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心光挑战连续1000天日更&第147篇原创日更
以下是正文
有一种人,总是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就是:平庸的高学历。
最典型的说法,就是:到处都是高学历、高认知的穷人。
按说高学历,无论从“认知”上,还是“能力”上,都要优于普通人,那在各行各业都应该是出类拔萃,应该是具有创造力的,可事实并非如此。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后,我有几个同学读到了博士,也正是借由他们,我对他们的圈子有所了解,偶尔参与他们的聚会,十有八九都是博士。
跟他们交往后,我也渐渐关闭了这个圈子,只是同学关系走动一下而已。
因为我看到了不应该与他们如此高学历的匹配的:平庸,平庸到令人发指。
他们背后谈论的是如此平庸的话题,谈论的经常不是学术,而是如何做文字转换,如何应付领导的艺术,甚至攀比一些歪风邪气,有些手段更现实、更肮脏,一派萎靡之气,只是一个高学历的“底层”。
清华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刘瑜,就在《送你一颗子弹》一书中指出:我不喜欢这个圈子,就是“学术产品”的流水线而已。在这个体系里存活,并不要求你非常聪明和出色。你比较“乖”,比较顺从流水线的生产规则,对于生存才是更重要的。
社会很无奈,当然也不完美,就是你拼命进入的那个圈子,也只能做一个平庸之辈。当然也无可厚非,每个圈子都有每个圈子的生存之道,先生存才有发展。
这不仅让我想到一个“官场”生存之道,一个亲戚告诉我的:
平庸的人,甚至难管的人升迁之道,还快一些。为什么,如果你能力高,领导就想让你永远在他下面,主要是能帮他解决问题,还强调要“保护”这样的人才。所谓保护是什么意思,就是不要让别人知道你很能干,否则就会“要走”。
而平庸、难管之人,领导早就想甩包袱。怎么才能甩掉,只能包装他还不错的,否则别人也不要啊,然后“调走”,调走肯定是要“上调”,所以才会一路走高,升迁快速。
高学历当然有高学历的好处,就是有了一张门票,有了进入一个圈子的资格,但是否能够在那个圈子里活得好,就是“生存之道”了。
本意不在于批判什么高学历,只是需要反思一个根本的问题:
我们追求高学历,并不是追求在“高学历”里去做一个穷人,在任何一个圈里都要“破穷”,这是根本,否则学历反而成为一个笑话。
这倒像极了,现在追求学历,追求进城,却也只是在城市里做一个“城市穷人”,可能比原来在乡下,还要苦逼一些,现在的返乡、返回小城市的潮流,本质就是如此。
想要真正破圈,真正在任何圈子里都能风声水起,就需要注意这几点:
1,不要把“生存之道”,变成了唯一目标:
在我朋友那个博士子圈子里,最常听到的就是“生存之道”,各种怎么轻松拿了补贴,怎么轻松搞定课题。搞定课题,如果是为了轻松,迟早有能力穿帮的时候,有问题,有机会的时候,PK的还是自己的真材实料。
2,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比学历更重要:
30岁是一个分水岭。30岁之前,读书上学,加上刚工作几年,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并不明显。而30岁之后,是展开综合PK了,一个人的是否成熟,区别很大。35岁,不成熟的人,就容易被社会所抛弃。成熟与否,与从小到大养成的价值观相关,之所以穷人家里的孩子很难破圈,也是这个原因。
3,任何圈子,都要向上社交,不做高学历的穷人;
任何圈子,都有生存之道,如果在那个圈子里,做穷人,做底层,是鄙视链的最低层。任何圈子,都要努力向上成长,向上社交,不要让自己感叹“落魄的凤凰不如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有人宁可做“高学历的平庸之人”,甚至是“高学历穷人”,至少也到了个圈子,也无可厚非。只是“王者的视角”,想带给大家更全面的视角,有机会去避免一些东西,或做得更好。
愿每个人在追求“财富”、“收入”、“学历”的路上,都变得更好。
推荐阅读:
反收割指南:每次经济危机,为啥富人毫发无损,中产却成洗劫炮灰
普通人财富上限就是200万,超过就不要再瞎折腾,要这么做
国央企降薪、停薪,这次不再有人幸灾乐祸,只因形势越真的严重了
8亿负债人终迎大结局:可分期30年的债务银行,或是最佳解决方案
经济下行,如何防止被割韭菜,45-55岁中年人应该认清这些
浙江几百万人断供:有些人可能撑不到天亮,开始慌了
加微备注“咨询副业”,索取具体说明
欢迎点赞、在看、分享,滑到文章下方写留言!
包你好运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