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什么时候成了贬义词?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关注哦~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今日歌单

点击上方播放按钮可听音乐
-01-
内向者常常被告诫要融入集体,要多交朋友,要改变自己,在这个人情社会里,活泼开朗似乎成为评价一个人性格好坏的标准。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内向成了贬义词?
面试官:“你觉得自己是内向还是外向?”
领导:“你太内向了,要改改,不然中这样不合群。”
相亲对象:“你太内向了,我们不合适。”
甚至连半夜刷到的文章都是“给内向者的十条建议”。
怎么我的内向属性已经被大数据检测到了吗?看来我该换个系统了。

公司上个月新来了一位零零后,说话总是不看人眼睛,对白也只有简单的两三句,以为又是一个难相处的内向人。
直到有一次需要小组成员轮流展示自己的作品,她站在台上侃侃而谈的那一刻,我才明白是我的偏见遮盖了她的光芒。
她让我想到网上的一句话
“你不用变得很外向,内向挺好的,但需要你发言的时候,一定要足够勇敢”
正所谓,君子可内敛不可懦弱,面不公可起而论之。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不需要去迎合别人,但是在涉及到自己的权益或者需要自己独当一面的时候,一定要勇敢的站出来。

-02-
作为一个二十多年的资深i人,我也曾问过自己,真的有必要变的很外向吗?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我曾经确实被内向式自卑心理绑架过。
我试图变得很外向,为了熟络新环境,主动和同事打招呼,为了KPI日常性问候客户,看见朋友尝试和她们找共同话题,练习练习好像做的也不错。
就在我以为已经成功转性,i人变e人时,一盆冷水直接打回原形。
公司转正答辩那天,看着对面坐着的老板、经理、人事以及我的一众领导们,这才意识到,MD外向这种事根本装不了一点。
再次反问自己,真的有必要变的很外向吗?
或许你会看到,所有的招聘要求上更倾向于外向的人,但也别担心,就像何炅说的,“如果你的性格是内向的或者孤独的,但是因为工作的关系,需要你更加积极,你不要伤感,也不要难过,被需要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03-
作为一个内向的i人,这辈子最讨厌的就是“自我介绍”、“自由组队”、“上台发言”以及“破冰”。
想认识一个人,但害怕被拒绝,因此连招呼都不敢打;想参加一个社团活动,但害怕没人与你交谈,最后选择不去;想在会议上说出自己的创意,但害怕被别人评价,于是保持沉默。
如果你认为这就是你的真实写照,那么现在请你思考一个问题,你与最好的朋友相处时内向吗?
承认吧,所谓的内向式社恐就是有点自卑的心理,对自己不够自信。当你打从心底认可自己的时候,根本不存在内向和社恐。
“除了生病以外,你感受到的痛苦,都是你的价值观给带来的,而并非真实存在的。”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某种需求或某种目的,让自己适应另一种性格,外向没什么不好,内向亦然,即便强制自己变得外向,那也是一种成长。
没有人规定你必须成为什么样,成长为自己才是最好的。
这个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总有人喜欢热闹,有人喜欢安静,有人喜欢成群结队,有人喜欢独来独往,就如毛不易所说的:你要允许有一些人,有安静的青春。
当你活的越来越像自己的时候,你的优势自然而然就会展现出来。
内向并不是缺点,不用改,做自己就好,适合自己,正视自己,爱自己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
   END  
作者:江津爱
排版:阿   婧
图片:网络(侵删)
11
2023
往期看点
  “出去旅游真的没什么用” 
  “真的很讨厌和父母住在一起” 
  “知道你着急,但你先别急” 
喜欢请点卡片关注
期待你的故事,也欢迎倾听别人的人生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