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浙江掌握了终极大杀器---“政治战”(时政记者读明史第25)

前言:
1964年5月,毛泽东在向外宾介绍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经验时深刻指出:“只有会做政治工作的人才会打仗,不懂政治的人就不会打仗。”
朱元璋就是那个懂政治的人。
在攻略浙东时,他的大杀器“政治战”终于成型,一出则威力非凡!
一、张士诚吃肉,朱元璋喝汤
朱元璋打下徽州后,在浙东与其对位的元朝势力分别有两股,分别是苗军和刘伯温、胡深等地主们的保安团。
如前章所述,苗军由杨完者带领,从今天湖南省邵阳市的苗族自治县而来,驻扎在浙东最富裕的杭州和嘉兴,是元朝在浙江的机动兵力。
苗军战斗力真是强,很早就在湖北吊打过徐寿辉。到浙江后,又把刚刚打完高邮之战名满天下的张士诚打得心服口服。

今日湖南邵阳苗族姑娘
当时张士诚弟弟张士德攻下杭州,志得意满,杨完者与之杭州城下大战,“士德大溃,收拾残兵,十丧八九”,杭州也落到苗军手里。
张士诚另一个弟弟张士信不服,率水兵数万兵袭嘉兴。逢南风大起,杨完者在峡谷两岸设伏,射火箭入船,“大火焚烧至四十里不止,淮军死者甚众”。
张士诚硬生生被打服,受了元朝的招安。
但元朝已经没钱给山里来的苗族汉子们开粮饷,他们只得自己去抢,因此军纪较差,跟地方富户关系恶劣。当地在张士诚侵袭时有谚语为“死不怨泰州张,生不谢宝庆杨(泰州张即泰州张士诚,宝庆杨即邵阳杨完者)”,意思是相对于杨完者相救,宁肯被张士诚弄死。
另一波势力是浙东地主们,他们组织民团,团结在前全国文联主席老舍的前辈、江浙行省枢密院判官石抹宜孙周围。
"石抹"这个姓出自契丹,到了后金被称为舒穆禄氏,舒庆春即为该族后人。

舒庆春的舒出自舒穆禄,这个姓最早可以追溯到契丹姓氏石抹氏
石抹宜孙祖先在成吉思汗初起时就跟随,破金国东京时为先锋,功劳显赫。后该家族定居浙东,高官辈出。
石抹宜孙在江南长大,知道地主乡绅们以诗文应酬为媒介组圈子的玩法,也知道这帮人的实力,因此非常上道。《元史》称其 “嗜学”,曾从学于名儒王毅。又“于书务博览,而长于诗歌”。
凭借着家族地位,石抹宜孙很快建立起以他核心的儒士圈子,其中包括他同门同学章溢、胡深、叶琛、叶子奇等,另外还有宋濂、刘基、王祎等。
这个圈子作用很大。承平时节里大家互相吹捧赚名气,你说我是“活诸葛”,我赞你是“今张良”;在学术上,传承理学,占据儒学道德制高点;进入朝堂后,又可相互援助,共同进步;
战乱后,圈子里的地主们各个都在老家拉起保安团,并聚集在石抹宜孙周围。
在他同学朋友们的帮助下,石抹宜孙先后阻拦了方国珍等人对温州、台州、处州三地的进攻,被朝廷升官嘉奖。之后石抹宜孙驻扎在丽水,他弟弟石抹厚孙驻扎金华。
回到朱元璋这边,他打下徽州后,突然得知张士诚率大军来攻,赶忙跑回南京,留下胡大海、邓愈驻扎徽州。
结果没多久,大批苗军向胡大海投降。
一问才知,张士诚竟然在跟自己作战时还同时把杨完者灭了!占据了浙江最富庶的杭州和嘉兴!
张士诚你啥时候有这么大本事?竟然能同时在不同地点打两场大规模战争?更何况之前你还是杨完者的手下败将,丢了杭州,被杀了几万人!
更何况,你们不都是大元朝臣子么?你不怕四面受敌了么?
到底怎么回事?
从苗将口中得知,原来苗军跟当地地方势力一直关系不好,杨完者被人联手做局了。
朱元璋得了徽州后,元朝江浙行省丞相达识帖睦迩命令杨完者出兵浙东,张士诚出兵淮南,共同对付朱元璋。
张士诚这边亲自领兵,佯装率主力与朱元璋作战,把朱元璋从徽州吸引回来。然后在达识帖睦迩配合下暗中屯兵杭州城附近。
杨完者一看张士诚没了威胁,便将主力开赴浙东打朱元璋,自己坐镇杭州。结果大军已出,张士诚在城外突袭,达识帖睦迩在城中发难,杨完者战败,自缢身亡。
朱元璋emo了,原来我老朱配合你张士诚演了一出戏啊!
江苏最富庶的苏州被你拿了,如今浙江最富庶的杭州也归你了!!
我老朱费尽心机也就拿一个山旮旯里的穷地方徽州!
郁闷了郁闷了!
胡大海!速发兵攻金华!
张士诚你把最肥的肉吃了,我好歹要喝点汤吧!
然后胡大海在金华烧杀抢掠打生打死两月,金华城巍然不动......
朱元璋更emo了
朱元璋又要亲征了.....
十一月,顾不上严寒,朱元璋冒着冰雪亲自率兵南下。如果张士诚在杭州站稳脚跟,再晚了可连金华的汤都喝不上了。
(猫智深在旁边插话:古代出名商的地方大都很穷,比如徽州。这地方山多耕地少,大家不得不出去经商。顾炎武说:“中家以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势其然也。”
徽州谚语“出门身带三条绳 可以万事不求人”,徽州人胡适解释绳子可以绑扁担和货物,生意破产了也可直接上吊了事。)

张士诚新得的杭州嘉兴有400万人,朱元璋的徽州才80万二、朱元璋打出三张牌
1964年5月,毛泽东在向外宾介绍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经验时深刻指出:“只有会做政治工作的人才会打仗,不懂政治的人就不会打仗。”
战争从来都是政治的延续。只有从政治着眼,才能懂得并深刻认识战争的规律性,才能决定为战争服务的一切战略、战术、政策、计划与方案。
恰好,朱元璋就是那个懂政治的人。
毛泽东在影响中国革命命运的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头写道,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即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金华之战,朱元璋的敌人表面看是元军,但实质上是当地的地主。
毛泽东曾精辟的指出,政治的本质即“把自己的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朱元璋要做的即“竖起旗帜,团结朋友,孤立敌人”。
为了达到的目标,朱元璋在此战中祭起了大杀器---政治战!
金华的外号是小邹鲁,“邹”是孟子的家乡,“鲁”是孔子的家乡,如前章所属,这里儒学昌盛,名儒辈出,甚至朱熹都把自己儿子送来这里跟吕祖谦学习。
更关键的是,相对于张士诚治下苏杭培养出喜欢吟诗作对的文人雅客,浙东这里崇尚务实的理学,如果朱元璋能顺利占领,将会有优良的干吏人才库。
这里还是全国理学的中心,能帮助朱元璋的红巾军彻底脱胎换骨,实现从农民政权到封建政权的转变。
为了能顺利占领金华,朱元璋打出政治战的三张牌。
首先是民族牌,十一月,朱元璋率领步、骑兵,悬着“奉天都统中华”金牌南下。
他还打起了“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招牌,意思说,大家都是汉族的,蒙古人已经回不来了,不值得给他们卖命,跟我一起恢复宋朝吧。
他对外宣称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己任,“用夏变夷”,力主恢复华夏礼仪文明,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
不仅如此,民族牌更代表着现实的利益。在蒙古帝国,汉人知识分子难以入仕,即使求得一官半职也不过是点缀。比如朱元璋之前招募的李习、陶安、孙炎、夏煜,哪个在元朝不是混名利场的?但最多也就谋个书院院长。
朱元璋则大量任用儒生,共享利益。
朱元璋打出的第二张是尊儒牌。
除了任命大量儒生外,朱元璋此次路过徽州,还特意召见了一些儒者,示以尊崇,虽然免不了被含沙射影的一顿讽刺。
在徽州,朱元璋问儒士唐仲实:汉高祖、光武及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此数君者,平一天下用的什么方法?
唐仲实答:此数君不嗜杀人......(原话有修饰,没这么直接)
唐仲实还吐槽了一顿朱元璋收钱多、劳役多。
朱元璋只得承诺:我积少而费多,取给于民,事非得已。然皆为军需所用,未尝以一毫奉已。民以劳苦,恒思所以休息之,曷尝忘也!
之后朱元璋捏着鼻子赏赐儒生布帛,夸大家批评的好!

此即朱元璋被唐仲实批评的地方--龙兴独对坊,现为歙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张是维护地主利益牌。
朱元璋在徽州实行土地经理,令民自实田。此制度即让地主将实际占有的土地向政府报备,政府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并依此征收田租。
这意味着朱元璋承认此前地主们通过种种途径搞来的土地为合法,认可其既得利益。
三、读书尽是负心人
打出三张牌后,朱元璋先让儒生王显宗进城游说,诉说利益。不久,王显宗回报说城中人心已经不一,可破。
朱元璋大喜,曰:我得婺州(金华),命汝做知府。
朱元璋兵抵金华,石抹宜孙派同学胡深等率领民兵数万人前往救援,自己则亲率精锐为之殿后。兵至婺州,与明兵交战失败,只得退回丽水。
朱元璋的三张牌很有效,金华城中官员们开启城门,金华投降。
十二月,朱元璋在金华设立中书分省,即浙东行省,这是他设立的第一个中书分省,从此有了除南京外的分基地。
仗义每多屠狗辈,读书尽是负心人。在朱元璋的政治攻势下,石抹宜孙很快被他的儒家同学和朋友们抛弃。
先是刘伯温等人辞职返家,再之后胡深竟然归降,还告胡大海以各处要害。
胡大海派军绕过险要,连拔要塞,抵达丽水城下。
石抹宜孙战败弃城而走,不久后身死。而他的同学朋友们都相继投入朱元璋麾下,如章溢、胡深、叶琛、宋濂、刘基、王祎等日后都成为大明重臣,在朝堂上组成了浙东派。

今日丽水
(更多精彩,请关注时政记者读明史下一章)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部分参考资料:
《明史》《纪事录笺证》《朱元璋大传》陈梧桐《朱元璋传》吴晗《国初群雄事略》钱谦益《“出门要带三条绳”——胡适摭谈的徽州风情之三 》黄山日报 查辅成《老舍辽阳桑梓情》 辽沈晚报 梁廷信《元朝江浙行省财赋能力研究》李蓉《明初的重礼、崇儒及程朱理学的国家化》姜海军《朱元璋与明初理学》陈谷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