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壁纸 | 黄金万两



黄金在中国古代文明中承载着独特的文化意涵。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已发现天然黄金,商周时期出现锤揲成型的金箔饰物。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黄金面具(约公元前1600年)以0.2毫米超薄金箔打造,印证古蜀国成熟的金属加工技艺。
战国时期楚国铸造的"郢爰"金版,是中国最早的原始黄金货币,其龟甲状切割方式独具特色。
汉代黄金工艺迎来飞跃,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使用1100克金丝编缀玉片,同期出现的掐丝、炸珠工艺使黄金饰品更显精巧。
唐代金银器制作达到巅峰,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鎏金舞马衔杯银壶等文物,展现宫廷作坊的鎏金、錾刻等复合工艺。
宋代则发展出"金作玉饰"的错金技法,将黄金与玉石完美结合。
在货币体系中,黄金长期作为财富储备而非流通货币,汉代黄金以"斤"为计量单位(1斤约250克),主要用于帝王赏赐,单次赏赐可达数万斤。宗教领域,佛教传入后黄金广泛应用于造像艺术,五台山显通寺明代铜殿通体鎏金,耗费黄金万两。这些黄金遗存不仅见证古代工艺智慧,更折射出华夏文明对永恒价值的追求。




https://pan.baidu.com/s/1epas1wRD-dXEYcRhajCdwA?pwd=hx6a 
提取码: hx6a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