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导师】第十弹:高处不胜寒



写在前面的话:今天的素材来源于师弟师妹们,我在保持故事本身情节的同时脑补了点细节并加以改编,大家当小说看就好。
本公众号的文章欢迎转发,转载的话请注明出处,记得让大家都订阅哦!小伙伴们也可以分享素材或者干脆投稿给我,我会很开心的——又可以偷懒了嘛!
—–我是神圣的正文分割线—–
在C男和D女的小打岔之后,按照字母顺序,今天我们该讲一讲E教授了。本来E教授的故事我是分两弹写的,但是鉴于小伙伴们之前忍受了两弹我的无聊biubiu,我决定这次不留悬念,在一弹里把E教授的故事八完。怎么样?我够意思吧?
(你看你看,我都这么大度了,你是不是也应该看完了顺手点个赞,分个享呢?(*^__^*) 嘻嘻……)
E教授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极品导师系列中,还记得B教授组里的中国妹子答辩时被委员会的一位老师fail掉的事情不?
“按照规定应该是提前两周要发论文,其他三位老师素知B老板平时无视系里规定的特点,倒也就罢了,偏偏委员会中的另一个极品老板(在这里不得不深切的同情一下妹子)不干了,写封长长的email过来斥责妹子为什么论文发的这么晚。妹子一肚子委屈:这是我老板搞的,关我什么事啊!因为这事,极品老板在答辩表决通过时投了反对票……”
投反对票的,自然就是我们本文中的E教授了。
严格来说,上面引文那一段中的“因为这事”并不一定准确,因为E教授在fail学生的时候当然不会傻到光明正大的说“我是因为你老板瞎折腾,发论文晚了,这对我也太不尊重了!——所以我就不让你通过,就不让你通过”,而自然是以“我认为你的科研工作没有意义,不符合一个博士毕业的标准,所以我不能让你通过。”
当然,即使是摆上台面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也并不是针对学生,而是直指B教授的——课题既然是导师定的,那么所谓科研工作没有意义不就是打脸B教授选的方向没有意义么?
而以E教授的聪明才智,他一定知道答辩评审委员会的其他几位导师都会投赞成票,他一个人的反对票并不会影响最后的结果,那么问题来了——他为神马还要冒着得罪B教授的风险(哦,这都已经不是风险,而是铁板钉钉的事实了),去fail其学生呢?更何况,中期考核也是同样的题目,要说课题没意义早就该说了,为嘛等到答辩?——中期考核时E教授可是投了赞成票的哟。
对此,唯一可能的答案就是——E教授就是因为对B教授非常不满,所以借用挂掉其学生的方式来表达。具体因为什么不满呢?我们不得而知。不过B教授对E教授的不满却是由来已久了。
在妹子中期考核的时候,系里规定只要做个口头报告就好,E教授呢,却不依不饶的非要出个笔试题让妹子做。B教授一听就不开心了:我的学生的时间应该花在我的实验室里干活,怎么能专门腾出一天的时间做你的笔试题呢(E的笔试是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于是B就去找E协商,谁知E的态度异常强硬,就连大牛B也没法改变什么,只好妥协。这对于平时呼风唤雨的B教授来说自然是件堵心的事情,以至于B甚至一度想要妹子把E换掉,不过在得知换committe的手续非常麻烦之后还是作罢了。但必然的,从此B与E心生嫌隙。
再之后就是这次B教授不好好配合导致妹子论文晚发的事情,本来嘛,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偏偏E教授对此事极为不满和在意,似乎自己遭到了极大的不尊重,这一点从他回复了长长的email就可以看得出来。虽然B教授为此很不情愿的向E道了歉低了头,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便E真的是因为觉得B的科研方向不合格而fail其学生,论文事件也必定是一个关键的导火索。
哎,怎么不知不觉bb了这么多,其实我只是想让E教授入个场而已,再这么正儿八经的分析下去我就该打出私家侦探的招牌了(捂脸)……
当然,我费了这么多的口舌也并非没有半点用处,起码可以作为一个事实的论据:E教授的心思你别猜,常人你猜不透呀猜不透……
—–我是正经开八的分割线—–
E教授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导师,我甚至怀疑他的智商是不是有180。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你现在生理年龄是10岁,智力也是10岁孩子的平均水平,那你的智商就是100。如果你的生理年龄是10岁,智力却是12岁孩子的平均水平,那你的智商就是120。所以智商其实是智力水平和实际年龄的比例。
(注:这是我从《心理学入门》这门书上读来的,我估计应该是有一定的年龄段限制,因为年纪大了智商的增长趋势肯定与小时候不一样,大家意会就好,不要那么认真嘛。)
所以智商180就是说……10岁时就已经达到18岁的智力水平了——Oh My God!
当然E教授的智商具体是不是180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的确极为聪明,一路名校上来,做科研跟玩儿似的,年纪轻轻就在top的X大做起了教授。他的反应也极其敏捷,当你还在做第三页ppt的报告时,他就已经猜到你第10页的内容了,并想好了刁难你的问题。
人才啊!E教授应该去围棋界,与阿尔法狗狠狠的pk一把。
可惜E教授走的是学术科研道路,那么他面对的不是计算力爆表的狗,而是一堆“榆木脑袋”的学生。
平心而论,能跑到X大读博士的学生,资质真心不能算差,可是对于智商爆表的E教授来说,用“榆木脑袋”形容他们恐怕都算是轻的了,毕竟树还属于植物,有自己的新陈代谢,而在E教授眼里,他的学生们脑袋里面是什么?糨糊还是石头?还是糊满了糨糊的石头?
也是,十八岁的成年人看十一二岁的小p孩,怎么看怎么觉得后者是在过家家。
有一次E组的某童鞋正在做实验,E教授恰好进来,就站在他背后看——试想你的导师站在你后面看你实验操作的感觉,啧啧,是不是有种异常酸爽的赶脚?关键的是,人家不吭不哈的看了半天,最后冒出来一句:“蠢死了!”
请问侬现在心情如何?
还有,每次组会上,E教授的学生们都会被他骂得狗血淋头,心情好的时候也就是指责一下实验设计的不够完美,差的时候直接爆粗口骂“你个白痴!”
E教授学生的心情可想而知。
平常骂一骂也就罢了,关键问题是,E要用自己理想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学生,做起科研来要跟他期待的一样“更高、更好、更快”(我真的不是在作广告),这下学生们可傻眼了——
老板您让我们跟您的理想值一样,您起码先给我们一个180的智商啊!
可是E教授又不是神,他给不了,那咋办呢?智商不够时间来凑吧!于是E的学生们只能白昼不分的做啊做,然而E对“这帮笨蛋”的活儿还是不满意,不满意就不能发文章,不能发文章就不能毕业。这下学生们可受不了了,我的青春我作主!三十六计走为上!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于是E教授彻底的剃了个光头——组里没人了。
E一看,这不行啊!没人给我干活儿了怎么办?学生们的脑袋虽说是糨糊,可是胳膊腿儿还能动,总比没有强是不是?不行,还是得想法子找人来干苦力。
于是E教授想了个绝妙的主意。
不是有学生选我的课吗,不是还有学生选我作committee吗(评审委员会成员),让他们来干活不就好了?——哎呀我咋这聪明的呢!
是的,你没看错,E教授不是想办法招生,而是让别人的学生来给自己做实验,仅仅是因为人家选了他讲的课或选他作为自己的committee。。。
这脑洞……是开到冥王星了吧?哎哎我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不愧是super高智商人群。
可我们吃瓜群众也不是盖的:这可是别人的学生耶,能听你话吗?你让干活就干活?人家导师不跟你着急?
E教授大手一挥:这还不简单,我是给他们打分的,谁不听我话我fail谁呗!
不幸选了E教授课的筒子们我就不多说了,分数是实实在在掌握在E的手中——不听话?fail没商量!那评审委员会又是怎么回事呢?
前面说过,要想拿到一个博士学位需要过五关斩六将才行,而每一关的守将都有评审委员会。虽说大部分情况委员会的老板们都是看导师脸色行事,但凡事总有例外——比如我们高智商的E教授,就对于这一“约定俗成的惯例”偏偏不理会。
(得罪你们怎么了?你们这群笨蛋)
导师们是不怕这一威胁,可学生们不行啊,我读phD是为了拿到学位的,不是过来让你fail我的。于是被掐住七寸的筒子们除了白天在自己实验室奋斗不息之外,还要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一脸苦逼的去E教授组里干苦力(想想都泪奔)。
更惨烈的是,E教授的老婆也在X大做faculty,虽然夫妻两人不同系,但方向接近。所谓极品都是成对出现的,E老婆也招不到学生(原因请小伙伴们自行脑补),且十几年没怎么发文章了(这样也能在X大待的住,无语……)。E教授为了帮助老婆(真是伉俪情深啊),不仅把自己的文章都挂上老婆的名字,还把强行拽过来干活的学生派过去为老婆干活。
看官们,请捡起你们的眼珠子收好了,咱故事还没讲完呢。
E教授这一伎俩玩个一年两年可以,时间长了学生也不是傻子,咱留学生最擅长的不就是边吃火锅边八卦吗?!(要不然我哪能知道这么多极品事迹捏)我不选你做committee不就好了?学生们想到这里,真恨不得能像《围城》中李梅亭一样,一边哈哈大笑,一边用自己的手拍自己的肩膀以表得意之情。
年轻人,不要高兴的太早咩。要知道,E教授所在的HK系(HK代表啥呢?我就不告诉你,反正不是香港哦),头两年的qualify(资格考试)的评审委员会是随机分配的,之后才是自己选。。。
纳尼?!说好的我的命运我作主呢?!
(哎哎各位看官,都说了要把自己的眼珠子收好了,怎么还往下掉呢,快捡起来!)
于是,在我毕业的那一年,我从师弟们那里听到,HK系给E教授随机分配了两个学生,他把他们的qualify全部fail掉了,要知道那一年全系总共就fail掉三个学生……
这两个可怜的倒霉蛋倒是还有一次第二年重考的机会,但很不幸,评审他们的人并不会换,依然将是E教授……所以,如果他们拒不给E教授干活的话(或者条件也许已经升级为进E的实验室),E教授将再一次挂掉他们,那时候他们的博士生涯会彻底被终结。
虽说上帝为你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会打开一扇窗,可是这种仓促间窗户还没打开门就被钉的死死的感觉好像不怎么好哎。
关于E教授的八卦快要结束了,很遗憾我没办法提供更多和更细节的东西,因为E的实验室已经长期处于空仓状态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人的地方才有八卦嘛。
最后再补充一个小细节吧。
所以E教授给大家的印象就是不停的fail人对吧?那他具体是怎样fail的呢?
与一般导师在前排正襟危坐听学生报告的方式不同,E教授每次都是佝偻着身子,怀抱一个精心护理的ipad,对会议室扫视一圈之后,在一个犄角旮旯的地方落座。学生在台上作报告的时候,他就在下面查啊查,也不做笔记。等开始问问题之后,就开始竹筒倒豆子一般的发问,简直是“某月某日风雨大作”的翻版。在学生好容易挺住,将问题一一回答后,E教授便会继续在ipad上拼命的查,甚至读文献,大有“问不死你我不休”的精神。
可以想象学生们此时的崩溃的心情:凭什么你能用ipad,那我能不能在台上用电脑搜索了回答问题……?智商180外加ipad……怎么感觉是超人的内核钢铁侠的外衣呢?这是无敌的配置吧……
于是赤手空拳的学生在顶级装备的E教授面前被秒杀,偶尔有几个把问题回答上来的,E教授也会脸一板,哼哼一声“我对你的回答不满意”——
又一个学生挂掉了。
自此,不幸被分配了E作为committee的学生在各自的考核结束之后就会互相问:
今天,你fail了吗?
(无限苍凉的音乐声响起)
 
后记:其实我在写E教授时,想起他佝偻而孤独的背影,心里还是很感慨的。对于E教授来说,可能有一个词形容他最为合适,那就是“高处不胜寒”。作为智商处于门萨级别的人物,本应该对这个社会有着更多的贡献,然而却正是这高高在上的智商,让他难以融入人群中,给予他的学生和同事们以基本的尊重,最后落得个孤家寡人的结局。因此,希望大家在努力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注意培养自己的情商,尊重和体谅他人吧。
后记2:我写完这篇文章后,有一天跟小伙伴聊天时提到E教授,突然发现E教授phD读了12年——其实我之前就知道,但写的时候忘记这个梗了。筒子们已经知道E教授是一个极为聪明的人,但即便这样还读了12年的博士……可见E教授在读博期间也受到了一万点的伤害。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与慕容复不同的是,E教授因为无法“报复”给自己幼小心灵造成伤害的人,便施压于自己的学生甚至不是自己学生的学生们。往好了想,是以当年自己被严苛要求的高度来要求他人;往差了想,则是性格在被压迫中逐渐扭曲,以致于无法公平公正的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事情(比如以挂课为威胁,让学生为自己甚至老婆干活)。
好了,我们下一弹再见。
看完了顺手点个赞呗!记得长按二维码关注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