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必知:道家打坐,入静与入定的区别!


关注我——每天都有新气象


1
除了“入定”,我们也常听人说“入静”,这两者有区别吗?
简单来说,能“入静”是能“入定”的基本前提,“入静”比“入定”容易得多。
比如当我们意守丹田或数息、随息专注时,心念渐渐归一,此时心的初步安静相出现,此时人心自然厌喧趋静,我们可称为“入静”,但是尚不可称为“入定”。
“入定”是指当你既不意守某处,无任何作意取静,心自然处于一种了然不动的状态。如果这种状态是暂时的,那么入的是有为定。如果这种状态是巩固的,不拘于上下,那么得的是无为定。
无为定中,心会处于一种深沉的寂静状态,这与一般的入静大有不同。前者是觉知了了分明的,并且伴随着深深的安乐与解脱感,而且在觉受上心有明显的明相;后者则伴有混沌与暗相,稍微不经意,就堕入昏沉,并且容易受到外界惊吓。

很多人是有“入静”的体验,但是由于不懂得定的道理,或以为这就是定;或以为定需要境界证明,转而动心寻觅境界。这两种都是歧路,实为可惜。
如果一个人已经能够“入静”,一般来说只要再努一努力就能够进一步“入定”的。只是努力的方向要对头,不要去寻求境界,而应继续进一步努力提升专注力。
2
但是在这时候,打坐者往往会感到心力疲累,有所不济,也就提不起劲来。这时他往往以为自己用力过度,方向不对,然而这种判断是错的。
当努力集中精神,促使自己高度专注时,固然会感到疲累,但是这就像剧烈运动之后的疲累,只要得到适当的休息,就可以再度重整旗鼓,发起冲击,进行自我挑战。
因此,在打坐时,打坐者在通过数息、随息训练而初步能“入静”后,一定要懂得提高心力,加强每一组数息的强度,使数息过程越来越分明,并且不妨同时有意制止念的生起。
这样三、五组数息或随息下来,自己会感觉好像有点疲累感,需要休息。以这样的状态训练数息与随息,在熟练之后,有一天会发现当自己随息时,会很自然地出现几乎不加作意的“意守鼻端”的状态。
此时,打坐者会深深体会到什么叫做“寂止”,知道心是会处于一种自然完全安定的状态,这才叫做入了定了。
有很多人其实在不知不觉间,无意中入过定的,然而过后他只能记住那种觉受,却是不知道怎么进入的。而后,往往因为其它杂事的干扰,试图再度进入那种状态,发现已经办不到,不知道再怎么进去。这就像陶渊明《桃花源记》所记的误入“桃花源”者,过后再也找不到其路一样。
也就是说“入定”是有方法的,只有循着正确的方法,反复训练,然后令心习惯受熏于定的状态,最终当定心彻底不失的时候,就称为“得定”。
推荐阅读:
道家养生理念诠释,如何还精补脑?
佛教的禅坐和道家的打坐有何区别?
道家性命双修口诀,看看祖师怎样气功养生
道家养生:头为诸阳之首,玉枕关的打开,意义非凡
道家气功的治病原理,难怪道士生活简朴却能健康长寿
每天学习一点中医知识,你也会成为中医!

                           点击右下面小齿轮,好文第一时间推送给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