃鱼翅还是粉丝,都要自己负责。
可是,在如今的中国,又有几个孩子不啃老,几多父母不拖累?毕业了工作了,拿出养老钱给孩子买房买车;结婚了生子了,正好退休带孙子,外加洗衣做饭当保姆,每个月的退休金也全拿出来家用了。
他做巴士你坐奔驰试试?他吃鱼翅你有粉丝吃就不错了。
赵朴初说过:
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子女的家从来不是父母的家。生孩子是任务,养孩子是义务,靠孩子是错误。

孩子可以是父母的一切,父母却只能是孩子的余光一瞥。毕竟,孩子是你身上掉来的肉,你疼,他不疼。所以指望孩子对你也像心头肉,不太现实。
或许真的,孩子都将欠我们一个老有所依。
但我们也要不悲观,不暴弃,学会乐观面对、独立生活。就像我们当初把孩子送出家门,锻炼他们独立生活能力一样,现在,就当是孩子在锻炼我们独立,直至慢慢老去。
终究,孝顺只是一种美好的奢望,可遇不可求。有,则乐享天伦,无,亦两不相欺。不怨不嗔,泰然处之。
养老还是要靠自己,会养老能养老,精神上不被儿女拖累,经济上也不拖累儿女。
少来夫妻老来伴,自己的梦自己圆,好好珍惜身边的伴侣,或许只有他(她)才对你不离不弃,能陪你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无论是朋友,夫妻,还是父母和子女,也无论爱与不爱,孝与不孝,下辈子都不会再见。这一别,便各归云泥,再也不见。
这一别,各归云泥,再也不见。


作者简历
高山大海,石家庄人,大专文化,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主要作品:《美丽的回忆》、《羽高家书》、《笑对人生》、《足行山河》、《梦歌畅吟》、《龟舟搏楫》等多部散文集、诗词集、随笔集及科普书籍。曾在报刊社做过摄影记者、编辑、副主编。
30多年来,先后在全国数十家报刊上发表了上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及摄影图片,文种有:散文、随笔、杂文,诗歌等。有数篇诗词、散文及摄影作品在全国性大赛上获奖,其中有十余篇荣获一等奖,有近百幅摄影图片被作为杂志封面刊用。
高山大海,微信号:Gaoyj01。
欢迎各位诗朋书友添加我的微信,以文会友,大家一起学习和成长。
https://baike.so.com/doc/1663786-1758902.html
信箱:gaodajun01@163.com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