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民族志03】起源河西走廊,被匈奴暴打西迁,在中亚建立帝国,大月氏-贵霜的历史


公元2世纪初,在研究古代世界史的人看来,是一个伟大的时期。当时亚欧大陆上有四大强国,从东到西分别是汉朝、贵霜、安息、罗马。这贵霜帝国的创建者就是我们今天这期视频的主角——大月氏人。

一、    月氏的渊源与贵霜帝国的建立
月氏是居住在中国西北的一支古老游牧民族。这个民族很早就出现在中国的古籍中,早在先秦文献中,就有关于他的记载,比如奇书《山海经·海内东经》上说:“国在流沙外者,大夏、竖河、月支之国。“另外王国魏先生考证,说还有其他古籍,比如《穆天子传》《管子》等书记载的”禺知“”禺氏“都是两汉典籍中记载的月氏。
这里插播一下,很多人把月支念成了rouzhi。在写这篇稿子的时候,看到《剑桥早期内亚史》的作者以及国内边疆史研究者姚大力的论述,主张应该念“月氏”,下同。
在匈奴崛起之前,月氏居住在敦煌、祁连间。这个地域范围,大致在今天河西走廊到新疆天山一带。

月氏的实力一度非常强大,连匈奴都曾臣服于月氏,比如秦朝时期头曼单于曾经让继承人冒顿到月氏当人质。而且连“头曼“这个称号就是起源于吐火罗语tumane,意思是万户长。这个吐火罗,就是中国史书中的月氏。另外十六国时期有匈奴人沮渠蒙逊建立北凉政权。这“沮渠”原来是匈奴的官职名,也是源自吐火罗语cambura,是头领的意思。可见当时月氏人的强大影响力。
月氏同匈奴一样是游牧民族,《汉书·西域传》记载:大月氏本行国也,随畜迁徙,与匈奴同俗。”
可能月支的生态位和匈奴的生态位一样,两者是竞争关系,等匈奴在冒顿单于的领导下崛起之后,第一个暴打的就是月氏。月氏被迫西迁,在西迁过程中分裂为大月氏和小月氏。
小月氏融入羌族之中,大月氏西迁到伊犁河流域。还没过上安稳生活,又被乌孙暴打,被迫再次西迁,终于到了征服“大夏”。后来内部分裂为五部翕侯,其中一支叫贵霜的翕侯到了公元1世纪上半叶征服其他四部,建立贵霜帝国。

五翕侯
巅峰时期的贵霜帝国,疆域东到葱岭,西到伊朗高原,北达咸海、里海,南部包括整个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直到中印度,中部包括阿姆河、锡尔河流域。

二、    月氏的种族
月氏人到底是什么种族呢?有人说是西戎羌族的一支,属于蒙古人种。有人说月氏人是印欧人,比如《剑桥早期内亚史》在介绍月氏时,把他归到了《内亚的印欧人》这一章节。另外《史记》记载月氏“深眼,多胡须”。
综合起来看,在河西走廊时期的月氏,大概率是羌族等民族所组成的混合民族,等到他们西迁后,再跟其他民族杂居,到了中亚,就多了许多欧罗巴人种的特征。
三、    贵霜王朝的兴衰
建立贵霜王朝的邱就却是一代雄主,他不仅统一了大月氏各部,而且还征服了高附(喀布尔)、白沙瓦等地。
他死后,儿子阎膏珍(阎膏珍是中国史书的记载,出土钱币中叫维马·卡德菲斯)继续扩张政策,后来征服了印度河上游流域,这一时期的大月氏,还派遣副王与东汉的西域都护班超对抗,被班超打败,不过这不妨碍贵霜从这个时期起,壮大起来,跻身中古时期世界四大帝国之列。
到了贵霜帝国四代目迦腻色迦一世时期,贵霜帝国的实力达到巅峰,不仅疆域达到最大,而且在他统治期间,大力推崇佛教,佛教完成了第四次集结,这次集结是佛教大转向的开始,有人认为这次集结是大乘佛教诞生的标志。

迦腻色伽一世死后,贵霜帝国陷入衰落。衰落原因同很多游牧民族建立的帝国相似,境内民族多、各民族文化不同,面对不同地区的社会发展条件和文化状况,只能采用一国几制的办法。到了公元3世纪时,贵霜帝国分裂,后来虽然在公元4世纪有一支叫寄多罗带领贵霜残部兴起,但是没多久就被嚈哒人驱逐了,这嚈哒人又被称为“白匈奴”。感觉这匈奴始终是月氏人的克星啊。
到了公元5世纪末,寄多罗人融入到欧亚大陆中部其他民族之中。
四、    大月氏-贵霜帝国对中国的影响
说起大月氏人建立的贵霜帝国,他对中国历史有比较大的影响。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是东西方技术交流的中转站。比如制造玻璃的技术。这个技术原本是古埃及人发明的,刚开始玻璃制品传到中国时非常珍贵,到了北魏时期,大月氏人来到中国帮忙制造玻璃,从此之后“中国琉璃遂贱。”
第二个是佛教。更重要的是由贵霜帝国发展起来的大乘佛教以及佛教造像艺术,对中国实在影响太大了。我们现在都能感受到。
前面所说的迦腻色伽一世在位期间的结集,被认为是大乘佛教诞生的标志。佛教在贵霜帝国时期经受洗礼,“菩萨”概念出现了,弥勒和阿弥陀信仰也出现了。可以说从贵霜开始,佛教开始呈现一种世界性宗教的潜质。
东汉之后,很多僧侣前来中国传教,其中以大月氏僧人最多。他们来中国内地传播佛法、翻译佛经,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有不少高僧,姓氏为“支”,比如支曜、支亮、支谦等就是大月氏人,他们以族名为姓,为佛教东传和中国佛教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还有就是佛教造像艺术,贵霜帝国所在地区被称为文明的十字路口,印度文明、伊朗文明、希腊文明,甚至草原文明在这里相遇、碰撞、融合,连带着孕育出了被称为“犍陀罗的佛教造像艺术”佛教造像艺术。犍陀罗是当时贵霜帝国统治的中心区域。

故宫博物院展出的犍陀罗艺术展
犍陀罗佛像艺术主要借鉴了希腊雕塑技术,佛陀雕塑面相和希腊神像很相似,服饰是罗马式的托加长袍,发髻是波浪形,是萨珊波斯的风格。
犍陀罗佛像的影响在中国早期佛像中就能看到,比如后赵时期的鎏金铜佛坐像。

有学者总结道:
佛教雕像中的帝释天、梵天本来是印度教的神祇,在佛教里他们却臣服于佛陀;带有民间信仰特征的般阇迦和鬼子母,则混合了印度和希腊的理念与艺术形象;佛陀本生故事里,出现了迦楼罗;那伽或者“龙”作为佛陀的礼赞者或者异教的象征,出现在佛传故事里;希腊风格的装饰、建筑、神祇频频出现在各种佛教艺术中。作为佛陀“保护神”的执金刚神,形象来自于古希腊的大力士赫拉克利斯。其他的风神、海神等,都在犍陀罗雕像中留下痕迹,并以之为载体传入东亚,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以上内容来看,大月氏建立的贵霜帝国,无愧于曾经的四大帝国行列。
参考资料:
1、魏乐乐. 两汉迄唐徒居内地月氏人研究[D]. 西北大学, 2010.
2、林梅村. 大月氏人的原始故乡-兼论西域三十六国之形成.
3、丹尼斯·塞诺《剑桥早期内亚史》,商务印书馆,2021.
4、庞霄骁. 多元文化与犍陀罗艺术:再论贵霜时代佛教和佛教艺术的发展[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 姚大力. 大月氏与吐火罗的关系:一个新假设[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2):65-76. DOI:10.3969/j.issn.0257-0289.2019.02.008.
6、杨巨平 主编著.古国文明与丝绸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137.
7、何平,孙英刚著.图说犍陀罗文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449.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