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养生的“三难”与“六害”——治身养性,务慎其细


关注我——每天都有新气象


大道知行
葛洪(公元284~364年)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和养生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
葛洪一生著述甚多,在养生学方面,造诣颇深,其养生思想更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在《抱朴子•极言篇》中,其提出“治身养性,务慎其细”的论断,对后世影响特别巨大和深远。

罗浮山葛洪塑像与葛洪博物馆
葛洪养生原则是不伤不损。他明确地说:寿命在我,而不在神仙。养生之道,其“诀在于志”,他在《抱朴子内篇》一书里,葛洪的养生理念是建立在调节日常的生活之中的,他从预防为主的角度,首先提出了“养生以不伤为本”的论点,认为“治身养性,务慎其细”至关重要。
治身养性是一个漫长而复杂并要务慎其细的过程,但葛洪认为“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人们追求的并不是简单的结果,而是要热爱和信奉养生之道的人们,认真而耐心地实践、经历、体会、完成和享受这个循环往复、日积月累的过程,并从中寻找和收获平安、充实、健康、长寿、怡悦和欢乐。

养心性,慎细小。注重养生才能有效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在葛洪看来,治身养性所采用的一切措施和办法,虽然看起来显得冗繁、庞杂、细小和琐碎,似乎实行起来让人感到实行沉闷、局促、板滞和厌倦,其实不然。
只有健康,才能使人精力充沛,心情愉快,信心百倍地投入学习、工作和生活,才会积极地和人交往,为构建和谐社会主动出招,充分体验和享受生命赋予人类的福祉、康泰和欢乐。
先治身后养生,是葛洪独到的新见解。
葛洪比喻:要想养生,必先治身,身如难保,焉能养生。古代养生活动分两大类,一类是坚持呼吸吐纳导引修练(即体育或气功),华佗的弟子吴普向其师学习“五禽戏”,九十多岁时还“耳聪目明、齿牙完坚”。

另一类是服食养生,长期服用保健药物,弟子樊阿向华佗索取的“漆叶青粘散”功效神妙,樊阿坚持服用就活到百岁以上。不管运用哪种方法养生,葛洪都强调“务慎其细”,修身养性,一定要从细处做起,不要认为益处细小不起眼而不去求取,更不要以为害处轻微看不出伤害就不加防备。
《抱朴子》认为,只有心地善良、动机纯洁的人,才有可能接受老师真心的指导,学有所得,并从细小、细碎、细微、细密之事做起,而且必须摒弃杂念,净化心灵,见素抱朴,“敬卒若始”,“赌财色而心不战,闻俗言而志不沮”。
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循规蹈矩、循序渐进,千万不能揠苗助长,更不能企盼一蹴而就。因为养生本来是一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养生家的最终目的不是缩短这个过程,而是要延长这个过程;不是要简化这个过程,而是要寻觅适合自我修炼的项目和过程。

葛洪曰:“非长生难也,闻道难也;非闻道难也,行之难也;非行之难也,终之难也。”其实,养生的“三难”犹如三道屏障,越过一道都不容易。首先是“闻道难”,闻正道更难。而要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就难上加难。
但“凡聚小所以就大,积一所以至亿”,养生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可缺少,每一个细节都不能疏忽,积累的环节、坚持的步骤,是万万马虎不得、打不得折扣的。
葛洪认为人类禀赋各不相同,人无少长,莫不有疾。而受气各有多少,多者其尽迟,少者其竭速。其知道者,补而救之。必先复故。如果遭受相同疾病的侵袭,当然是禀赋厚耐受时间长,禀赋薄忍受时间短。对同一人来说,青少年时期生机旺盛,中老年之后机能渐衰。同一时段,健康无病和病魔缠身,状况不同,正气强弱盛衰也会出现差异。
葛洪告诫人们: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而勿过极,少而勿至极;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以及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不露卧星下,不眠之见肩。

养心性,慎细小。故善于摄养之人,皆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变。疾病侵扰,无时不在,无孔不入,概莫能外。即使是禀赋雄厚、体魄壮硕之人,也不是金刚不坏之身,也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方能不辜负上天关爱,厚积薄发,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生命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人非木石,禀赋再厚,不知爱惜,亦会错失良机而遗恨无穷。对禀赋单薄之人说,更不能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因为放弃比期待更可怕,束手受败比求索进取更可悲。
只要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根据自身的状况,拟定实事求是的目标,坚定信心,守常不移,花费比别人更多的心血,付出比别人更多的代价,还是可以实现愿望的愿望,取得较好的结果的。
葛洪还指出有“六害”会妨碍人们延年驻颜的努力,一是名利,二是声色,三是货财,四是滋味,五是佞妄,六是诅嫉。因此,人们必须薄名利、禁声色、远货财、少吃厚味、除佞妄、去忌妒。这才是最好的修身之道。

葛洪说,其知道者,补而救之,必先复故。故知生难保而易散,气难清而易浊。若能审机权,可以制嗜欲,保全性命。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要养心性,慎细小,要扬长避短,损有余,补不足,使形神回复和保持最佳状态,养生必能取得硕果。
阅读推荐:
道家不外传的修心术!精辟
道家养生理念诠释,如何还精补脑?
为什么中医养生要强调动静结合?
音乐也能治病!中医养生音乐
如果你生病了,你首选中医还是西医?
每天学点中医养生知识,呵护家人身体健康!

                           点击右下面小齿轮,好文第一时间推送给您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