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安置?逐月领取退役金?


昨天和一位院子里出来的好兄弟吃饭,33岁副营退的,短短五年,现在已经是实职副处了。
他分析了逐月和计划安置的优劣,重点讲了一下一个他认为很重要的方面。他说,就是社保这块企业社保和公务员社保区别很大。大多数私营民营都是按照最低社保标准在缴纳,但是公务员和院子内的计费都是最高标准。还有企业社保池子和公务员社保目前是两个池子,企业池子先天就比较紧缺,相应的财政支持对比就不足。
还有一个就是公务员和院子里都有年金,企业这块目前大概只有百分之二到三的企业建立了年金,而且很多年金标准还不是顶格而是打了折扣的,包括很多国企都没有缴纳年金。
而且年金和社保不一样,社保有一大块进入了统筹账户,一小块是个人账户,而年金是全额进入个人账户。所以年金对于养老收入的补充不容低估。
而且按照西部某新一线城市,体制内退休依然可以享受百分之大几十的绩效,其实很多城市都是这样,这个需要大家自己了解政策。相当于更高的社保金,更高的年金,更高的额外一份退休后的绩效,而且绩效是挂钩的。逐月后只有一个逐月金的百分之二十,封顶才百分之二十五,而且退休后没有增长机制了,目前算就是八千块钱乘以百分之二十有个1600左右的样子。
他就讲,目前去企业,比如公务员到国企转任的。如果每年待遇只多个五万十万的,并没有太多吸引力。而且转任那还是有保障体制内的,去的一般都是大国企,归组织部企业干部科管理的干部。他说如果是市场聘用制随时可以解约的,他们肯定不会考虑,即使待遇再高一点都不会考虑,因为养老和稳定安全性的考虑。当然这是他的认知和考虑,可以作为选择时的参考。
因此,他最后建议。仅仅只从经济上考虑,肯定是进入体制内更有保障,而且大概率待遇也更高,对于后续漫长几十年更好。而且生活方式来说,其实大家也都适应正常上下班的模式,下班后地方不会在管你,上班做好份内工作就好,大家出去也无需担心适应问题。但是对于有能力的来说,逐月确实是多了一个选择。
他说,如果出去后总包收入不能大幅度提高,就绝对不要考虑离开体制选择逐月,即使翻倍还要考虑稳定和养老的问题,逐月绝对是给有能力的人设计的。但是放眼望去,至少之前的老单位老院子老兄弟们中并不太有这样的人才,也劝了劝几个一起的兄弟,能在院子里就先好好待着,能长干就多坚持一下,现在长干待遇太香了。毕竟目前疫情之下很难找到比院子里更好的平台了,如果确实点你走了,那就优先考虑进入体制,不要折腾后面的创业,创业风险太大。
感谢兄弟肺腑之言!祝愿发展更上一层楼!
内容:军转论坛网友  mxyqy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