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隔离第一天真实记录:随波逐流


我还没能见到西湖的断桥残雪,就先被隔离了。
这件事是我考虑不周,从河南去安徽都要被隔离,到浙江又怎么能幸免呢?
但我也明白,只要出门在外,就要做好随时可能被隔离的准备。
若要问我去河南这一趟值不值,我觉得还是值的。虽然只去了开封,但开封是有历史底蕴的地方,城里随处可见的城墙、仿宋的街区,都让这座城市带着沧桑感和独特性;我也吃到了三样我特别想吃的:胡辣汤、赵家四味烩菜和老陈黄焖鱼,黄焖鱼我不太吃得惯,但胡辣汤那顿我是真没吃够啊。我去开封是南下顺路,没有为此多绕路,只是换得了杭州的3天隔离。

昨夜的卧铺有幸是下铺。早就习惯了高铁,睡卧铺不太舒服,夜里总是会醒来,看着到站后雨夜里窗外惨白的站台灯光,再转身睡去。
我是在期待西湖的雪的。

出了站,我还挺有信心的,北京西城是低风险区,开封更是一个新增病例和一个风险区都没有。
但程序走完,我却到了滞留区。细问之下,接到上面的通知,只要是河南省来的,不管有没有风险区,一律赋黄码,要隔离。
得,这下我连提前参考全国的风险区都没意义了,已经完全是摆设了。
我本来定了杭州上城区的酒店,但是经询问需要打电话让社区派人来接,我给酒店打电话,酒店给了我社区电话,打过去社区说接不了,不让出站就是风险区来的,别来杭州。嗯,我预见到了,社区怎么可能来接我一个外地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又问火车站的工作人员,社区不接我怎么办?给出的答案是走,买票去别的地方。
我是准备走了,我能有什么办法呢?可我去哪里呢?别的城市是不是也一样不让我进,我怎么才能知道他们让不让我进?我就无处可去了么?
这个时候一个杭州朋友知道我的情况打了电话过来,我说我准备走了,她说帮我问问,我把电话开了免提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听说我朋友在拱墅区,说拱墅区有大巴接。
朋友问我怎么不换个区问问……我说我怎么会知道不同区的政策都还不一样。
于是我退了上城区的酒店,等着拱墅区来接我。

一阵等待和程序之后,上了一辆公交布置的转运车,前面的人和我们中间隔着一层塑料布。“我们现在是嫌疑人”,车上一个哥们儿说。
我突然觉得有点饿,最后一顿饭是昨晚在火车上吃的盒饭,到现在还一口没吃,已经快中午了。我有点前途未卜的感觉,不知道这辆车将把我带向何方。

转运车把我们送到了拱墅区的中转站,说是这里对我们的具体情况进行二次判断,再决定隔离还是放走。我还心存幻想,我是从没有病例的区域来的啊。
这里只有一个穿白衣服的小姑娘,她一句话就浇灭了我的幻想:河南来的都得隔离。
而且还是自费隔离,3天,酒店是指定的不能选,240元/天,我问太贵怎么办?她说你可以返回火车站离开杭州。
总之,从车站到中转站,都是一样的,就是一切都必须接受,不接受也可以,那就离开。
这似乎很合理,到谁的地盘听谁的,不愿意可以滚蛋。但我就是觉得似乎有哪里不对,可也说不清楚。我不能言善辩,和这些辛苦的基层工作人员也没法探讨合理性,我只能随波逐流。
我纠结,走?还是自费隔离?去别的地方是不是会是一样的局面,等再坐火车折腾到了也一样自费隔离么?
我没得选。貌似的选择题,这道不做换那道,最后都只有一个答案。
不知道谁给我打了个电话,确认我是否隔离:“240元/天含三餐,不含餐160元/天,但是不能点外卖。”得,还是貌似两个答案的单选题。
去吧,就三天。

我跟着几个人被中转车拉到了酒店,我查了下酒店在其他APP上的价格,肯定不会有这家的,同一品牌的122元/天,但这个也没法参考。

酒店有热水、有WIFI、有空调,挺好的,就这样吧。三天,也还算好了,一晃就过去了。

只是想到三天要720,还挺心疼的。
窗外下着雨,明天是否会有雪呢?我是看不到西湖的雪了吧。

下午洗衣服、洗澡,我包里有之前从其他酒店拿走的咖啡和茶包,给自己沏杯茶吧。
到了5点,该吃饭了,我真是饿坏了,接近24小时没进食了。

5点52分,饭终于送到了。30元的晚餐有点少,菜都没装满。

6点07分,我已经吃完了。虽然不太够,但也总算是吃上了饭。
尽管有种种不如意,但我从不想去和这些基层工作人员争辩,只要他们不是刻意刁难,我就都默默配合吧。
政策不改变,我们之间或吵或闹,能解决什么问题呢?无非是两个为生活奔波却位置不同的人自相残杀罢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