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实控10年钓鱼岛,我国为何至今不驻军?


钓鱼岛毋庸置疑是我国固有领土。2012年起,我国已实控钓鱼岛,却不在钓鱼岛驻军,这背后又体现了什么样的大国智慧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是有历史和法理依据的。
自南宋时期开始,中国就已经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进行了管辖和利用,这在中国古代的文献和地图中都有明确的记载。
而日本则是在1895年甲午战争后,利用清朝的战败,秘密地将钓鱼岛“编入”其版图,这是一种侵占中国领土的非法行为,不具有国际法效力。
二战后,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文件,日本应该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一并归还给中国。
但是,美国在1951年的《旧金山条约》中,擅自将钓鱼岛划入日本的管辖范围,这是美国与日本私相授受中国领土的行为,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中国政府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
20世纪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为了顾全大局,中国采取了“搁浅”的策略,不与日本过多争论钓鱼岛问题,而是将其作为中日友好的未来议题,留待以后条件成熟时解决。
但是,日本却没有诚意地遵守这一共识,反而在钓鱼岛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单方面行动,试图加强对钓鱼岛的控制。
2012年,日本政府更是打算“购买”钓鱼岛,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挑衅,遭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抗议和反击。

2012年起,中国开始对钓鱼岛实施常态化巡航,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中国海警船和渔船经常出现在钓鱼岛周边海域,与日本海保船和渔船对峙,形成了一种“双层控制”的局面 。
在这种局面下,中国已经实际控制了钓鱼岛的海域,打破了日本的“有效控制”,使得钓鱼岛的主权问题重新回到了国际社会的视野。
但是,中国迟迟未在钓鱼岛驻军,这是为什么呢?这背后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智慧。
一方面,中国不想在钓鱼岛上驻军,是为了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冲突,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中国一贯主张和平解决钓鱼岛问题,不主张使用武力,而是通过对话协商,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
如果中国在钓鱼岛上驻军,可能会激化中日之间的对立,甚至引发战争,这对于中日两国和地区的和平稳定都是不利的。
另一方面,中国不想在钓鱼岛上驻军,也是考虑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风险,同时也是出于合理配置国防资源的考虑。
钓鱼岛虽然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它并不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中国的核心利益是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如果中国在钓鱼岛上驻军,可能会引起美国和日本的强烈反应,甚至导致美日同盟的加强,这对于中国的战略安全是不利的。
而且,钓鱼岛是一个偏远的小岛,要在上面驻军,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可能会影响中国在其他方向的国防建设。

因此,中国选择了一种更加灵活和务实的方式,即通过海警和渔民的巡航和捕鱼,来维护对钓鱼岛的主权和权益,而不是通过军事手段来强行占领和控制。
中国对钓鱼岛问题的处理,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智慧,也符合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