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站桩是量的叠加,还是质的跃进?是主动训练,还是被动坚持?


关注我——每天都有新气象

所谓大成拳桩功的内调,简单地讲,就是指在大成拳的桩功运动训练过程中,通过正确的意念诱导使桩功运动合乎原则要求,以达到大成拳桩功运动训练目的的活动。

每位大成拳修习者都知道大成拳桩功的重要作用,但并不是每位学者都能通过正确的桩功调练,来促进自己功夫的进程。不少人在运动过程中,不是忽视了桩功内调的作用,就是对桩功内调一知半解,以致使桩功训练变成了量的叠加,而不是质的跃进;不是主动的训练,而是被动的坚持。如此一来,不但与拳学原则背道而驰,更会伤害身体,又何谈“日有进步消息”,登堂入室功臻佳境?
具体来说,大成拳桩功的内调,可分为被动内调和主动内调。被动内调存在两种情形:
一、宏观内调,即持桩时外部间架不合理,调整间架使之合理并保持,以此调动身体内部器官参与运动,而达到内调之目的。此过程适于初学者或初习某桩者,往往坚持不到十分钟甚至五分钟,桩势就会变形走样,因为这时我们自身内部还没有“东西”,只有不断调整纠正姿势,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训练,才能完成桩势的适应定型阶段,这一阶段也可叫作重形轻意阶段。
只有通过正确的形,才能导出正确的意。形到意自导,意到形自真,形意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那种将形意截然分开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是不符合拳学运动规律的。

二、微观内调,在完成了桩势的适应阶段后,就会渐渐感知自身内部“物”之存在,同时自身内部不舒适、不均衡、不浑圆的感知就会逐渐明显,这时只有通过意念调整使之逐步趋向舒适、均衡、浑圆。
比如在站浑圆桩时,虽能正确地保持桩法,但在练功过程中逐渐感知到两臂存在左高右低之不均衡,通过多次外形的调整仍不能起到较好效果。此时可通过意念慢慢进行调整:意想我右臂有上抬与左臂同趋均衡之意,不即不离,勿忘勿助,就会渐渐引起右臂内部产生变化,诱导物之生成,而达不知至而至均衡之用。
这种运动方式在大成拳整个训练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贯穿于整个大成拳训练体系的始终。可以这样说,如果内调做不到位,要想练好大成拳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笔者以前对于内调的认识和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忽略了其对大成拳运动的诸多奇妙作用,后来在师父的再三提示及耐心讲解、亲身示范下,才逐渐有所体悟并受益匪浅。忆想师父身外留痕追求视之有物的示范动作,闭目如在眼前,时时激励我奋进,叫我不敢稍有懈怠。

站桩这种运动,就像大树根植大地一样,外形虽不动,而内中生生不息,所谓“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乃是生生不已之动。”有不少习者练功时,片面追求持桩时间面忽视了站桩时的内在质量,就不知,消极站桩与一截枯木何异?试想,一根枯树朽木,又怎能扎根大地并从中汲取养分?这种站桩只是对桩势被动消极的疲劳适应,桩外有其形而内中无物,最多不过是徒增蛮力面已,而不能使内部运动有质的飞跃,达不到真正的拳学所要求的运动目的。
“离开己身,无物可求”,这时就应运用意念调动自身内部,使之积极参与站桩运动,以求站桩运动实现层的递进、质的跃升,此即为大成拳站桩运动中的主动内调。
我们在站桩过程中,上肢功感效应远比下肢要明显强烈得多,这是因为上肢运动的分工远比下肢精细,上肢神经对运动的体认远比下肢灵敏的缘故,所以我们在运动时对上肢的内调较易感知、运用,而对下肢来说则要相对困难,这时就应加强对下肢内调的锻炼。
站桩时可设想我临池跳水,腿将伸而未伸,体会腿之松而欲紧,紧而又松,持之以久,恍惚之中,腿部之物自不难求得。

许多大成拳家,在进行站桩运动时都十分重视站桩前后的调整,即站桩前先静立片刻,然后再慢慢抬起双手,开始练功,站桩后先慢慢放下双手,再渐渐结束练功。这种调整,其实也可以看作是桩功内调的外延。桩前桩后的慢动调整,是为了保持体会不动的自身内部整之状态,在动中的存在与不失不散,这与试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试力就是运动的桩功。
我曾目睹师父演示桩功的束与展,那种身体内部内劲之涌动,动而欲止,止而欲动之神态,一霎时使我对桩功与试力的关系有了更进一层的领悟——试力的每一个定格都是桩功。
在大成拳站桩运动过程中,内调之运用程度是衡量习者功力深浅及神意运用足否之表征,它具有检查自身内部运动状态并不断调整之功能,使站桩运动不断推进,习者功力不断提高,而每进一步都会使习者有一种全新的运动感觉,一种全新的运动境界,从而对桩功的内在运动规律有了更加切实本质的体认。
同时学者须知,大成拳桩功的内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可以使习者日有进步,时有收益,切不可急于求成,否则有损无益。

学拳贵在明理,更要知行合一,“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正有此意。平常都是非常事,大道至简直指人心的大成拳,修习者何止万千,至于能否有成,则要看各自的实践功夫和悟性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