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走出一生中最肮脏和最关键的一步(谈明系列20)


上接这篇:朱元璋翻身记(谈明系列19)
前言:
1355年是高邮之战后第一年,抗元造反事业到了风口期。
这一年,陈友谅占领湖北全境,溯江而上攻取重庆,顺江而下兵临南昌,兵锋之利,天下侧目。
张士诚则威名远扬,两年内相继破扬州、苏州、常州,富甲天下。
此时的朱元璋,只是安徽凤阳一支由失地农民、落魄手工业者、流氓无产者拼凑的小队伍第3把手。他们连自己都养活不了,迫于生存压力,渡江去南京求生存。
渡江,在今天看来是步妙棋,但在当时却凶险万分。
十年陆军,百年海军。水军是技术积累性兵种,元朝的水上舰队贸易能远达欧洲,而朱元璋的队伍没有水军,其盟友巢湖水寇不过是“水上义和团”。
朱元璋集团即使能偷渡过江,元军必然封锁江面。江南遍地都是如曾国藩团练一样的地主武装,失去补给的渡江部队将成无薪之火。
朱元璋会如何破局?
在本章,朱元璋将踏出他一生中最关键也是最肮脏的一步。
一、水上义和团
何谓星星之火?为何可以燎原?
李自成大败后逃入商洛山,为何能以十八骑东山再起,颠覆大明天下?
两个字:裹挟。
在建立根据地之前,农民军每到一地,必烧毁房屋、毁坏耕地,破坏生产。
没有地种的农民,不得不加入队伍,活一天算一天。
这几乎是丧尸病毒,被裹挟的农民成为原材料,用生命填平壕沟。即使侥幸存活,他们将进化成麻木的杀戮机器,裹挟更多农民。
元末的淮西大地残破不堪,仅仅朱元璋所在的凤阳县就有7支以上义军,而朱元璋老大郭子兴是其中势力最弱的。可即使最弱的这只,也从700人裹挟到4万人。
这还只是一个凤阳县,江北的县又何止百千。
此时的江北,已经没人种地了。你敢种地,就有别人来抢你。你不种地,就会饿死。这么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朱元璋决定与巢湖水寇合作,渡江!
巢湖居皖之中,水面辽阔,地形复杂,又系交通要道,每逢乱世都是流寇土匪的天堂。这地方民风彪悍,也产名将,比如孙立人、冯玉祥、张治中,还有缅甸远征军戴安澜。
据《合肥晚报》记载,解放前巢湖湖匪人数能有两三千之众,差不多是人手一枪,他们在水面上以星罗棋布的港湾湖荡作掩护,比起陆地上的土匪,有过之而无不及。
元末的巢湖水寇更狠,不仅武力出众,还有宗教信仰,是不打折扣的“水上义和团”。

今日巢湖
早在20年前,第一代明教领导人彭莹玉就在此地传教,收了金花小姐(《倚天屠龙记》里金花婆婆原形)、赵普胜、李普胜等徒弟。
这帮人多是渔民出身,水战尤可,陆战拉垮。此时他们正被韩林儿手下狠人左君弼攻击。左君弼之前灭掉元朝“三王镇江淮”体系中的宣让王,占据了庐江,战力强悍,巢湖水寇自然不是对手。
朱元璋这伙人与巢湖水寇都在江北混不下去了,两边接洽,一拍即合,大家决定一起渡江去江南花花世界,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一个雨夜,巢湖水寇们乘着1000多条小船突破元水军封锁,溜进长江,达到和州,跟朱元璋的队伍汇合。
至此,郭天叙朱元璋集团三大派系正式形成,分别是:
一、郭子兴死后遗留的直系派系,包括郭的二儿子郭天叙、小舅子张天祐,他们掌握着这个集团北征回来的最强战力。
二、巢湖水寇,首领是李普胜和赵普胜,手下有廖永安、廖永忠兄弟,俞廷玉、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渊父子等。
三、朱元璋派系,包括徐达等20多个凤阳老乡,还有不得志文人李善长、冯国用、冯国胜,以及后来投奔的常遇春、赵德胜等。
摆在朱元璋眼前有两大任务:1、争夺派系领导权;2、带领大家在江南发财。
二、又是采石矶
郭天叙朱元璋集团渡江的目标有两个选择:1、南京;2、采石矶;
南京是元朝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所在地,辖江浙,江西,湖广三省十道,聚集了元朝在江南积累百年的大量财富。江北的山炮们没打过登陆战,觉得江南人都是娘炮,多数人想渡江直取南京。
幸好朱元璋收罗了些读书人,给出了历史上北朝渡江最喜欢的地点:采石矶。

采石矶
采石矶位于安徽马鞍山市区西南7公里的临江翠螺山麓,风景奇秀,为诗仙李白酣醉后捉月乘鲸飞仙之地。
李白的《望天门山》即描绘此处景色: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形容此处江面狭窄,便于突袭。控制此地后,可截断自上游的援兵,此诚江南咽喉。
“两岸青山”,则控制此地后有险可守,俯瞰南京丘陵和平川。
因此北朝多从采石矶渡江。比如隋朝韩擒虎灭陈朝,北宋曹彬灭南唐,西晋王浑灭吴,虞允文也曾在采石矶大捷,葬送完颜亮“立马吴山第一峰”的梦想。
1355年六月一日,郭天叙、朱元璋来了个乞丐搬家,集合巢湖水寇那1000多只小船,还弄了不少用苇荻编的筏子,在日暮时分避开元水军大船,全军渡江!
富贵在此一举!
结果突然下起雨来,这些小船和筏子被打的七零八落,大家推迟一天再进行渡江大业!
六月二日,上千只破破烂烂的小船和筏子再次启程,直抵采石矶。
此时元军守备部队已经列阵岸边,刚从土匪那边投奔而来的常遇春高光时刻到来。
只见常飞舟而近,奋戈直前。敌接其戈,常乘势跃而上,大呼跳荡,左右冲突,无人能敌,元军阵破。
诸将乘势而上,遂拔采石矶。
三、死地后生
郭天叙、朱元璋渡江后,元军反应迅速,用楼船巨舰堵截采石江闸,断了红巾军归路。
巢湖水寇那点渔船和筏子哪敢出战?渡江部队成了孤军,从后方来的粮草断绝,只能自谋出路。
这种深入敌后、没有补给的军队,按常理将面对围追堵截,只要有一战失利,将成孤魂野鬼。
可以说,郭天叙、朱元璋渡江是孤注一掷,是赌鬼手上的最后一张筹码。
郭天叙、朱元璋兵临马鞍山市当涂县城,这是元朝太平府官府所在地,管着采石矶,向来囤积重兵。
结果,守城的蒙古人完者不花弃城跑了,义军不费吹灰之力得城。
郭天叙、朱元璋胜利的如此轻松,其帐前黄旗先锋俞本在《纪事录笺证》中回忆此事时大搞地域歧视,称“江东士民值太平日久,闻着无不股栗,素手待降”。
真实情况是江南人富裕,没人为几个军饷拼命。就算明末江北农民军遍地走,江南不仅不乱,反倒资本主义萌芽了。
但如果触碰到江南人的底线,那就不一样了。比如剃头令时的江阴,“八十日戴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心死义,存大明二百里江山 ”。
如果元朝此时合法性仍存,江南地主们会像汉末黄巾起事或太平天国时那样,处处设团练,结硬寨,坚壁清野,冒出无数个曾国藩左宗棠。

湘军最初是地主武装,以同乡、同宗族、同僚、师生关系为纽带连接起来
甚至即使朱元璋部在一年前渡江,面对无数忠于元朝的地主武装,他们将如无源之水,迅速干涸。突入浙江的彭莹玉就是先例。
但高邮之战让大元彻底丧失了权威,所有人都知道大元完了,地主阶级们迅速转向,寻找新主。
攻下当涂县后,朱元璋准备大肆劫掠一番,这时地主中的知识分子站了出来,开始了与朱元璋乃至大明王朝200多年的合作。
当涂县大儒李习、陶安带领地方上有名望者,出城列队迎接郭天叙、朱元璋的队伍。
李习出自当地大族,祖辈在南宋时代就当过饶州(辖今鄱阳湖旁7个县)市长,此时担任书院院长。
陶安也不一般,举人出身,也曾当过书院院长。古代有功名者很少落草,比如李自成进北京前三年才有个举人牛金星入伙,之后李对其视若珍宝,竟让牛当上了开国宰相。
这些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一不结寨自守,二不逃往他乡,竟然出城迎朱元璋。李习陶安两人还都干过书院院长,学生多数是地主子弟,他们背后有勾连全府地主的网络。
大元彻底被地主们抛弃了。
时来天地皆同力,朱元璋如此顺利,信哉斯言!
城里富户捐了一批金银财帛,粮草也准备了周全,双方正式建立了合作。
郭天叙、朱元璋也报之以李,任命李习担任知府,负责地方行政。之后还征聘儒士多人,包括日后被封忠勤伯的汪广洋。
对这些儒士,朱元璋的忽悠功夫充分发挥。他找准了穷酸文人胃口,今天夸这个是活孔明,明天夸那个是赛张良。儒士们各个高兴的飞起,感慨老子读了一辈四书五经,如今终于遇到识货的。
比如对于陶安,朱元璋给写了对联,称其“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对于汪广洋,朱元璋“比之子房、孔明”;还有被比作“萧何”的李善长和不久将投奔来的“活张良”刘伯温等,朱元璋的忽悠功夫真是不凡,文士们各个乐开怀。
四、最肮脏的一步
守南京城的是元朝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党项人福寿。这是个能臣,南京主力在高邮尽墨后,他迅速弄来一批民兵,还搜罗了江南富户钱财,开了赏格,激厉士众。
当涂失陷后,福寿反应很快,迅速调集数万民军围攻。
领队的是康茂才和陈埜先。康是陈友谅的湖北老乡,关系相熟。这点很关键,为日后朱元璋战胜陈友谅埋下伏笔。陈埜先的籍贯本猫没有查到,大概也是调来的外地部队。
元军来势汹汹,趁郭天叙、朱元璋立足未稳,围城而攻,形势危急。朱元璋率领死士拒守,勉强守住。第二日元军再来,徐达率骑兵从后绕击,两面夹攻,大破元军,俘获了陈埜先。
接下来的事就很诡异有趣了,猫智深把事实列出来,请读者自行判断。
朱元璋与陈埜先深谈一番。
陈埜先一个外来户,既不是科举出身,又不是蒙古人,没必要给即将倾覆的元朝卖命,还不如跟朱元璋一起打破南京共富贵,这符合其利益最大化。陈很快同意加入。
第二日朱元璋准备了白马黑牛祭天,与陈埜先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
休整一个月后,他们出征南京。此行由老大郭天叙带队,朱元璋善于理政,被留在后方管理民政。陈埜先还没被充分信任,其部属被郭天叙带去,本人留在后方。
福寿在南京的防守做的不错,看在钱的面子上,民军也听其调用。张天祐此次没攻下南京,灰溜溜的回来。

南京明城墙
这时陈埜先来献计。他称南京三面环水,以山为廓,以江为池,地势险要,之前西晋、隋都要有强大的水军才能攻克。我们没有水军,不要着急进攻。我们应该南据溧阳、东捣镇江,把南京给围起来,示之持久,南京自可不攻而下。
正史记载,朱元璋驳斥了陈埜先的说法。他说,我军已经渡江成功,有没有船没所谓了,我们舍舟步进,江南这群娘炮根本不能阻挡我们胜利。
在真实历史中,郭天叙、朱元璋还是采用了陈埜先的计策,由郭天叙带队相继攻克南京南部的溧阳和东南的句容、溧水,从三面包围了南京。(正史记载是此时还上不了台面的徐达带兵,但被当代学者李新峰证伪)

义军进攻路线,从三面包围了南京
陈埜先也取得了大家信任,放归兵营,重新带兵。
不久陈埜先出状况了,《明实录》说陈有三次倒戈的先兆,都被朱元璋识破:
1、郭天叙攻南京失败后,陈埜先自念失计,开始搞小动作,有人以其谋告朱元璋。朱曰:“吾久知其不诚。然杀之,恐失豪杰心。”
朱元璋随后找到陈埜先,直截了当的说:“人各有心,识见不同。从元,从我,任汝所适,不相强也。”
2、陈埜先归营后劝义军缓攻南京,朱元璋知其诈,以书报之。
3、陈埜先密约元将到自己营地,给朱元璋诈称是活捉的,让朱本人来军营受俘。朱元璋曰:此贼多诈,最叵信。姑许之,不往。
但朱元璋没有揭穿陈埜先。
到了九月,红巾军再攻南京。朱元璋仍旧坐镇当涂县,陈埜先攻南京南门,郭天叙、张天祐自句容、溧阳一带赶来,攻击南京东门。
郭天叙、张天祐并不知道陈埜先的种种疑点。
之后,“埜先邀郭元帅饮,杀之,擒张元帅献于福寿,亦杀之。埜先会兵夹攻,大军遂溃。”(《纪事录笺证》)
此战红巾军被“杀溺两万余”(《明本纪》)。
这意味郭天叙、朱元璋集团的一半人被杀。
在这前后,巢湖集团一把手李普胜也被朱元璋诛杀,也许有个罪名,谁在乎呢?当然《明史》上是李普胜想先动手,被朱元璋反杀。巢湖集团二把手赵普胜吓得出逃,投奔了徐寿辉、陈友谅集团。
至此,前文所述的郭天叙朱元璋集团三大派系领导只剩朱元璋一人。郭天叙和李普胜的手下只能继续跟着朱元璋混,不然还能如何?退回江北等着饿死么?
明朝人虽然对开国皇帝的这段黑历史百般掩饰,含糊其辞,但当代学者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给我们大致还原了真相。
本猫既然名智深,不妨猜测的更大胆些,如果朱元璋不仅仅是借刀杀人呢?如果这一切是朱元璋跟陈埜先提前约好的呢?
如果两人原先约定的是陈埜先帮朱元璋杀死郭天叙等人,取得元军信任后进入南京城内,里应外合呢?
可惜陈埜先在不久后就被其他民军误杀,没办法印证猫智深的猜测。
但本猫也不是随便猜测。
第二年三月,朱元璋再攻南京城,驻扎在城外的陈埜先义子陈兆先率部投降,一枪未放。
朱元璋厚待陈兆先,让其成为心腹将领,仍统其众。朱元璋甚至从陈埜先余部中挑选了500人担当贴身护卫。这极其不一般,要知道朱元璋非常多疑,一生中从未信任过任何伙伴。
朱元璋以本集团损失一半兵马为代价,换取了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也与朱元璋在日后大肆屠杀大臣,以牺牲政府运作效率为代价换取稳定的策略,可谓一脉相承。
郭子兴对朱元璋有知遇之恩,如果没有郭的信任和重用,朱元璋一个待死的和尚如何能在茫茫人海中出头?但朱元璋还是下了他一生中最肮脏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棋。
但两年后,郭子兴最后一个儿子郭天爵也被朱元璋诛杀,罪名是“与群小阴谋”。
郭子兴仍有血脉留存,朱元璋娶了郭子兴的亲女儿,生下三子二女,包括皇第十一子蜀王朱椿、皇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皇第十九子谷王朱橞。
郭家的血脉终究与朱家血脉融为一体。

郭子兴收了朱元璋这个干女婿,幸还是不幸?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部分参考资料:
《明史》《元史》《纪事录笺证》《国初群雄事略》钱谦益《朱元璋大传》陈梧桐《朱元璋传》吴晗《郭子兴旧部势力的清除与归顺—兼谈邵荣“谋反”案的真相》夏玉润《邵荣事迹钩沉》李新峰《解放前, 巢湖上的那些“湖匪”》 合肥晚报 凌蒋黄 程堂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