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处长江下游,东接江苏和浙江,西连河南,北邻河北、山东,南靠江西,全省面积1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500万。安徽素有“皖”之称,省会合肥。
安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在今天的安徽境内,7000年前就产生了马桥文化、良渚文化等先进文化。安徽自古以来就是人口大省,也是文化大省,孕育和催生了众多历史名人,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安徽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也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安徽有多个百亿级城市,合肥、芜湖、马鞍山、淮南、蚌埠、阜阳、安庆等城市都位列全国百强县级城市前列。
未来安徽省会继续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速,并催生多个新兴城市崛起。这里我们盘点安徽未来最具潜力的3个城市,它们都有很大的崛起空间,在当地也有较高的知名度。
亳州——皖北明珠
亳州位于安徽省的北部,是皖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下辖亳州区、利辛县、涡阳县、谯城县。亳州素有“北国水城”的美誉,古称郧邑。
亳州地处安徽北部平原,依傍刘姥姥山,有“山明水秀田连阡,城河平野一色春”的美誉。亳州拥有2700年建城史,是中华第一古都,有“国都”和“文都”之称,孕育龙山文化,见证中华文明悠久历史。
亳州拥有訾东汤遗址,山岳朝前身訾盖国的古都遗址,被誉为“中国第一古都”。邙山头夏商周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夏都遗址之一。
亳州的环境优越,拥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有鲁迅笔下的“城中半是湖”的太平湖,还有龙湖、定远湖等众多天然湖泊,湖光山色间精致而宁静。
亳州的山水湖泊资源为发展旅游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境内拥有5个国家级、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景点。其中丰乐湖国家湿地公园面积达10.8平方公里,是安徽省最大的湿地公园。
未来亳州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打造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区,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北方水城。
亳州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优势特色产业,建设安徽省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
淮北——钢都明珠
淮北位于安徽省的东北部,地处沂淮平原,是全省第二大城市。下辖淮北市区,以及杜集区、相山区、烈山区3县级市区。
淮北素有“钢都”之称,拥有“八大钢厂”,包括淮钢集团、包钢集团、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淮北矿业集团等钢铁企业,是长江以北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淮北也以农业见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和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拥有全国最大的红心猕猴桃产业带、中国苹果之乡等农业产业集群。
淮北拥有悠久历史,是“三皇故里”、“齐文化发源地之一”,白马山汉墓群被列为202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淮北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处在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南靠长三角,北临环渤海,东接苏皖,西连豫皖,是连接东中西三大板块的纽带,“一带一路”的重要交汇点。
淮北是京沪高铁沿线城市,也是京沪高铁与合蚌高铁的交汇点,又拥有淮北机场,公路四通八达,水路、铁路、公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
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淮北正大力打造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互联互通的现代物流基地,建设安徽中部地区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和运输枢纽。
凭借雄厚的钢铁工业基础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淮北正全力打造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推动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引进高端技术和先进装备,提高钢铁工业核心竞争力。
宿州——太湖明珠
宿州位于安徽省的中部偏东,是安徽省的副省会,下辖埇桥区、萧县、灵璧县、泗县4县级市区,总人口约340万。
宿州拥有悠久的人文历史,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夏、商时期,宿州属九夷地区范圃国和翟国。春秋时为宿国,战国属楚地。两汉时设置苏郡,是当时全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宿州拥有“桃花源在宿州”的美誉。境内拥有400多处自然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中国唯一的世界地质公园——三潭印月,还有中国唯一的国家湿地公园——灵璧青口,以及千岛湖等一大批景区。
宿州立足太湖流域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型产业,积极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市,为保护太湖流域生态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宿州的环保事业在全国享有盛誉。
宿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的创新型城市。
宿州正朝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加速迈进,提升城市科创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打造安徽省重要的科创高地和生态保护前沿。
这三座城市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资源禀赋都各具优势,都拥有崛起的巨大潜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它们一定能跻身安徽乃至全国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之列,为安徽乃至中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