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讨厌和父母住在一起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关注哦~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今日歌单

点击上方播放按钮可听音乐
-01-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国庆小长假,一个在高中时期玩的很好的朋友忽然给我发来了消息。
“江江,最近过的还好吗,国庆打算去哪儿玩呀?”
我还没来得及回,下一条就是,“你不会又宅家吧?”
看见这句话,我惊愕了几秒,毫无疑问,我确实在家,也没有任何出游计划。
倒不是因为不想出去,只是对于出门旅游,我彻底没有了行动的欲望。
记得大学也是一次国庆放假和朋友出去玩,我拍了一段旅游的风景视频分享给爸妈,可得到的第一句话不是分享的喜悦,而是,“爸爸妈妈工作这么累,你还有钱出去耍。”
下意识觉得父母还在受苦,我是不孝顺的,我不配快乐,我没有资格出去玩……

分享给他们,不过是随手的事,那时的我没有能力带他们去看世界,可我想让他们通过我去看这大千世界,想让他们知道,我一个人在外面过的很好。
可故事猜到了开头,但没猜到结尾。
因为那句话低落了好长一段时间,甚至后来暑假待在家里,他们的洗碗声或者关门声大一点,我都会敏感的觉得是不是我又做错了什么。
讨厌他们对我的打压,又愧疚于他们自我感动式的养育。
之所以愧疚,是因为我知道,那是他们能给我的最好,之所以讨厌,是因为那是也是我做的最好的。
我真的怕他们说我不理解父母,不知道他们的苦,怕他们拿我和别人比较。

-02-
前段时间看到有网友吐槽原生家庭,说学了一道新菜式,因为过程略微复杂, 他们回来的时候网友还没有做好。
本以为会等来夸奖,没想到是另一盆冷水,“我们在外面工作这么辛苦,你怎么连饭也没做好,搞这些乱七八糟的做什么。”
我开始意识到我们这一代人好像都很难讨得父母的欢心,永远都是否定、嘲讽、打击,甚至总想着索取。
后来,在书上看见了这么一句话:请你一定要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千次万次拯救自己于世间水火。
渐渐地,我没有再频繁的和他们分享我的生活了,甚至把我的朋友圈也屏蔽了他们。
这个屏蔽没有其他意思,我依然很爱我们的父母,但我只是不想让他们窥见我的生活。

从小长大的环境中,经常可以听到父母跟我们说,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爸爸妈妈砸锅卖铁要对你怎么怎么样,或者是爸爸妈妈是为了你才如何如何。
父母说这些话是为了让我们知道他们对我们付出了很多,希望我们懂得回报。
但其实作为子女,听到这样的话第一感觉其实并不是感动,而是有一种负罪感,会让我觉得他们人生中所有的糟糕,所有的苦难都是我造成的。
习惯性的自卑敏感,主动示弱,被迫委屈自己,照顾别人的情绪和感受,因为从小到大都活得小心翼翼的,勉强自己就变成了应该的。

-03-
在控制欲很强的父母眼里,子女是自己的私有物品,是用来帮助自己完成人生梦想的工具,是糟糕婚姻和破败人生的出气筒。
于是,本该伟大的爱变成了道德层面的博弈,本该温暖的亲情变成了一堆附有条件的交易。
尊重他人命运,放下拯救情结,即使对方是你的父母。
他们有他们的生活,他们不改变是因为他们不想改变,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我们很难理解他们热衷于买十几块钱的衣服,一买就是一大堆,正如他们很难理解我们为什么要一百多的衣服是一个道理,我们追求的是品质,他们追求的是数量。
没有任何力量能让你的父母回到过去修复你的童年,但是,也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你去过好每一个今天。
不要尝试用自己的苦难去惩罚父母,这是你的一生,仅此一次的一生。
罗翔老师说:“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穷,而是一个经常制造内耗的人,不停的制造矛盾和争吵,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每个人的神经都很紧绷,生怕犯点小错误就会引发家庭战争。”

我开始理解为什么一在家待久了,就容易和他们产生矛盾。
过去贫瘠的物质生活条件造成的如今贫瘠的精神世界在他们成长的年代,一个人欲望被压制的久而久之,他们会认为自己不配拥有,也不能拥有,同时把这一种思维方式强加到孩子身上。
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一样,与我们志趣相投的人不多,思想契合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更何况是生长于两个年代的我们和他们。
后来,我学会和自己和解,和父母和解,选择适当的偶尔回家,那片刻的温馨足以慰藉一个人在外面漂泊大半年的孤独。
我依然很爱他们,只是不再频繁回家。
   END  
作者:江津爱
审阅:阿   婧
图片:网络(侵删)
09
2023
往期看点
  “其实很多人都是很水的” 
  “知道你着急,但你先别急”  
  “当代年轻人到底为什么发疯” 
喜欢请点卡片关注
期待你的故事,也欢迎倾听别人的人生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