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西单有关的一点儿记忆


昨天白天又在家里憋了一天,明显情绪很低落。
晚上逼着自己出门转转,溜达到西单去吃个饭。
 

走到十字路口,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车,瞬间就觉得好多了。我也解释不了这种情绪的起落,虽然我和这街上的人们没有任何交集,但汇入人潮,我就仿佛从岸上缺氧濒死的鱼回到了水里,甩甩尾巴就又活过来、游起来了。

 
站在西单的路口,我的思绪就被拉到很久以前。
我小时候,准确的说是高中以前,西单和现在不是一个样子。
我特意去网上搜了搜西单的老照片,80年代以前的我没见过,但90年代的我还是有些印象的。

那个时候西单路口还没有这么多大的商场,两边沿街的店铺就像现在的西四路口,最大的也就是西单商场了,我上高中的时候,西单商场有家麦当劳,西单路口东北角有家必胜客,在那个年代,我觉得这就是十六、七岁的我的认知里最时髦的餐厅了。
那时候图书大厦对面的长安街南侧,也还没有现在的高大气派建筑,印象最深的是首都电影院,当年的几部冯小刚的贺岁电影,《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我就都是在这里看的。后来这里拆了,首都电影院挪到了现在的大悦城。
 
关于和西单有关的回忆,实在太多了,既然提到了高中,我就讲两件高中时候的事吧。
 
刚上高一的时候,那是1996年,初三的一个女孩儿追我,说这样有动力好好学习考上本校的高中。这个理由我好像没法拒绝,拒绝就是耽误人家学业,所以虽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但还是答应下来。我们为数不多的几次约会,有一次就是在西单的必胜客。
那个时候我是没有钱的,我父母从不给我零用钱,我能够拿出来请客吃饭的一两百块钱,都是我把平时每月应该交给学校的营养配餐费用自己扣下省出来的。而辛辛苦苦中午饿着肚子省出来的钱,其实也就是为了在某次请客吃饭时可以大方一下。
那个时候的必胜客,对当时的我来讲是不便宜的,但能够请女孩儿吃饭,心里很骄傲。必胜客那时还有自助水果蔬菜沙拉,给一个碟子,一次能盛多少算多少,有些牛人可以运用好几何和物理知识,如搭积木般盛出高高的水果塔。

可惜我们不会,但一顿饭吃得很开心,我让女孩儿随便点,印象最深的是她非常喜欢其中的一款饮料,叫黑天使,其实就是可乐上面打上奶油、再加一个巧克力冰淇淋球,18块一杯,她喝了三杯。
她点第三杯的时候,问我带了多少钱,我说没问题,喜欢就点,吃够了。
最后我的钱刚刚好,再多喝一杯都要超支了。
我俩相处没有多长时间,她埋怨跟我一起完全没有恋爱的感觉,说我从没有想要抱她亲她的举动,我确实没有,我解释说是怕耽误她学习。她既然觉得跟她想的不一样,我们也就自然疏远分开了。
 
另一件事,是高二,我和我第一个女朋友的。
她是我同班同学,我们在高二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起。
说偶然呢,是因为我的兄弟和她室友两个人在一起,就带来了我跟她独处的机会,半尴尬半开玩笑,我跟她说,要不咱俩也在一起吧,她丝毫没有犹豫地说:好啊!
我本来还以为她会婉拒的。
97年的平安夜,我们四人约会,我请大家吃的西单商场的麦当劳,从麦当劳出来,旁边有一家美国31种冰淇淋,我说一起去吃个冰淇淋,她说太贵了不要。
我当时不知道,我是真没吃过,直到后来我看到了价格,才知道我根本就请不起。

吃完沿着街往北溜达,就到了缸瓦市教堂,兄弟和他女朋友要去里面看看,我看到门口挤满了人,不愿意凑热闹,就带着女朋友往南走。
走了没多远,我牵着她的手拐进了一个隐蔽在店铺中间的居民楼楼道口,外面是熙攘的霓虹闪耀的大街,里面是漆黑的破旧楼梯,我挽过她的腰,凝视她,她闭上眼,我吻了她。
那是我的初吻。
后来的很多年,每当路过这里的时候,我都会下意识的寻找下那个门洞。
我们纠缠了很多年,发生了很多事,那个时候我年轻自大狂妄,脾气暴躁,她一直在忍让和迁就我。但我最终还是跟她分开了。
我一直觉得我亏欠她。
 
关于西单的记忆还有很多很多,我那时在西单正北的北太平庄上学,经常骑一辆黑色28永久,沿着马路一直往南骑到西单去。有一年夏天,局部雷阵雨,我在前面拼命的骑,雨在我后面使劲追,直到我骑到了西单,也没被淋到,但也累到虚脱。
我再也不是那个风一样的少年。

站在大悦城和汉光中间的天桥上,我往北望。
爱过也被爱过,亏欠过也被亏欠过,抛弃过也被抛弃过。
过去了也就都过去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