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夜市到底值不值得一去?


昨天晚上的重要任务,逛和田夜市。

我的车停在夜市旁边的停车场,晚上20点夜市才开门,我大概21点去的。

一进门,我的妈呀,这是有多少人啊?!

第一眼看到的居然是个卖臭豆腐的摊位,我差点扭头就走了。

我并不是对臭豆腐有偏见。每座城市都有那么一条声名赫赫的小吃街,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可如果你去得多了,你就会发现,所有的小吃街,无论南方北方东部西部,卖的全是一模一样的东西,必不可少的就是臭豆腐、麻辣烫等等。而这些小吃,味道不仅无法跟原产地相比,甚至是糟糕的。这也很正常,在北京卖的长沙臭豆腐,它能好吃到哪里去呢?

这可能是我认知里的偏见,当看到本不属于这一地的小吃出现在这里的小吃街上时,我本能的是反感,连带着对整条街的否定。

但我还是耐心的逛完了整条街,虽然看到这些和臭豆腐一样,卖小龙虾、海鲜的摊位,内心会很排斥。

也看到不少新疆本地特色美食的摊位。

但坦率地讲,可能是因为对整个小吃街的第一印象不好,所以我对这些本地美食也带着怀疑的态度。

觉得又贵、又不正宗,毕竟我是已经几乎要逛完整个新疆,在这里吃了一个月的人。

这里特别火的是这种“三蛋一星”,鹅蛋、鸡蛋、鸽子蛋放在一个蛋壳里烤的,售价也不便宜,35/50元。

这种东西能好吃么?我一脸的不相信,特意去问了小军师,她说不好吃。

我逛了一整圈,真是没觉得有什么能吊起我胃口的。

这个烤全羊的摊位留住了我。看起来烤全羊棒棒的,150元/公斤的价格也不算贵,和我印象里其他新疆城市的饭店价格一样。

整个市场只此一家,我觉得这可能是唯一我愿意在这里吃的东西。

问了小哥,我一个人,可以卖给我半公斤,新疆说斤都是指公斤,小哥给我切了块羊腿,上称幺,73元。

摊位后面都是桌子,我找了个地方,要了一瓶乌苏,吃烤羊喝冰镇啤酒,还不错,很爽。

吃完居然觉得没饱,我就又逛了逛,顺便看了眼市场中央的歌舞。

维族歌唱家唱的汉语歌还不错。

就是人太多太多了,挤死了。

我看到了巨大无比的生蚝,妈呀,我在沿海都没见过这么大个儿的生蚝,居然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城市看到了。

我还看到几个孩子在炸串摊前,我突然明白了,不管我内心再觉得不正宗和不好吃,孩子就喜欢这样的食物,有市场就会有摊位。

我不能用我的认知去要求和评判别人,有人就是喜欢吃臭豆腐,在哪个城市都喜欢吃,来了新疆可能也吃不惯羊肉,而特意找自己熟悉的食物。
市场就是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因此各类食物都会有。

从这个角度看,我的反感就没有了,反而觉得,和田夜市的食品种类确实足够多,食材也感觉还可以,难怪可以撑起这么多的客流。

我甚至要了两个在海边没吃过的大生蚝,因为不贵啊,15元一个!

新鲜呢肯定比不上湛江的,但无论品质还是价格比北京烧烤店的生蚝可好太多了,挺好吃!很满意!

还要了两个羊肠子,小的2元,大的3元,大的里面加了棒子面儿,味道呢,很多人边吃边点头,我觉得我尝过就好。

我从另一边出了夜市,发现这边才是正门。

看了和田夜市的介绍,很佩服,我觉得如果路过和田,这里值得一来。

和内地一样的广场舞,这个是我来新疆一个多月第一次看到,和田已经是个很融合的城市了。

回到我进门的夜市另一侧。

夜市门口的小店,里面嘈杂人多,找桌子不好找,其实可以买了出门在这里吃,点些啤酒,露天也很爽。
回车里睡觉。

第二天早上,我没找到合适的早餐,直接出发吧。

我要去民丰。

路上都是流动的沙。

路两侧是荒漠。

车后都是卷起的土。

我在这路边,看到顶着烈日在工作的道路维护人员;看到一辆小面包停在荒漠上,旁边的石头坐着三个男人不知道在谈着什么;看到站在路边背着包似乎是等着搭车前往某处的人,丝毫不在意一辆辆车开过扬起的尘。

我想起在莎车看到的维族外卖女骑手,满头大汗的接餐送餐;想起昨天在夜市里,父母在忙着摆摊而在摊位后一片嘈杂中写作业的孩子……

这就是众生相,无论在什么地方,人们都在努力地奔波生活,都在接受现实、忍住悲伤、奋勇向前。

尼雅。

抵达民丰。

本来在点评上找了个拌面,但开过去发现没开门。

看到这家抓饭觉得也还行,我一天没吃饭了。

又是一家在点评上怎么也找不到的饭店。

抓饭还不错,还送个小酸奶。

吃饱后找到一处房车露营地。

民丰古称尼雅,是西域三十六国“精绝国”所在地,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掩埋着尼雅遗址,有汉唐夏央塔克和阿克阔其可热克两座至今较为完好的古城。

民丰是座小县城,却是进出南疆、西藏无人区的必经之地。

车停在我旁边的一对老年夫妇,已经自驾出游十年了,跑遍了全国。
明天,独自驾车进入沙漠公路。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