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气功与书画同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两大“国宝”。气功与书画,本来有其内在联系,然而有意识地使二者结合,并探寻其科学道理,则是在当代兴起。
实践证明:书画家多长寿,究其秘诀,在于书画创作进入功能态如练气功一样。本文经提炼辑录了有关气功与书画的共同点,意在使二者有机结合,广为开发。
我国的书法、绘画艺术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具有明显民族特色的艺术,有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这一特色的形成与我国的社会发展、民族欣赏习惯,以及传统的学术思想有着密切关系。
书画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抒发情感,净化心灵,鼓舞人们奋发向上,满足人们的艺术享受,端正人的审美观念,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博大胸怀。
气功与书画创作结合,旨在把气功和书画这两者融为一体,使所创作的作品,既能给人以美的精神享受,又携带着人体生物信息,以纸为载体,注入书画作品的笔墨、色彩点画之中,起到保健养生的效应。
气功与书画创作的功能态比较
1.道德与人品
气功首重涵养道德,重德、有德、守德、积德,是练气功的基本原则。气功修炼的原则是以重德为本,只有重德在功能态中才能意静神宁,气机和畅,心胸开阔,扫除私欲,仁民爱物,功夫才能迅速上去,臻于化境。德高内气才能纯正充盈,练气功关键在于道德修养的程度。
道德主要指意识的思维活动,即气功术语中的意念活动,要从平时的待人接物处事中逐步养成。意念活动分善恶,恶念可以致毒。在二千年前成书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七情六欲”是人体致病的主要原因。
道家气功强调人心死,道心活,泯灭识神,元神才能显现。佛家气功强调正念、正觉,要求慈悲为怀,四大皆空,降伏其心,先除四相,才能明心见性。儒家气功讲赤子之心,中庸理性、浩然正气等。都强调要克制私欲,树立高尚的公德。
在书论、画论中也强调首重人品,人品不高,书画作品也难高之论。据《唐书·柳公权传》记载,唐穆宗李恒一日向翰林侍书学士柳公权请教:“怎样用笔才算完善?”公权答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宗听了很感动他理解柳公权的用意是以用笔作谏诤的。此则故事传为“笔谏”佳话。
清代王昱在《东庄论画》中提出:“学画者先贵立品,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文如其人,画亦有然”。
清人松年在《颐园论画》中说:“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唐宋元明以及国朝诸贤,凡善书画者,未有不品学兼长,居官更讲政绩声名,所以后世贵重,前贤已往,而片纸只字以饼金购求。书画以人重,信不诬也”。
气功重德与书画重人品是相同的,只有高风亮节,堂堂正正地做人,清虚自守,书画作品才能高雅不俗,才有古人所谓的“书卷气”。
2.正身
修炼气功对姿势要求很严格,不论坐式、站式、卧式,均要全身放松,弛而不僵,含胸拔背,排除杂念,呼吸自然匀静。佛家称姿势为“威仪”;儒家称“正襟危坐”;武术称“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
作书画在姿势上也有同样要求。如站式,要求两足平行,随两腿的自然开度,使两脚约开一尺左右,两膝也随两腿自然开度的距离。坐式要求腰脊伸正,腰背正直,不要紧贴画案,脖颈头面要求正直。如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提出“正身”说,并分坐书和立书姿势,要求“应直脊,挺胸,正首”。强调姿势正确,有利气血运行畅通,养成好的书画姿势,有益身体健康。
3.功能态
练气功要求“万缘放下”,排除杂念,心气平和,松静自然,意守一处,这样才易于进入功能态。书画创作也有同样要求。如蔡邕在《笔论》中提出,“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唐代虞世南在《笔髓论》中说:“欲书之时,当收视返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妙契于心。神不正则字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
清初画家王原祁在《雨窗漫笔》中说:“作画于未搦管时,须要安闲恬适,扫尽俗肠,默对素幅,凝神静气,看高下,审左右,幅内幅外,来路去路,胸有成竹;然后湍毫吮墨,先足气势,次分间架,次布疏密,次别浓淡。转换骏击,东呼西应,自然水到渠成,天然凑泊,其为淋漓尽致无疑矣。”《黄宾虹画语录》中也强调“作画时须将心收起,勿使其天马腾空。”
中国古代留下来的书画理论宝库中,像以上内容的精辟论述不胜枚举。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书画创作中的功能态与进入气功功能态的要求完全一致,如合符节。因而书画家多长寿是必然的事。(王志义)
喜欢就分享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