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导师】第三弹:待我白发苍苍(上)



写在前面的话:美国极品导师系列都是取自身边或是朋友经历过的真实事件,某些细节上加以修改,请大家不要人肉……相比于国内学术界的导师,美国导师的变态率明显高出很多,这跟其导师体制有很大关系,以后我会专门写一篇文章讨论一下这个,嗯嗯。当然,大部分导师还是非常令人尊敬的,极品的只是少数,特此声明。
本公众号的文章欢迎转发,转载的话请注明出处,记得让大家都订阅哦!大家也可以分享素材或者干脆投稿给我,我会很开心的——又可以偷懒了嘛!
 
----我是神圣的正文分割线----
 
上文说到A教授和B教授关系好的就差穿一条裤子了,这一篇我们就顺势来八一八老骥伏枥,志作大腿的B教授。
B教授的phD是在大牛手下做的,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吭哧吭哧的做了5年后竟然一篇文章都没有发,之后去了一个非牛实验室里。据好事者猜测(好吧,其实就是我和我的八卦小伙伴们),B和博士老板的关系不怎么好。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如果关系很好的话怎么都要想办法帮学生发文章的吧?一篇文章都不发,起码说明不是太看重这个学生;其次,就算是一篇文章也没有,B的博士老板可是大牛,推荐到一个小牛的实验室总还是绰绰有余的,可是B进了非牛实验室,这说明了啥呢?再次,B的博士大牛老板曾经跟B一起参加过同一个会议,会上大牛给了talk,结果B竟然不去捧场……
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当然,B教授博士发不发文章,跟导师关系好不好并不是我们八卦的重点,我写这小段故事只是想说明一点:
人家B教授BT是有理由的好伐,人家博士期间不也受到了一万点伤害吗?!以彼之道还至,还至,还至……他人之身懂不懂啊!
如果B甘于埋没在非牛组里,那么美国学术界的一颗极品新星还没上升就要陨落了。于是我们不甘堕落,刻苦勤奋的B同学通过各种努力,跳,跳,跳!终于跳到了另一个大牛的实验室,我们称之为B的博后大牛老板。
有意思的是,B的博后大牛老板也是A的博后大牛老板,只不过两个人有时间差,所以B前脚走了若干年后,A才后脚进来。
所以,也许A和B关系那么好只是因为人家是师兄妹嘛!师!兄!妹!
言归正传。B的第二站博后绝对是抱上了粗壮的大腿——不要说大腿了,随便拔一根汗毛就可以抱了。当然B本身也极为聪明勤奋,所以博后做完了之后就直接去了藤校当AP(助理教授),之后顺利拿到tenure(终身教职)并上升为教授头衔。
B在藤校的那段历史我们并不十分清楚,只是听说口碑不大好,具体怎么不好,臣妾真的不知道啊。总之,在藤校干了二十多年后,B被X大挖了过来,启动资金给了一百万,实验室给了两大间,工资给了全系第二(第一是系头),头衔给了个带名字的教授title(反正比普通的Professor 牛X就对了),除此之外,还给了个当地一个优厚funding组织的chair。
啧啧,非藤校挖藤校老板果然是要花大力气的呢。
系里唯一没法给的,却是作为老板最必需的一样东西,就是学生。
很显然,B教授的人格魅力还没有高到能让学生放弃藤校学位的地步,于是跟着他千里迢迢来到X大的只有三名五年级的学生和两名博后。五年级的学生之所以肯来,是因为他们还是拿藤校的学位,只需到时候飞回去答辩就可以了。
面对这种青黄不接的局面,B教授大手一挥:怕什么,我有的是钱!我还是藤校被挖来的!当下一古脑招了5个学生。其实当时来找B的远不止这5人,只是B考虑到还得给别的老师留一点,且自己也吞不下这么多人,所以才挑了几个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当时B教授有多么的受欢迎。
有了学生的B教授开始大张旗鼓地干起来,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每年都招两三个学生(他倒是想招5个可惜招不到了),实验室热火朝天,经常十一二点仍旧灯火通明。
为啥大家都这么刻苦?是因为B教授跟A教授一样push咩?是,也不是。说是吧,他确实达到了push学生的目的;说不是吧,是因为B教授给自己定下的人设是一和蔼可亲的老头,所以他才不会像A一样傻乎乎的明面上死命push,把自己的名声搞臭。
B教授的杀手锏是:Meeting。
B组的组会每周有两次,每次都是晚上6-8点,但实际开起来大部分时候是到八点半,甚至九点。因为在组会之前往往还有系里的讲座,大部分学生只好选择在组会之后吃饭,基本就要到10点左右了。
于是每次组会,B的学生们就坐在大会议室里,萎靡的听着彼此肚子此起彼伏的叫声。
当然,B老板还是很人性化的,你们不是饿吗,带点吃的不就好了?于是安排学生们轮流买snacks和饮料带到会议室。有爱拍老板马屁的,还专门买上B最喜欢的乐士薯片。
哦,我忘记说了,这都是学生自掏腰包。
除了能够有效让学生晚上也呆在实验室的两次组会外,B的组里每天还有Coffee Meeting,周一到周五的早上,时长半小时到四十分钟不等。由于开始时间在十点半左右,学生们经常不得不停下手上的实验去参加这个meeting:一个学生每天专门负责泡咖啡,然后大家各自拿上自己的杯子接一杯,去会议室坐着等B老板的出现。等老板来了,便有一搭没一搭的说些话题,比如最近的飓风啦,天气又热起来了,橄榄球哪个队赢了等等。
B老板的本意,是通过这个meeting让组员们互相增进感情,不过有意思的是,除非遇到特别有趣的话题,否则大部分人都缄口不言——因为讨论的大部分东西都实在太无聊,没有什么可说的。这其实很好理解:让你跟同一拨人聊天,聊一次两次可以,三次四次也可以,五次六次也就罢了……天天聊月月聊年年聊……除非是话唠和精神病,否则正常人恐怕都是一嘴干掉的唾沫星子吧。毕竟每天的生活都差不多,实在没什么好说的,尤其是庄严肃穆的学术界,我总不能说我昨天出门看到一只青蛙在地上二逼的蹦啊蹦啊蹦的吧。。
于是,B教授想象的热火朝天你一言我一语的场面完全没有出现,有时候好容易抓住一个话题探讨五分钟(大部分还是B教授自己在bb),之后便是尴尬的静默,所有人都低头看着自己的咖啡杯,好像里面能发掘出黄金似的。这可怕的沉寂持续一两分钟后,B教授或者某个平时话还比较多的学生只好出来胡乱再找个无聊的话题,于是大家打一阵哈哈之后继续沉默。好容易磨到了半个小时,所有人心里一阵放松,于是终于把目光从杯子上收回,鱼贯而出回到实验室。
除了以上这些会之外,系里每周还有两次报告,有时还会有其他讲座。这么一算,每周光开会就要耗掉很多时间,而做实验又讲求连贯性,这可怎么破?
所以大家都只好晚上和周末乖乖的来做实验了。
没办法啊!B教授要求学生们每两周就要做一次组会报告,二、三年级的学生甚至每一周就得做一次报告,你总得有点进展吧?!做实验本身就很费时间了,又这么多meeting,学生们还要干一堆小秘的活儿(购买药品和实验室常用耗材比如手套小试管之类,安排组会,做咖啡,安排组里活动比如吃饭和郊游等),以及一堆技工的活儿(维护仪器,修理仪器,帮别的组测样品)。
其结果就是:学生经常干到通宵,周六周日也得过来干活,这样B教授成功的达到了push学生的目的——是不是比A晚上11点打电话发短信的法子聪明多了?
为了保证学生把100%的精力全部放在做实验上,B教授利用自己雄厚的资金给学生付学费和工资,所以B的大部分学生都只需要完成系里要求的一年TA即可,之后便专心科研。这听上去很不错是不是?看起来B也没有那么变态嘛!呵呵呵呵呵,图样图森破。
B之所以愿意自己掏钱而不让学生TA,就是要让学生把每一分钟都投入到实验室中。因此,任何不在实验室干活的行为通通打咩打咩……比如说,B不同意学生去申请奖学金——纳尼?还有导师这样?!B当然不会蠢到明着宣布“我们实验室的学生都不准去申请奖学金”,而是每当学生想申请的时候,找各种理由,类似于
“这个方向不好哎,跟你做的不太契合”——劝说
“你现在还没发paper,你看现在进展很不错,明年paper出来了就可以申请了”——拖延
“你肯定拿不到这个奖的,所以我不会花时间给你推荐”——拒绝
得,胳膊拧不过大腿,打印了一堆表格和材料的学生兴致勃勃的进去,灰头土脸的出来。自此B的学生不再奢求导师会给他们推荐申请奖学金的机会。
B也不让学生去开会,只有在四年级的时候能去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仅此而已。哦不对,B的确破例让学生们去开了另一次会,那是因为那次会议恰好在州内举行,所以学生拼车过去就可以了,这样B不用掏机票钱……机票钱……钱……
还有什么呢,为了让学生们能专心科研,B非常周到而贴心的屏蔽了一切学生们可能收到的工作机会信息。在B组里有几个六年级学生正在找工作的当口,B之前的一个学生,毕业了在业界工作的,给B老板发了封email,说自己公司有个职位在招人,希望B能将这个消息扩散出去吸引大家来投简历。B欣然应承,鼠标点点,当即把这封信转发给了另一个相近领域组的老板,让他去给他们组的学生转发。。。
什么?你说B自己的学生呢?当然是p都不知道啦,B把这个消息藏着掖着,生怕自己的学生知道了,会去花时间准备简历申请职位——那怎么行!他们还要在实验室干活呢!
这样的事发生了起码三次,B组的学生还是后知后觉的从另一个组的学生那里知道的这个消息——
“你老板发的那个职位你投了吗?”
“啊?什么职位?我老板最近没说这事啊!”
“就是那个某某公司在招人呀,你老板发给我老板了,我们组人都投了,不过好像没人收到面试。怎么,你老板没跟你们说?不能吧。”
“……”
于是等B的学生得知此事,黄花菜都已经凉了。B学生的心也像这黄花菜一样,拔凉拔凉的。
罢了罢了,在B的组里,你没得选,那就干脆专心科研吧,好好干,B又牛,多发一些文章将来也能找到好博后和好工作的。
呵呵呵呵呵,原谅我又一次不厚道的笑了,年轻人啊,图样图森破啊!
因为B有跟A一样的一大“嗜好”:不发文章。
看完了顺手点个赞呗!记得长按二维码关注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