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浪漫的理想主义者——木心


今天是木心先生逝世10周年,很多人都知道一首很新的歌,却不知道歌词其实是木心先生很早以前写的诗,收录于诗集《云雀叫了一整天》。

《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 马 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01

木心先生生平

木心,本名孙璞,中国当代作家、画家。
1927年,生于乌镇。
1937年,10岁,乌镇被日军攻陷,躲在远亲矛盾先生的书屋中读书。
1946年,19岁,去上海美专学习油画,后转到杭州国立艺专,研习中西绘画。
1949年,22岁,参加解放军,因患有肺结核在扭秧歌时一边跳一边咳血,当兵半年即提前退伍。
1950年,23岁,当杭州第一高中的美术老师,半年后主动辞职,回莫干山,读书、写文、绘画。隐居6年。
1956年,29岁,家道中落,迫于生计,返回杭州第一中学继续教书,后进入上海工艺美术制品厂做设计师。被上海美专的同学诬陷入狱,在上海第二看守所关了半年之后被释放。母亲在入狱期间去世。
1971-72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再次入狱,被打成地主分子和现行反革命,囚禁18个月,所有作品皆被烧毁,三根手指惨遭折断。狱中,用"坦白书"的纸笔写了65万字狱中笔记,手绘钢琴的黑白琴键无声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之后他将这个自白书日记偷偷的藏在缝住的衣角里带了出来。

1977年,50岁,结束第三次关押出狱。期间,他白天劳动,晚间绘制了33幅动人心弦的山水画。这些作品后来成为了耶鲁大学博物馆的典藏品。
1978年,51岁,平反,曾任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上海市工艺美术中心总设计师,《美化生活》期刊主编,以及交通大学美学理论教授。
1982年,55岁,去美国,靠给别人修理古董维持生计。
1988年,61岁,陈丹青组织许多大陆学生拜木心为师,开始每周讲述文学,陆续讲了5年。
2000年,73岁,学生陈丹青回国,带回木心的作品。
2006年,79岁,阔别家乡24年后,回到乌镇。
2011年12月21日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一生未婚。
02

木心经典诗文和语录
1. 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2. 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3.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寻我,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地归真返璞。
 
4. 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
 
5. 真愿永生走下去,什么也没有,就只我爱你,伤翅而缓缓翔行。
 
6. 一场梦,不怨也不恨,上了想象力的当。
 
7. 凡是伟大的,都是叛逆的。
 
8. 悲伤有很多种,能加以抑制的悲伤,未必称得上悲伤。
 
9. 生在任何时代,我都是痛苦的,所以不要怪时代,也不要怪我。
 
10.看清世界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看清了,不是感到恶心,而是会心一笑。
 
11. 很多人的失落,是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认为成熟、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于是,我们就此变成自己年少时最憎恶的那种人。
 
12. 一个爱我的人,如果爱得讲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我就知道他爱我。
 
13. 做生活的导演,不成。次之,做演员。再次之,做观众。
 
14. 有人说,时间是最妙的疗伤药。此话没说对,反正时间不是药,药在时间里。
 
15. 轻浮,随遇而爱,谓之滥情。多方向,无主次地泛恋,谓之滥情。言过其实,炫耀伎俩,谓之滥情。没条件的痴心忠于某一人,亦谓之滥情。
 
16. 文字的简练来自内心的真诚。我十二万分的爱你,就不如我爱你。
 
17. 你强,强在你不爱我;我弱,弱在我爱你。
 
18. 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
 
19. 凡事到了回忆的时候,真实得像假的一样。
 
20. 我追索人心的深度,却看到了人心的浅薄。

 
21. 使爱情的舞台上五光十色烟尘陡乱的,那是种种畸恋,二流三流角色。一流的情人永远不必殉陨,永远不会失恋,因为“我爱你,与你何涉”。
 
22. 我已经算是不期然而然自拔于恩怨之上了,明白在情爱的范畴中是绝无韬略可施的,为王,为奴,都是虚空,都是捕风。明谋暗算来的幸福,都是污泥浊水,不入杯盏,日光之下皆覆辙,月光之下皆旧梦。
 
23. 行人匆匆,全不知路上发生过的悲欢离合。
 
24. 天才是被另一个天才发现的。
 
25. 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来做什么?爱最可爱的,最好听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
 
26. 裘马轻狂的绝望,总比筚路蓝缕的绝望好。
 
27. 你的眉目笑语使我病了一场,热势退尽,还我寂寞的健康。
 
28. 有口蜜腹剑者,但也有口剑腹蜜者。
 
29. 我曾见过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
 
30. 无论蓬户荆扉,都将因你的倚闾而成为我的凯旋门。
 
31. 爱情,亦三种境界耳。少年出乎好奇,青年在与审美,中年归向求知。老之将至,义无反顾。
 
32. 悲观是一种远见。
 
33. 青春真像一道道新鲜美味的佳肴,虽然也有差些的,那盘子总是好的。
 
34. 从未见有一只鹰飞下来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
 
35. 凡是应该的,都会消失似的。凡能存在的,都是不应该似的。
 
36. 万念俱灰也是一种超脱。
 
37. 生命的悲哀是衰老死亡,在这之前,谁也别看不起谁。
 
38. 知与爱永成正比。
 
39. 负心,不奇,奇的是负心之前的一片真心。
40. 人的一生,必须要说清楚的话实在不多。

注:位于乌镇的木心美术馆
03

杂谈
木心先生是个有争议的人,喜欢他的人说他是文学大师,文字意趣盎然、人生通透,他的弟子陈丹青一直为木心宣传;也有很多人说木心被高估,说他文字零碎、无聊、散漫,大约写不出有长度,厚度与难度的作品。15年前的2006年,木心的《哥伦比亚的倒影》在中国大陆出版,陈丹青为他作宣传,赢得了不少关注与喜爱,争议也随之而来。
 
夏葆元曾写过一篇记录他所知木心,《木心的远行与归来》,说实话我并不喜欢,感觉有点阴阳怪气和晦涩。但也无所谓,哪个人也不是完美之人,鲁迅抛妻,胡适滥情,你喜欢这一面,他厌恶那一面,木心为人及其作品亦然,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没必要争个高下。
 
刘宅宅谈及木心的非议说到,木心,做人一流,画作二流,诗文三流。木心留给当代中国文化界最重要的遗产,不是艺术的,也不是文学的,而是为人的那种格调、坚守乃至难言的深痛。
 
仅就我了解的皮毛,我喜欢木心先生的文字,也悲凉他的人生境遇。
 
在我眼中,他既有惊艳的文采,也有洞察的思想,二者合一,即是与常人不同的一针见血直击人心的表达,抽离出世道站在更大的格局上俯视芸芸众生的爱恨情仇。
 
古往今来几千年,其实悲欢离合就那么点事,无论人类发生多少次工业革命、社会形态怎么变迁,人类的情感一直都毫无进化。我以为几千年前、甚至没有文字记载前的喜怒哀乐,和今人无异。要围绕着一项几千年没有变化的事,写出个所以然,让人们觉得有新意,谈何容易。所幸的是,虽然俗套,却无人可以抽离情感而生存,所以这是必需品。而且,文采自成一体不可复制,那是上帝附身的手在表达,莫说不同人,同一人的不同时间都写不出一样的文字。所以,曾毁掉的作品,就真的再也找不回来了,作者本身也无法再复述。
 
文采是天赋、思想也是天赋,一个创作者,必基于天赋、厚重的阅历、复杂的情感、超出常人的敏感、不妥协于现实的愚执,才能有所产出。能同时具备这些的,是天选之子。
 
具备以上素质的创作者,对于名利或许真没那么在意。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说过:“作者应该从写作的乐趣中,从郁积在他心头的思想的发泄中取得写作的酬报;而至于作品成功或失败,受到称誉或是诋毁,则应该淡然处之。”
 
这也是痛苦的,一个作家的创作,可类比女人的生产,是伴随痛苦的积累和产出。更没人想像梵高一样,毕生穷困潦倒、爱而不得。死后再伟大,作品再价值连城,给他的苦难一生带去分毫所得了么?他又何曾看到过自己诞下子女的任何成就?
 
能坚持者,必是异类。世人皆向往英雄,可有几人问过,做英雄的代价。
 
关于木心先生的生平,我强烈推荐大家去看一部《木心物语》的纪录片,一共三集,每集仅16分钟。看完,你会深深的从这个坐过三次牢、一生苦难的人身上,感受到从未熄灭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仿佛这一切都是骨子里的,不论生活和现实怎么摧残,都无法从他身上抽离。由此,你也就会理解,他怎么会写出那么多极尽浪漫灵动又满怀彻悟的神来之笔。
木心先生说,他的一生都是错的。临终前,他仍在孜孜不倦的绘画和写作,最后的手迹:功成名就乎,壮志未酬也。

最后,以木心先生在《西班牙三棵树》里这样一段小诗作为结束。
 
十五年前
阴凉的晨
 
恍恍惚惚
清晰的诀别
 
每夜,梦中的你
梦中是你
 
与枕俱醒
觉得不是你
 
另一些人
扮演你入我梦中
 
哪有你,你这样好
哪有你这样你
(完)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