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女儿贾浅浅结婚,后妈包了一个红包,2人竟因此分局


贾平凹的大女儿结婚,他思来想去不知道送什么好,于是便想让二婚妻子郭梅给出个主意。郭梅想都没想便说:费那个劲干嘛?给钱不就行了。
这句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没过多久,贾平凹提出跟郭梅分居。
当年贾平凹经历人生低谷,父亲离世、妹妹守寡、自己又患了乙肝摊上官司,这个当口妻子因误会他和女演员有染提出離婚。一时间贾平凹的天塌了,他再没勇气在原来的环境里生活。離婚手续一办好,便孤身一人跑到耀县一个荒无人烟的水库去创作小说。原本想要凭借《废都》一举翻身,没想到新书出版后,他却被冠上“流.氓作家”的头衔,成了过街老鼠,到处充斥着批判的声音。在生活的屡屡重创之下,贾平凹的肝病加重,不得已住进了医院。可住院期间仍然不得安宁,每天都有患者手拿《废都》到病房辱骂他。
“你写的这是什么东西?简直有辱斯文!满篇颜色,满纸荒唐。小说写成黄书这就是大作家的水准吗?”贾平凹无比痛苦,感到难遇知音。也许是上天怜悯他人生际遇悲惨,这期间让他邂逅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护士郭梅。郭梅不止悉心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更承担起开导他的责任。月余后,贾平凹痊愈出院。三年后,27岁的郭梅嫁给了44岁的贾平凹。那一年,贾平凹与前妻韩俊芳的女儿贾浅浅17岁,她听说贾平凹再婚的消息哭着说:从此再没有父亲来爱我了。婚后第二年,郭梅为贾平凹再添一女。但二人并没有因此忽略大女儿,郭梅更是隔三差五就去看望韩俊芳和贾浅浅,在生活和情感上给予她们无微不至的关心。
2004年,25岁的贾浅浅大学毕业准备嫁人,贾平凹一时不知道送什么好,于是想征求一下郭梅的意见。没想到郭梅却说: 费那个劲干嘛,给钱不就行了。孩子们有孩子们的想法,喜欢什么让他们自己买去吧。郭梅这样说,是出于对贾浅浅的疼爱,但贾平凹却不这样认为。他反倒觉得,钱,不是什么好东西,给予子女越多,子女越不成器。所以郭梅的话反而刺激了贾平凹,于是在贾浅浅的婚礼上,他做了这样的讲话:你们两个孩子生在富裕年代富足家庭,但要在“长安居,大不易”,我要求你们必须自强不息。对女儿是这样,对二婚妻子郭梅亦是如此。贾浅浅结婚后,郭梅想请贾平凹拿出一些钱来资助她开一家服装店,贾平凹欣然同意。
但他却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无论盈亏,自负。也就是说挣了钱他分文不要,亏了钱他也不买单。二、服装店开业初期,他要和郭梅分居,直到服装店步上正轨为止。贾平凹这样做是因为他正准备集中心思创作长篇小说《秦腔》,所以不希望郭梅因生意上的事来扰他烦心。可是事与愿违,郭梅的服装店由于定位错误最终不得不关门大吉。可郭梅并没有因此放弃,她很快又开了一家饭店,没想到这次选择正确,饭店火得一塌糊涂。由于忙于生意,郭梅经常早出晚归,这反倒让忙着创作的贾平凹感到很自得。可是时间一久,他又感到备受冷落。
有一天,贾平凹趴在窗台上吸烟,无意间看到街对面新开了一家雅致的茶楼,有几名衣着光鲜的美人进进出出。他一时兴起,便动了去与佳人邂逅的心思,于是掐灭烟头,径自朝茶楼走去。这间茶楼名为“暂坐”,老板是一个留着干练短发,穿着中性服装的妙人,她那略施粉黛的面容,让人过目难忘。通过观察,贾平凹发现经常进出这间茶楼的美人有11位,她们都是老板娘“海若”的朋友。
这些女人表面光鲜亮丽,背地里却干着不堪的勾当。她们游走于上流社会,受金钱、权利、情爱所左右。
当贾平凹从她们身上窥见足够多的秘密,他开始着手以茶楼之名“暂坐”为题,创作一本现实题材小说。小说以作家羿光的视角讲述12个女人的众生相。如果说《废都》写的是1个男人和4个女人之间的身体纠缠,那么《暂坐》则描绘了1个男人与12个女人之间的肉体欢愉。有一件事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当年贾平凹创作的《废都》由于性描写过度而惨遭封禁16年,自己也备受打击,为何他还要写《暂坐》呢?对此贾平凹如是说:92年,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出版无门,最终只能在香港以《王二風流史》为名在地摊销售。

93年陈忠实的《白鹿原》倒是运气好一些,可也不得已删减了五万多字的性描写才得以出版。我认为作家终究是靠作品说话的,作品不倒,即便兜兜转转,声名能坏到哪里去呢?当然了,换做当年,我是绝对不会再去创作现实题材小说的。现实题材小说的风格就是真实过瘾,将人性的贪婪欲念和情爱纠缠描写的直白露骨,多是借男欢女爱来揭示现实社会的乱象。所以在思想还比较保守的90年代,自然是大不敬的作品。
正如《暂坐》所说 : 每个人都有难以启齿的秘密,人活于世也都极其不容易。但人生这场繁华背后,谁又能说自己没有荒唐迷失过呢?人生就是一场“暂坐”,但求无愧于心。《暂坐》值得品读,几位大家的现实题材小说都值得一读。
也许我们在现实里无处安放的灵魂,在小说里可以得到解脱。点击下方“商品卡”就可以购买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