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想去高原,害怕高反,怎么办?


来源:华西医院成办分院
想想有多少人被那首“坐上火车去拉萨”种草!
要一睹世界屋脊的壮美!
又有多少人“折戟”于高原反应:
头晕、恶心....最后匆匆而返……

其实,只要提前做好准备
高反也是可以“驾驭”的哦!
01
什么是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也称高原病、高山病,指进入高海拔地区时,身体为适应海拔升高伴随的气压、含氧量降低而出现的疾病。高原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高原病是急性高原病持续三个月以上发展而来。
急性高原病症状可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疲劳等;严重者可发生高原脑水肿或高原肺水肿。
02
如何预防高原反应
控制海拔逐渐上升是目前认为最有效的预防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在到达高原目的地前,在中途睡上几晚。
比如当海拔超过3000米时,上升不超过500米/天,并每隔3~4天额外适应1天。实在做不到,也应该在海拔大幅增加前后,增加适应天数,确保平均上升速度低于500米/天。
预适应也是预防高原反应的有效方式之一。包括在上升前暴露于缺氧环境数日(约1周)或者分阶段上升,如在中等海拔地区(约2200~3000米)停留6~7天。
理论上虽然这样说,
但实际操作有难度……
毕竟大家去高原,
要么是干正事,
要么是放飞自我。
把时间浪费到路上,
太不划算了……

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当然有!
药物预防(口服药物数日)就是最可行的方法啦!
药物预防完全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形限制和影响~
03
哪些人需要考虑吃药?
这些情况下无需服用药物!
1、无高原病史,且目的地海拔低于2800米。
2、花费至少2天的时间去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方,随后海拔上升不超过500米/天,且每上升1000米额外适应一天。
以下情况就需要服药了!
1、有急性高山病病史,且1天内上升到海拔2500以上。
2、无急性高山病病史,且1天内上升到海拔2800米以上。
3、有高原脑水肿或高原肺水肿病史。
4、1天内上升到海拔3500米以上。
5、在海拔3000米以上,海拔上升>500米/天。
6、非常快速的海拔上升。
04
药要怎么吃?
说了那么多,到底应该吃什么药,怎么吃药呢?
下面和您细细说↓
乙酰唑胺(预防急性高山病、高原脑水肿的首选药物)
注意:磺胺类药物过敏、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出现肾绞痛和血尿患者应禁用。
地塞米松(有益于急性高山病、高原脑水肿的预防)
注意:高血压、血栓、胃十二指肠溃疡、精神病、电解质代谢异常、心肌梗死、内脏手术、青光眼、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一般不宜使用。
硝苯地平(仅预防高原肺水肿)
注意:心力衰竭及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血压很低时应慎用;重度肝损害患者也应慎用。
他达拉非和西地那非
注意:如出现视力下降或听力丧失应立即停药并就医;正在服用任何形式的硝酸盐类药物的患者禁用。
用于预防急性高原病的药物推荐剂量和疗程

除上述药物外,红景天可能有助于改善急性高原反应的部分常见症状,如头痛、呼吸困难等。
成办医院在此提醒您:
       处方药须凭医师处方购买,并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用药,切勿自行用药。
       由于对高海拔的生理反应和适应性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无论采用何种预防用药措施,都不能完全保证对所有前往高海拔地区的人产生良好预防作用。逐渐上升仍然是预防急性高原病的主要方法。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