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在海口最傻帽的旅游景点


在海南的除夕夜,体会到许久未有的年味儿,从日落开始,鞭炮烟花就一直没断过。

五湖四海来到海南的人们聚集在小区门口,那放炮放花的热情,让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的北京。大人们放炮仗和大桶烟花,小孩儿放呲花,这家放完那家放,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过年的快乐。


按之前所说又来到家附近的海滩,这里比我来那晚多了好多车,停着房车在此生活的人还在,我跟着一家人蹭着看了会儿春晚。

我不爱看春晚,但在海南沙滩,投影打在帐篷上,一群陌生人坐在一起,这种感觉很奇妙,《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王朔饰演的小混蛋儿,在老莫的两拨人茬架和解聚会上,高举酒杯:“四海之内皆兄弟!”就是这种感觉。
我们并不认识,人生过了今晚也再无交集,但大家似乎天然熟识,没有见外,一起团聚、侃山,来了就坐,坐下就聊,嗑着小桌儿上的瓜子,喝着茶,春晚的节目在面前播放,不是家人,又似家人。

到了12点,我床边窗外的旷野远处,那里应该是海边的村镇,此起彼伏的烟花在夜空中竞相绽放,连绵不绝,久久不停歇。
早起,鸡叫,大年初一,我该走了。
买的过琼州海峡的渡轮在晚上,我还有时间在海口转转,查了半天决定去两个景点。


先是火山口。


这里有很多我喜欢的盆景,火山石是盆景最好的石材,孔洞多,吸水。


这是我第一次看火山。门票挺贵,54,有科普馆,也算是涨了见识。

公园里遍地熔岩流,还有用火山石作为建材的古村落。



小小的火山口,里面的洞不让进。

木瓜。

远眺海口。

我从北京一路向南走了小半年,居然没去过几个地质公园,也不知道我这一路都去了什么地方……

路过一个“火车头万人海鲜广场”,我纯粹是被这个名字吸引进来瞧瞧热闹的,怎么个“万人”法儿。




卖海鲜的地方,好玩儿,当水族馆了。


加工海鲜的摊位,确实人不少。
不过我还是喜欢看活儿物。

各种虾。

各种螃蟹。

各种蛤喇。

各种龙虾。
这价格也太贵了,春节跑到海南,有钱烧的。


冯小刚电影公社,买了张40的新春花灯游园会夜游票,这个太坑了。

灯会就是扯淡。

这里有三个景区,东方红、1942江城谣·芳华和南洋潮,我的票只能去东方红。

进去才知道,这特么就是北京城的建筑啊,虽然是仿60年代的,但那些地方我也太熟悉了。

百货大楼。

中国饭店。



鼓楼。


前海河沿儿。


二友居。



王麻子。

想念北京的酱菜。


中华书局。


我跟个傻帽儿一样,大老远从生活了40年的北京,跑到海口来看北京的仿建,还要花40元买张票。

如果您是北京人,建议别来,如果是我的父辈,想重温那个遍地标语的年代,可以来䁖一眼。
想要再看芳华和南洋潮景区,还要各花小200元,我建议您就别被忽悠了。

出来的时候,乌泱乌泱的人在往里涌,来海南一个月了,新闻里说半个中国都跑到海南来过年,我一直没感觉,这一刻我感觉到了。
到了我该离开的时候了。



琼州海峡的渡轮,船上的人并不多,大年初一离开的人还是少数。
海南,给我一个月温暖的冬天,我感谢这片海岛,吃足了便宜得跟白送一样的热带水果,环岛尝尽了美食,畅游广阔温暖咸咸的海,见过了一路的沙滩和热带雨林。如果可以,未来每个冬天我都希望能这样度过。
结束浪迹天涯第二阶段的海岛生活,开启第三篇章,一路向西再向北,粤桂云贵川。
……
也许一开始我仅仅是被无法忍受的痛苦驱动背起行囊,盲目的相信路上有我想要的。
踏河跨山越海,走过一座又一座城镇乡村,遇见一个又一个人、感受不同的人生和迥然各异的生活态度。曾经沧海难为水,我可能无法再回到那个窝在格子间换碎银几两的日子了。
“成功只有一种,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这是早就在内心萌生的种子。即便这是个悲剧,我拥有了超越能力的理想,总好过没尝试过。
不管最终结局如何,老去之时,回望今日,我一定不会为此后悔。
路指向此,就向前走吧。
不问前程、不问归途。

夜晚的琼州海峡,渡轮平缓的开动,我站在甲板,远方漆黑一片。
耳边是呼啸的海风和隔壁老樊的《我曾》。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