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漱石妹妹谈饶漱石:回顾兄长的一生,他对新中国至少有三大功绩


饶漱石的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名叫饶玉莲。两人相差28岁,饶漱石参加革命的时候,饶玉莲还没出生。
兄妹二人在解放前根本没见过面,但是饶玉莲心中一直以哥哥为榜样。因为父亲一直教育她,哥哥是一个有才华、有抱负、有理想、爱国爱民的人。
建国后,饶漱石受到高岗事件的影响,被免去职务,并关进了秦城监狱。1975年3月2日,他因病毒性肺炎,抢救不及时而去世,享年72岁。
饶漱石死后,饶玉莲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知道兄长的死讯。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央大量平反冤假错案,饶玉莲大着胆子给陈云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言辞恳切地说:“我大哥被捕后,我们一直不知他的消息,作为他的妹妹,我希望知道他的情况。如果他活着,我们想去探监;如果他死了,我们想知道他的骨灰葬在何处……”

陈云看到信后,也是感慨万千,转给了公安部处理。
1983年6月14日,公安部给饶玉莲复函,将饶漱石的死亡原因、死亡时间、骨灰保存情况一一告知。
此时距离饶漱石去世已经过去了整整八年。饶玉莲在多年之后重新获得兄长的消息,却已经天人永隔,再也无法相见。
2013年,饶漱石的110周年生辰之际,饶玉莲写了一篇长文,用以纪念哥哥曲折坎坷的一生。
在她心里,无论哥哥后来犯了什么错误,他为新中国做的三点贡献,是永远无法磨灭的。
第一、饶漱石在新四军的工作
饶漱石的革命生涯,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在军队度过的。
他初到新四军的时候,为人谦虚谨慎,大家平时都亲切称的他为“小姚”(姚、饶谐音)。
在饶漱石的组织下,东南分局在建立地下交通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打开了我党在国统区领导群众工作的新局面。正因如此,他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的赏识和重视。毛泽东还让他叶挺、项英共同负责军政事宜。

1941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饶漱石和叶挺临危不乱、力挽狂澜,避免了新四军遭受的更大损失。
从皖南事变中脱险后,饶漱石在地下党员的掩护下,辗转到了上海。此时的他面容憔悴,头上长满了虱子,疲惫不堪,经过短期休养后,才回到了苏北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受到刘少奇、陈毅等人的热烈欢迎。
由于在皖南事变中的突出表现,饶漱石在新四军重建后得到重用,出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
他领导新四军期间,是新四军发展的鼎盛期。
期间,饶漱石和张云逸、粟裕等人一起,成功组织指挥了车桥战役等著名战役,解放县城30余座,歼敌5万余人,狠狠地打击了日伪军的器张气焰,为夺取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和新四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艰苦漫长的八年抗战中,新四军总计牵制了日军13个师团,占侵华日军总军力的22%,伪军的30%,先后光复国土25.3万平方公里。
这其中,必然少不了饶漱石的付出与心血。
等到抗战结束后,新四军已建立了苏、浙、皖、豫、鄂5省8个抗日根据地,拥有正规军30多万、地方武装100多万,成了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
第二、饶漱石与淮海战役
1947年,新四军更名为华东野战军,饶漱石继续担任华野政委。
当时国民党纠集大军,进攻山东解放区时。饶漱石和陈毅、粟裕等人一起,领导当地军民顽强斗争,成功地组织指挥了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最终渡过了难关,歼灭了敌人大量的有生力量。

1948年,淮海战役爆发。
淮海战役是华东野战军实施的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古人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么规模宏大的一场战役,后勤保障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对于当时缺少机械化设备的解放军而言,如何保证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的吃穿,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
从谋划打淮海战役之日起,中共领导人就一再强调一定要充分动员百姓支援前线。
饶漱石在战前一再强调:“我们需要有足够的民夫,足够的挑子,这样才能使前面的伤员能够及时的运下来,使粮食运输到前面。”
他还要求各华东解放区进行最大限度的动员,动员一切可能的力量支援战争。
陈毅有一句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这话一点没有夸张的成分。

据统计,华东局先后共动员民工543万人,大小车辆88.1万辆,挑子30.5万副,船8539只,汽车257辆,向前线运送弹药1460万斤、筹运粮食9.6亿斤,向后方转运伤员11万余名。
这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数据背后,少不了时任华东局书记的饶漱石的运筹帷幄。整个淮海战役期间,部队打到哪儿,支前民工就跟到哪儿,一切安排得有条不紊,没有任何后勤上的失误。
正是饶漱石坐镇后方,临危不乱,前方的粟裕大将才能放开手脚去打,不用担心战线拉的太长而后勤跟不上。
就这一点来说,将饶漱石称为淮海战役的一大功臣,并不为过。
第三、饶漱石在华东
上海解放后,饶漱石出任中共华东局书记,兼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解放上海容易,治理上海难。
饶漱石为了打破这种针对共产党人的偏见,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很有经济头脑,而且知人善任。在成为上海书记后,调动了新四军多年来培养出来的一大批理财精英。
解放前的上海社会经济混乱,物价飞涨,投机倒把盛行,底层百姓的基本生活很困难。
在治理上海的工作中,饶漱石团结民主人士,虚心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对工商界人士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为发展生产、促进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让曾山担任华东财委主任,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废止了法币流通、大力组织商品供应,稳定物价,严厉打击黑市交易和投机倒把行为,很快建立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除了搞经济以外,他还直接领导了华东及上海的反特、镇反工作。
国民党从上海败退撤出时,留下了一大批潜伏特务,再加上一些来不及撤走的反动分子,对社会治安造成了严重威胁。
如果一天不挖掉这一毒瘤,上海就一天难得太平。
针对这种局面,饶漱石别出心裁,提出了一个“以特反特”的政策,基本上肃清了上海暗藏的敌特分子,为上海市的长久治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饶漱石主政上海短短的三年中,真正做到了“旧貌换新颜”,让昔日的上海滩呈现一派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国际大都市风貌。
他的功劳,当时得到了许多海外人士的赞扬。
例如印度实业报主编吉积绍·辛格就在一篇名为《上海的奇迹》的文章中写道:“新的人民政府管理下的上海, 是东方的骄傲。”
至于那些别有用心攻击“共产党治理不了上海”的人,也从此销声匿迹,不再露头。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