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是一个3000年都没有改过名字的地方。
之所以这次寒假游学的第一站定在邯郸,因为这座城市有着极深的文化背景,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号称成语典故之都的邯郸可以和他平日学习很好的结合,加深他对历史人文的理解和认识。
另一个原因,就是2022年夏天我曾背包来这里待过几天,转了不少地方,比较熟悉。
昨晚我本来想带他去吃邯郸著名的魏县大锅菜,查到酒店附近有一家,结果去了发现关门,貌似魏县大锅菜只在中午营业。
旁边有家水饺里面人不少,玻璃上全是水蒸汽,于是我们爷俩走进了这一家。
饺子真不错,现包现煮,个大皮薄,味道很好,配腊八醋和饺子汤。
还很实惠啊,鸡蛋韭菜这种素的大份20个只要15元。我点了一盘大份的肉三鲜,儿子点了一盘小份的大葱肉,一共40元。
两盘饺子,很舒服的一顿晚饭。
吃饱出来,我带他溜溜。
旁边不远是回车巷。
相传是蔺相如为廉颇回车让路的地方。
是条后修的街,有点特色。
邯郸真是到处是成语。
仿古的街区里,是各种店铺。
挺萧条的,很多店铺都没开。
只有几个打卡自拍的小姑娘。
这也是我前年夏天自己走过的一条线路,不过那是白天,还在疫情期间,当天还下着雨,更加冷清。
走出回车巷,我特别想带儿子来尝尝这道小吃。
黑乎乎的不好看,但很有特色,我没有在其他地方见到过,东北都没有。
五元一份,煎好的猪血上撒蒜汁儿,一块入口,外皮酥脆,里面很嫩,有点像北京的灌肠,很惊艳。但儿子不知道是不喜欢吃还是真的饺子吃饱了吃不下,仅仅尝了一块,剩下的我都吃了。
往回走,走过这条街。一年半前,那天也是走过回车巷、吃了煎猪血,走到这里,小雨突然大起来,我躲在这下面避雨。
我跟儿子说我上次在这里的状态,一个人孤苦伶仃、在雨中冻得瑟瑟发抖。
刘老师雪花酪,晚上关门了,上次来的时候我尝了一个,没有很惊艳,但承载了很多邯郸人学生时代的记忆。
回到酒店,儿子打了会游戏。我让他每晚睡前都洗个澡,他一开始不太愿意,但冲起来就知道舒服了,酒店的淋浴水很冲,热热乎乎洗个澡,特别解乏。
为了怕洗澡后冻到,我把屋里的空调热风开到最大,房间面积不大,温度很高,我直冒汗。
晚上特意等儿子睡着了我再睡,但他还是被我的呼噜吵醒几次,后面不能图便宜订这种大床房了,还是各自一张床吧。
早上我起来,他睡得很香,出来玩就每天睡到自然醒,我没喊他,早餐时间快过了,我穿上衣服自己先去吃。
早餐还挺好的。
眼看快闭餐了,我问服务员拿了个饭盒,给他打包一些带回来。
上午我俩去邯郸博物馆。
我在网上预约了两个人的票。
一层没有展。
二层是成语典故,和其他几个临时展。
他还挺喜欢看典故的。
三层是邯郸从古至今的介绍。
当年赵国的都城,辉煌所在。
三层是石刻展。
有邯郸的读者推荐我去邯郸响堂山石窟。
儿子似乎对这些雕像没啥兴趣。
古代钱币。
他对这个感兴趣。
除了石刻和钱币,还有个瓷器展厅。
邯郸博物馆挺大也挺好的,不少年轻人来看展览。
看完展览,我去买耳塞,邯郸路两侧的树很有意思,伸到路中间,每棵横长的树干上,标着限高1.8米。
下午,我带他去广府古城。
开了20多公里,穿过农田湿地,看到古城的护城河。
从外面看古城,挺震撼的。
只有城门处,有跨河的桥。
南门,我跟儿子说前年我坐公交车过来的,就到这里下车。他说我太省了,住50多一天的宾馆,坐火车和公交,我说我自己一个人无所谓。
这里到处都是穿汉服拍照的女孩儿,最多的店就是租服装摄影的店。
我俩沿着街走。
路边晒着很多鱼。
不知道是不是在做这种酥鱼。
古镇到处是卖这四样美食的。
这些地方对我来说看得多了,没什么太大意思,但儿子第一次见,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新奇的。
转了一圈我俩就走了。
他关心以前的人怎么越河攻城,我也不知道,按自己假想的胡诌了几句。
广府古城结束。
本来我想今天带他到郑州,突然想到明天是周一,河南省博物馆不开门,那就别折腾了,干脆再住一天吧,明天时间宽松,慢慢悠悠的开去郑州。
今天换了个大的房间。
有了这个新买的耳塞,不知道他今晚能不能睡好。
我上次来邯郸吃的,今晚想带他去吃火烧夹红烧肉。
从郑州开始,直到广州,将是我也没去过的地方了。
就当是我俩的探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