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导师】第五弹:待我白发苍苍(下)



写在前面的话:美国极品导师系列都是取自身边或是朋友经历过的真实事件,某些细节上加以修改,请大家不要人肉……相比于国内学术界的导师,美国导师的变态率明显高出很多,这跟其导师体制有很大关系,以后我会专门写一篇文章讨论一下这个,嗯嗯。当然,大部分导师还是非常令人尊敬的,极品的只是少数,特此声明。
本公众号的文章欢迎转发,转载的话请注明出处,记得让大家都订阅哦!小伙伴们也可以分享素材或者干脆投稿给我,我会很开心的——又可以偷懒了嘛!
 
-----我是神圣的正文分割线-----
 
B教授的光荣事迹我们已经品味了两期啦,来来来,这一期我们把它完结掉,我挑重点的八。
上文说到B的实验室里100%是国际学生,80%是印度人,美国的小伙伴们都会心的笑了。
笑什么笑?!我们很严肃的在这里八卦呢,那个谁谁谁,不要一听到三哥三姐首先就想到吃饭和擦pp都是用手的梗好不好?还让不让吃瓜群众继续吃西瓜了?!
哎呀呀,其实人家三哥三姐也没有什么的嘛,不就是每次组会完满屋子咖喱味儿,动不动满嘴放炮体现自己知识面多么广博,组里成员之间各种当面你侬我侬背地里小报告打成山,互相抢功劳和推诿责任嘛……这些都不是重点,我们回归主题,就说说发文章的事儿。
你不是想让实验结果符合预期吗?没问题啊!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咱可以凑啊!B的印度首席爱徒,就非常擅长凑结果。怎么凑呢?我们挑!数!据!比方说,B老板想知道X+Y反应后生成啥,经过一系列推导,他预测会生成Z这个东东。印度首席爱徒说,这还不简单嘛,我给你找出来Z不就好了呗!产品不够,数量来凑嘛!于是他可劲儿的投料投料投料,往仪器里面丢一堆样品进去测,把仪器污染坏了好几次,最后终于给他找出来几张图显示里面有Z。这下B教授可高兴坏了——你看看,我预测的结果能不对吗?!赶紧麻利儿的发文章!于是印度首席爱徒咣咣的灌水了两篇好杂志的文章。
不幸的是,一个助理教授也在做这个项目,他发现不对呀,这个X+Y基本都生成了W产物啊,Z是哪里来的?于是他找了半天,终于发现X+Y是生成了99.9%的W和0.1%的Z。助理教授战战兢兢的把自己的结果发了文章,做了报告,据说当时会场上B教授的脸被打的像充气的河豚,全程一言不发。
此时印度首席爱徒已经毕业,B教授仍不死心——我的爱徒怎么可能做错呢!我怎么可能预测错呢!——便让组里另一个学生去翻看印度首席爱徒的实验数据。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B教授的爱徒的数据极差,没有任何的重复性,好看的图全是挑出来的,而且产率极低。至此,B教授终于不再吭气。
印度首席爱徒的另一个发了文章的project,不幸也被另一个组证明是有问题的,B教授再次被打脸。印度首席爱徒倒是整个事件的获益者,因为文章并未被撤回(这个只能算作是学术争论),他也以这些文章找到了博后,可以去下一个组继续糊弄和忽悠,以及——泡妹子。
关于印度首席爱徒的泡妹子故事,我们可以等B教授八完了之后单另再八,那也是一段奇闻异事呢。
言归正传。虽然B不给学生好好发文章,但因为B名气在外,所以即使没有文章学生也都能毕业——前提是B愿意让学生毕业。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除了B的印度首席爱徒,每一个毕业的学生背后都有一段临毕业的血泪史。
B来到非藤校三年后,学生们已经了解了B的为人,便不大肯来B这里做科研了。为了吸引生源,B还专程飞到印度去招生——是的,你木有看错,是飞到印度!去!招!生!而且,而且……B在办理签证的时候还被拒过一次,不得不重新申请,理由是B有移民倾向。
移民倾向!去印度!(此处应有掌声)
老天爷可能是被B心心念念的想要招印度学生给感动了(B喜欢印度学生因为他们非常会拍马屁以及凑数据),每年都给B组里奉送一两个印度学生,但再也无法回到刚来X大时一下招到5个学生的盛况。于是B一方面担心人手不够没人干活,另一方面也舍不得自己6年级的学生走——走了哪儿找这么经验丰富的人来干活啊——于是就各种拖着不给学生毕业。
B老板的方法就是:第一步,装傻,只要学生自己不开口,绝对不提任何有关毕业时间的事情;第二步,能拖就拖,当学生终于憋不住了问“老板,您觉得俺啥时能毕业啊”,就哼哼哈哈一下“你现在毕业也可以,不过再做一个学期又可以发一篇文章嘛”(纸上画大饼),或者“你这个project再做一点儿就做完了,等做完了让你毕业”(project是永远做不完的好嘛亲!),于是成功的让学生多留一两个学期干活;第三步,眼看着糊弄不过去了,只好给个毕业时间:那个谁谁谁,你下学期可以毕业,然而等真的快到答辩期限呢,学生把毕业论文什么都写好了,B老板就是不看,不看,不看……然后学生没办法,说要不我直接先定个答辩时间?B沉下脸来“我得看完你的论文你才能定”。
此处省略学生内心活动一万字。。。
在这样的拉锯战中,即便是最后好容易定下毕业时间,论文看过,B老板还是能够在答辩时间上进行拖延。前文说的那个中国妹子,千叮咛万嘱咐的跟老板说自己答辩时间的期限是什么时候,千万要在那之前两周定好时间,把论文发出去。B老板给她一个慈祥的微笑:“放心吧!没问题的!”结果临deadline还有三周的时候,妹子不放心,再去找老板定时间,这次老板认真的看了看自己的行程安排,跟她说:
“我没有空啊,我未来三周你看,排的满满的,我要先去这里,回来三天,再去那里,所以我只有这天的上午,这天的下午,和这天的全天有空。”
可想而知妹子当时愤怒的心情。
虽然她已经在组里待了六年,对B老板的为人再了解不过,却还是没想到在毕业这当口被摆了一道。不过妹子也不是随便糊弄的:你不是有三天还是有空的吗,我就想办法把答辩安排到这其中的某个半天。
当然,这个安排起来可是要费不少劲的,因为答辩委员会除了自己导师外还有四位老师,要每个人都凑上同一时间是很难的。最终,妹子替换掉了其中一个没空的老师才终于定下了答辩时间。一定下来,她立马把论文发出去,然而这个时候距离答辩的时间只有一周了。
按照规定应该是提前两周要发论文,其他三位老师素知B老板平时无视系里规定的特点,倒也就罢了,偏偏委员会中的另一个极品老板(在这里不得不深切的同情一下妹子)不干了,写封长长的email过来斥责妹子为什么论文发的这么晚。妹子一肚子委屈:这是我老板搞的,关我什么事啊!因为这事,极品老板在答辩表决通过时投了反对票……还好其他导师都投了赞成票,妹子终于得以毕业,逃离魔窟。
(这个极品老板也是够极品的,以后会八)
B老板的每个学生(除了印度首席爱徒)在毕业之后都犹如逃出生天,各自过上了未必幸福但终于正常了的生活。不过B老板的博后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学生虽然被各种push,文章也发的极少,但好歹还算是有自己的project,一般在跟其他组有合作的情况下B老板碍于面子还是会把结果发表出来。博后就不行了,他们在B组里的定位就是廉价劳动力,专门给B的学生做辅助的。比方说学生做的project中,需要某些原料,都是博后去做准备。有幸出来文章的话,自然也是学生一作,博后二作。
B组里有个斯里兰卡来的博后,接了B老板安排的一个之前学生没做完的project,当时说好做出来的话博后一作学生二作。结果呢,我们变脸比翻书还快的B老板在文章写好后一拍板,把学生的名字放到了第一位,博后名字放到了第二位,理由是学生当时正在找教职需要文章,博后嘛,我管你死活呢!斯里兰卡博后气的七窍生烟:你好歹给我个并列一作啊!
其他博后的命运也好不到哪儿去,即便是美国博后,文章也是在找到工作或者教职,都已经没太大用处的时候发出来的,而土耳其博后、尼泊尔博后、印度博后就更不用说了,埃及博后和乌克兰博后干脆就是俩苦力。这些国际博后中,没有绿卡根本不要想走——这么廉价的劳动力哪儿找去?乖乖留下来给我干活!童鞋们可能要问,自己想走难道还不能走吗?在美国的这种导师体制下,真的很难走掉。如果没有绿卡,工业界基本进不去,因为博后的签证不能直接转到工业界的签证,需要重新办理,办理后还要等半年才能生效,生效了才能去工作,所以几乎没有公司会傻乎乎当这个冤大头。而学术界呢,则要看推荐信,B老板可是会写负面推荐信的哦!那不要B的推荐信呢?——你当对方老板傻啊,一看你没有自己目前老板的推荐信,自然心知肚明,这些老板互相可都是认识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你说人家会要你吗?
因为B老板的这个让人刷新三观的行为,国际博后在申请绿卡的时候都是悄无声息的绕着B老板走,推荐信自然也不会问他要,否则拿到个负面推荐信还怎么玩啊!一旦绿卡下来,自然是赶紧拍屁股走人。不过也有拿到绿卡还走不了的,比如埃及博后。那是为啥呢?
埃及博后在B组里已经干了9年多了,他不是不想走,而是走不掉。埃及博后的文章很多(都是博士和上一站博后发的),按理说应该不难找,可是B老板起初各种拖延不让他走,要么是用paper诱惑,要么是不给写推荐信,要么是恐吓他找不到……于是有着B老板这座大山在前面这么一杵,埃及博后找教职四处碰壁。教职找不到,咱就找业界工作吧!反正有绿卡。结果转了一圈,工作也找不到——因为在学术界待的时间太长了。埃及博后只好再转回来,放低标准,想要找差一点的教职,比如只能带本科生那种,甚至高中老师之类的,结果呢,因为年纪大了,博后时间长了,依然是各种找不到。即便到这个时候了B老板还不放过,经常“不小心”的“忘记”给埃及博后提交推荐信。
于是埃及博后成为了真正的千老。
待我白发苍苍,老板你放我走可好。
至此,B老板的八卦告一段落。
下期预告:鉴于B老板的印度首席爱徒实在是太过耀眼,我决定下一篇把他拎出来专门八一八,敬请收看。
 
后记:如果不考虑B教授对于学生的态度,单纯讨论其科研的话,B是个很有水平的人才。一方面智商高,另一方面极为勤奋刻苦,一心扑在科研事业上,但凡能挤出来一点时间都在读文献写基金申请。跟B教授谈一次话可能等于读了五篇review——你想想看这是多么大的知识量。就连B的老婆也说,B娶的不是她,而是科学。
从这个角度上讲,B教授能找到一生为之付出的挚爱事业,是极为难得和令人钦羡的。
但是——不好意思我又要说但是了,追求自己的事业没有错,却不应该将学生当作实验工具一样使用,后者也是人,也有自己的道路去追寻,一篇对功成名就的B教授毫无意义的文章可能对一个学生来说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如果B教授能多为学生着想一些,以他的能力,学生在他的指导下必能发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东西。与人,其实更能为己。
好了,我们下一弹再见。
看完了顺手点个赞呗!记得长按二维码关注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