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秋游北京之前


最近不大顺,写的东西没有旅行时那么欢快,有时比较沉重和无奈,掉了些关注,也可以理解,本来生活就很无趣和压抑,不愿意再看不开心的东西,加上我确实赶上事情有点偏执,不太好,咱就把这些破事儿都放下。
我比较真实,每天写点生活里的事也成为了习惯,生活就是酸甜苦辣各种滋味,有对比才有满足,吃过了苦的,喝白开水都觉得甜。

我对自己还算了解,觉得挺通透,很多事情都看得很明白,知道透过表象去看背后的根源;但知道和做到真的有着巨大的鸿沟,能做到知行合一的王阳明可以成为圣人,普通人毕生都在知易行难的困境中转圈。
总说最优秀的品质,是情绪稳定。我的经历告诉我,能控制得住情绪的,一定是不那么在意的事,每个人在意的事物不一样,当遇到自己特别在意的事物出现问题时,没人可以情绪稳定,因为那是反人性的。
唯一可以控制情绪的方法,就是让自己能在意的世间之物越来越少,有些人为了从痛苦中解脱,选择了出家。
俗家的修行,不易啊。
但难也不能放任,所以我得赶紧让自己进入正轨,回到我喜欢和专注的事情上,别跟烂人烂事儿较劲,不值得。下周准备先去坡峰岭和八大处。

不过我有点担心叶子还没变色,前两天回我妈那里,楼下的银杏就还在渐变中……

我想去看最美的色彩,比如这几张去年兄弟拍的照片。

这是兄弟去年11月中下旬拍的,我刚刚回京办完事,没心情逗留,再次南下,奔福建广东海南。那时的我身心破碎不堪,拼命地逃离我无法承受的北京寒冬,奔赴南方的温润中疗解。

图中这条线叫“胡焕庸线”,是将黑龙江瑷珲与云南腾冲相连,193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划下的。那时线的西北方向,是“大漠长河孤烟”,占中华民国国土面积的64%,却仅有4%的人口;而线的另一头,是“小桥流水人家”,仅有36%的国土,却聚集着另外的96%的人口。

东南的县市分布可比西北密集多了,我才一个多月就点开了新疆的全部地图,绕着新疆转了一整圈,大部分地方都去过了;今年夏天3个多月的时间,把北面几乎都点亮了。但去年的南下七个月,也才走出一条窄窄的线而已。

本来计划今年11月开始顺着中路继续南下,到云南、贵州和广西去。

还计划明年4月份从四川进西藏。
都先放放吧,最近的事打了我个措手不及,立刻捉襟见肘起来,要在家缓一阵。

好在我已经大“病”初愈,不惧北京日益降低的气温,长久的外出更增加了我对家的眷恋。

这个秋天,我就好好地转转北京,将以前去过的没去过的,尽量多的都跑一圈。刚才写了下周暂定坡峰岭和八大处,诸位还有哪里推荐的,尽可以告诉我,我去观赏一下您分享的美景,或者帮您打打前站。

最后呢,我再说两句。
承蒙厚爱,很多人给我发私信和要我微信,我很理解也感激想多些私下交流的友善。我倒是不排斥,但我的问题在于,我虽然喜欢写,但不善言辞,聊天总是会聊死,最后反而被取了关……
看我的文字,和现实中的接触,难免会有不同,所以有未曾谋面之人热忱地约我同游北京秋景,我纠结许久。
但若是先在现实中熟识,再看我的文字,又往往加深了彼此的情谊。我觉得和一些现实的朋友,一起出行相谈甚欢,我也比较自在。
其实我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好和诸位网上结识好友的关系,我心存感谢,又为难相见未必如您所愿。
您透过这浩瀚网络中一扇小小的窗户,看到我躲藏的一隅世界里真实的生活:我分享我的所见所感,道出我的喜怒哀乐,记录下这一步一日。能与您们在网上交流,甚是惬意和满足。
时间若久,情谊若深,自有相见之时。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