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这个国家149次申请加入中国,却遭到拒绝?如今成了印度的一个邦后,拒绝中国人进入


锡金王国是一个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小国,它曾经是一个独立的君主制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世纪,当时它被吐蕃王朝纳入统治,成为西藏的一部分。锡金人多信仰藏传佛教,与西藏和不丹有着密切的联系。

1642年,锡金王国由来自康巴地区的菩提亚族贵族彭措南杰建立,他自称法王,建立了纳穆加尔王朝。
他在西藏著名的喇嘛莲花生的支持下,统一了锡金的各个部落,建立了稳定的政权。
他的后代继续扩展锡金的领土,与西藏、不丹、尼泊尔等邻国保持友好的关系。
19世纪初,英国开始对锡金感兴趣,试图将其作为侵略西藏的桥头堡。
1835年,英国以租借的名义,从锡金夺取了大吉岭地区,建立了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
1861年,英国发动了对锡金的战争,迫使锡金国王签订了《庭姆隆条约》,放弃了对外交和国防的主权,成为英国的保护国。
1890年,英国又与清政府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划定了锡金和西藏的边界,进一步削弱了锡金的地位。
锡金曾149次申请加入中国但遭拒绝
1947年,印度从英国独立后,继承了英国对锡金的保护权,将锡金视为自己的附庸国。
印度派驻了政治专员和军队,控制了锡金的内政外交,限制了锡金的自治权。
锡金人民对印度的统治感到不满,开始了争取独立的斗争。他们也向中国求助,希望能够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新中国成立之初,锡金曾数次向中国政府提出并入的请求。
第一次是在1950年,锡金国王塔希·纳姆加尔通过西藏政府向中国表达了加入中国的意愿。
后来又在1954年、1958年、1960年、1962年、1964年、1967年、1970年、1972年、1973年、1974年等多次提出了类似的请求。

据说,锡金在1974年5月至6月的22天内,就向中国驻南亚各国和驻联合国外交机构、商务团体、民间团体发送了请求加入中国的电函149封。
然而,每次申请都被中国拒绝了。拒绝的原因有多方面。
- 历史因素。
虽然锡金曾经是西藏的藩属国,但它从未正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清朝和民国时期,中国对锡金的控制很弱,没有在锡金设立驻军或官员。
锡金也没有参与过中国的任何政治活动或社会运动。因此,中国对锡金的主权没有充分的历史依据。
- 地缘政治考量。
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与中国的西藏相隔甚远,交通不便。
印度可以很轻松地控制锡金,而中国却很难对锡金提供有效的保护。
如果中国接纳锡金,可能会引起印度的强烈反对,导致中印两国的关系恶化,甚至爆发战争。
而且,中国也要考虑到其他国家的反应,比如不丹、尼泊尔等,他们可能会担心中国的扩张,而与印度结盟,对中国构成威胁。
- 文化差异。
锡金的人口主要由四个民族组成,分别是藏族、尼泊尔族、林布族和雷布查族。他们的语言、习俗、信仰等都有很大的差异。
锡金的主要宗教是藏传佛教和印度教,而中国的主要宗教是汉传佛教和道教。锡金的法律、教育、经济等方面也与中国有很大的差别。
如果中国接纳锡金,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资源来进行融合和调整。
1975年锡金被印度吞并成为一个邦后,不允许中国人进入
由于中国的拒绝,锡金的希望落空了。印度则趁机加紧了对锡金的吞并步伐。
1973年,印度支持了锡金的反对派,发动了反对国王的骚乱。
1974年,印度操纵了锡金的选举和宪法,剥夺了国王的权力,使锡金成为印度的“联系邦”。

1975年,印度又组织了一场全民公投,废除了锡金的君主制,将锡金正式并入印度,成为印度的一个邦。
锡金被印度吞并后,印度对锡金实施了严格的控制,担心中国对锡金的影响力。
印度不允许锡金与中国进行任何形式的交流,也不允许中国人进入锡金。
印度还在锡金大量移民印度人,改变了锡金的人口结构和民族特色。印度还在锡金推广印度教,削弱了锡金的佛教传统。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