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能可通神,书法与大道“相看两不厌”



道文化有众多方面:斋醮经忏,打坐养生,武术,音乐,绘画,书法……每一样都蕴含着道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宗教之传播,亦多依靠艺术为资用,作为一名道人,依据自身所长选择一种艺术作为弘扬道教文化的途径,书法亦不失为可行之举。

曾有人认为道教根本没想到要发展书法艺术,也未曾想利用书法艺术弘道,其理由是:道教所关心的是人生命的安顿问题。贵生恶死的道教为了安顿生命,从而尊奉真经、掌握真文,乃至抄之写之读之诵之,并上章、填表、化符,以去病除魅、养生延年。这些都不是以提倡书法为原始出发点的。但在道教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大大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这角度讲,道教与书法的关系是间接的、曲成的。

《淮南子·本经训》云:“昔日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由于人们对文字的信仰,形成了“文字通神”的观念,这一观念在道教的经符中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而书法做为一门艺术,它必然不只是字的形体线条而已,更要让字显现出一种生命力,使字能令观者洞达更深层次的奥秘。从这个角度讲,书法艺术与道教文化在本质上又有某种相似性。道教中很多著名道长都擅长书法,而很多书法家也醉心于老庄的思想,书圣王羲之《黄庭》换白鹅的典故留下千古美谈……再次印证了中国的道教与书法艺术在先天上有着内在的关联。这种关联使得书法艺术具有了深刻的道文化内涵,因此才能用最为简单的黑白,表达最为深刻的世界本原。


道教书法也与写经、画符密切相关。除了在通神状态下获得神仙降笔之外,更多的情况是道士或奉道之人自己抄经书、画符篆,叙写对大道的体悟,抒发慕道、修道的情怀。书法作品因本身在其创造过程中就有者动静结合的特点,一幅优秀书法作品的创作过程不仅慰藉了精神、陶冶了情操,而且对创作者自身健康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一名修道人士而言,保持一定的书法素养,还是对道教书法传承的一种尊重。对于普通信众来讲,欣赏道人的书法作品,感悟修道之人的人生境界,也不失为寻隐情怀的表达。

(本文作者:张化衍道长)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