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霸遇上极品导师……



写在前面的话:这是氢氰酸讲留学故事的第56弹。今天这一弹的素材来源于热心粉丝Travis学霸(真的是学霸,你们看故事就知道了),他有多热心呢?他直接写好了然后发我pdf版本,而且在我pdf转word始终乱码,不得不厚着脸皮找他要word版本的时候,二话不说把word也发给了我。之后我说,能直接用你写的发,然后挂你名字吗?人家说:随便怎样都可以……
我真是感动的老泪纵横——哦不对,是热泪盈眶啊。。。这简直是屎壳郎遇到了粪坑——哦不对,那个啥,Travis我真不是那个意思,我想表达的是,瞌睡捡到了枕头。。于是一向厚颜无耻的我决定偷个大懒,直接在Travis同学的作品上加以修改,沿用他的第一人称叙述,然后……
挂上我为二作。。啊哈哈哈哈!
(我觉得我很好的阐释了“牛虻不可怕,就怕牛虻有文化”)
本公众号的文章欢迎转发,转载的话请联系我。
——我是神圣的正文分割线——
在很多人眼里,我应该算是一枚学霸。
本科毕业于某Top 5学校,在学校被同学叫了四年“大神”,除了发指的高GPA、奖学金拿到手软外,还去中科院实习过三个月,深得某大佬肯定(毕业时还追着我保研到他那里),并且拿到过MSRA(微软亚洲研究院)的offer。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当然不是)
申请出国时,被一个赏识我的老师推荐到UC Berkeley(Berkeley的机械工程系对我们系比较友好,每年会录取3个左右,那个老师也是UCB的PhD),后来又得到了本科毕设老师内推MIT的机会(都是大牛校啊!氢氰酸留着口水注)。其实我也申请了很多美国一般的学校的,但是,被各路老师批评没追求。。。总之,毕业时是各种牛波伊,万人羡慕,出国、保研、找工作,路子很多。
由于有太多的校友在灯塔国,学校里主流的风气也是去那里,所以自然也是我一开始的主要选择。不过人算不如天算,我的双足最后还是落到了南半球。所以这里我们先来看看我的申请过程,当初有那么多选择,我究竟是如何千挑万选最后还是不幸入坑的,现在回过头来看,简直有种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的命中注定的感觉。
那年10月份,正在我积极的联系老师要推荐信之时,无意碰到了澳洲A学校的一个校友甲老师,他人特别好,组也特别好,跟我聊后立即欢迎我去他那里读研(后来有个师妹跟了这个老师,证实确实是个好组)。我本来没打算申请澳洲学校的,结果有了这个邀请后,就把澳洲纳入到了我的考虑范围。
申请都递出去后,收获了不少offer,美国这边拿到比较好的就是UC Berkeley和MIT,不过方向不好,特别没前途,而且又很累(给我内推的老师不到40岁满头白发。。。我不想这样。。。)。其他的学校基本也是蛮轻松的横扫了。
(氢氰酸注:各位,你们知道什么叫人比人气死人吗?)
不过那时候我已经了解了一些美国的情况,知道身份什么的很麻烦,熬绿卡也不容易,而我只想过过小日子,不想太苦逼。而另一方面,澳洲移民很容易,并且A学校的甲老师一直很热情,他是真心实意的关心学生。回国开会时,他特意来找我,请我吃饭,跟我说了很多组里的情况和毕业后的可能发展。于是当时我就这么被吸引到澳洲了。。
那我为什么最后没去人品好的甲老师组呢?这个说起来简直N言难尽。在我认识甲老师很久之后,澳洲B学校的校友孙锂(化名)老师回母校搞了个讲座,我就去聊了一下。孙老师给人感觉很nice,他对我印象也很好,先是通过别的老师向我伸出了橄榄枝,不过我那时候offer很多,就没有理会。一个多月之后,孙老师主动给我发邮件,催着我申请他们学校(澳洲出offer比较晚,A学校的offer我4,5月份才拿到,当时,我心仪的A校甲老师的offer还没到)。这时候,我才想起来看看孙老师的背景,发现这居然是个大牛,头衔不少,方向嘛,也还可以。再加上孙老师是我校友,我抹不开面子,想着人家都这么主动找我了,那就申请一下吧,大不了拿到了再拒——我心仪的是甲老师组和其所在A校,孙老师虽然牛,但B校根本不在我考虑范围之内。
你以为我是因为没拿到A校offer才不得已去的B校吗?错!如果是那样的话我就不会感叹“这就是命”了。我顺顺利利的拿到了A学校的offer——当然是fellowship(最牛奖学金),可是办理签证需要等到我本科毕业拿到学位。那咋办呢?只能等啊。谁知道,好容易毕业了,火急火燎的去办签证,却又倒霉悲催的硬生生给我拖了三个多月,直到10月初我才拿到签证。
A学校的入学时间卡的很死,必须8月底入学,我申请了一次延期,到9月底,这时候签证还没下来。就在我觉得要完蛋时候,突然签证在10月初下来了,于是我赶紧联系A校,后者通知我一周之内必须报到。就在我等签证的过程中,B学校的fellowship也在意料之中下来了。
这个时候,我神使鬼差的突然开始纠结到底是去A还是去B,之所以会纠结,一方面,是因为甲老师的方向特别理论,而孙锂老师是做工程的,一般来说工程比理论要好就业;另一方面,去A学校,只有几天时间,很仓促,而B学校规定灵活,学期结束前都可以去报到。
我想来想去,觉得难以抉择,就跟孙老师说明了情况,想听听他怎么说。结果他一下子就着急了(我当时理解为热情),一个上午给我打了四个电话,各种劝我不要去A学校,比如说甲老师的研究方向非常难,而且没前途,你可以发文章,但是毕业了找不到工作。。。而他这个方向呢有前途,毕业了可以去大牛和大大牛公司拿大礼包,过上钱多事儿少离家近的理想生活。。。又说国内某名校的一个学生刚刚转了行来他那里。。。总之在现在看来,孙老师无非就是各种忽悠我,抹黑A校和甲老师,同时吹嘘自己加给我画大饼。可惜那时候我傻乎乎的,一忽悠一个准,人家白活一番,我就心动了。
然后,我说我已经用A学校的材料办理了签证,怎么能去B呢?孙锂立即要了我签证的信息,主动给移民局打电话,帮我问怎么转学。在他的连续攻势下,我迅速上钩,放弃了A学校。之后,孙老师又主动给A学校的小秘发邮件,要求解除我的CoE(类似I-20的东西),这样我才能办理B学校的CoE。就这么折腾了一天,在孙锂老师的不懈努力下,我终于成功的被忽悠进坑。
第一次见面,孙老师非常热情,跟我讲了很多他的经历,聊了聊美国,还有澳洲。孙老师表示对我的本科经历非常满意,一直在暗示他对我寄予了厚望,相信我一定能干出一番好成绩之类的,我心里也像打了鸡血一样,攒着一股劲。
不过,由于我是年底才过来,孙锂马上要回美国休假,所以,并没有给我交代任何科研任务。但是呢,我是个热血上进的好青年呀,那时候对科研充满了雄心壮志,即使没有接任何课题,每天也早上7、8点钟就到实验室,晚上12点才走,拼命看书看文献,就想着等孙锂回来,给我安排课题的时候能够一鸣惊人。我这种状态搞的别的组的人都看不下去了,觉得我太用功了,告诫我别太早陷入到细节里面,应该先找找方向,研究下组和导师。也有其他组的资深博后好奇的问我是哪个导师,我说是孙锂,得到的回应是:“呵呵,我不评价他,你以后慢慢品。”现在想来,人家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可惜我当时又傻又天真,以为靠自己的努力+天赋肯定可以得到孙老师的赏识。(嗯,大部分掉坑的人都是这么想的)
一个月之后,我主动给孙老师发邮件,热情洋溢的汇报了下自己看了哪些书,哪些文献,有哪些初步的想法等等。结果收到了一句冷冰冰的回复:我还在外面,等回去再说。
等他回来,师姐乙马上要毕业,手头有个项目刚起了个头,有了一点很初步的成果(灌了一篇文章),但是,遇到了些瓶颈和困难——因为简单的部分做完了。孙锂老师就把这个问题甩给了我,可是我是新生啊,没有任何经验,孙锂就让乙师姐带着我做,同时还逼迫师姐再发一篇文章。
师姐一心想着毕业,但又没办法拂了老板的意思,只能又拖拖拉拉的做了三个月,这期间我无论是约她带我做实验,还是问她问题,都对我不理不睬。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自己恶补课题相关知识,同时想法解决那个困难。
我很快发现,孙锂把这事儿想简单了,他觉得很容易就可以解决,但我查阅N多文献,发现必须对激光器详细建模并且要对其中的X效应建模——这个不是不可行,但涉及到激光物理的艰深内容,孙锂是啥也不懂的(氢氰酸表示也没看懂,不过无所谓,我们看故事就好)。
孙锂之前给我提供了一个想当然的简单方法,我花了一周时间,很快按照他的思路仿真了出来,但是他的方法太过粗略,根本无法触及到这个问题的本质。我将初步的进展发给孙锂,结果他给我甩来别人文章上的一张图,说要求我做到这个(后来我发现,这张图其实是别人实验测量的结果,根本不是编程仿真出来的,可见孙老师有多么的不靠谱)。孙老师平时放飞自我,交代完了就不管了,也不怎么开会或者跟你讨论——当然,开会也没用,他在组会上只会吹牛,根本不帮学生解决具体问题,只会甩给你一个他想当然的思路让你做,学生做不出来,就是学生的问题,嗯嗯。
其实,我在开始解决这个困难的时候,就质疑过孙锂,这个困难不是X效应引起的,我给他提出过两个可行的思路来解决困难,而不是深入研究什么X效应。可是孙老师不听啊,坚决认为就是X效应,你解决不了是你能力不行,不是我思路的问题。(哎呀哎呀是不是看到了很多老板们的影子)于是,我只好吭哧吭哧的按照孙锂不靠谱的思路走,研究了半年都没什么进展,然而孙老师很好的秉承了不抛弃不放弃的伟大思想,依然对X效应耿耿于怀,大有不把你搞定我就不姓孙的架势。
然而到了一个顶级会议的截止日期时,孙老师大概是意识到了执著于X效应的建模是件很不靠谱的事情,于是把我叫到办公室,大概询问了下课题进展,然后说,是不是快到某某会的投文章截止时间了?你去测下甲效应的AAA和BBB参数,投一篇文章。我一看,神马?只剩10天了?孙锂气定神闲的说,够了,你去抓紧做一下吧。我瞬间无语,先不说时间短(以后有更短的,10天,真的是给我过的最长的时间了),之前一直让我做理论,师姐乙也从来不带我做实验,我跟孙锂反映过情况,居然被他批评这完全是长得不帅的结果。。。(Excuse me?)所以我神马实验技能也没学到,突然就让我独立做实验了。。。
后来我才知道,孙锂每年的论文就靠两次顶级会议来出,一次就要发好几篇,而其他会议完全不发。所以一到顶会,他就动用所有学生来投文章,而根本不在乎学生的情况。我没办法,只好凭借自己还算不差的悟性和勤奋的精神,熬了几个通宵,总算是把实验做出来了。接下来,写文章,由于我是第一篇,孙锂看的比较仔细,管的比较严,我简直跟过地雷阵一样。孙老板不做任何指导,这也就罢了,我仿照别人的文章写。然而,老孙有自己的一套非常古板的规矩,他事先也不给你交代,就逼着你自己先写,写不好了,就打击你,各种骂。关键问题在于,他自己的规矩还总是变来变去,今天这样,明天那样的,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最后,历尽辛苦,被虐的体无完肤之后,终于在系统关闭前1分钟把文章投了出去(后来我知道这个组都是这样,最后一周疯狂突击,压哨)。好在孙锂毕竟是大佬,文章最终还是中了。
这个时候,我跟孙老板提出想独立做完整大实验的想法,一方面,我研究了半年多理论,基础知识没有问题,另一方面,我前半年很上进,孙锂不让我动组里的实验设备,我就跑到其他组做,并且上手很快,两三个月就开始教别人怎么做实验了。结果孙锂认定我能力太差,必须让人带,就找了师兄丙来带我。
这本来也没什么不好,然而师兄丙只让我给他打下手,然后自顾自的疯狂灌水,连渣都不给我剩。而且还有个很严重的问题是,师兄丙的作息是晚上通宵干活,白天睡觉,我虽然能吃苦,但这种昼夜颠倒的生活我过了两天就觉得实在没法坚持。而且,我是稳扎稳打的做事风格,喜欢提前就把事情规划好再去做,但丙师兄跟孙老师风格很像,都是喜欢赶在截止日期前猛烈突击,我觉得实在无法适应。由此,孙老师认定了我一大缺点,说我做事情没有规划和安排,时间管理能力太差。我立即给他写了封长邮件,解释了一下自己的性格特点,希望以后能够提前规划安排课题,不要这么突击。结果,又是不了了之,孙老板完全无视我的解释,以后突击的更加厉害了,也嫌弃我更加厉害了。
与此同时,孙老师不再纠结X效应,要求我用P方法来解决那个困难。我研究了一两周后,发现P方法本质上与之前已经尝试过的F方法是一样的,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然而孙老师不听,也不跟我详细讨论听我解释,只是继续要求我在P方法上努力。拖了三四个月,孙老师才终于放弃了,并且放弃的原因是他认为我太渣,做不出来。。但实际上,如果他能够随时沟通,随时开会和跟进讨论,这些时间就不会被大量浪费了。
在孙老师终于放弃P方法的时候,又到了本年度第二个重要会议的截止日期,老板自然又突然出现,这回一看,还剩7天。他把我叫过去,要求我看一下M方法,然后用师兄丙的数据来完成一些小改进。当然,师兄丙是不会给我他的数据的,我只能自己从头搭建系统,包括研究M方法,写出自己的程序来。其实呢,我曾经学过比M方法更一般的原理N,M方法只不过是N的一个特例。所以我简单看了一下,1-2天就自己搞好了M方法。当然,之后又是连续通宵,我终于在一周内独立搞定了这个小项目,写好了论文,又是被孙锂折磨一番,投了出去(当然也中了)。一个多月之后,孙锂问我学会M方法没。我跟他说了下原理N(他不懂),告诉他M方法只是N的一个特例,对我来说不难。孙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当然不承认不懂N原理,同时也不承认我掌握了M方法,要求师兄丙把他的M方法程序给我,让我好好学习一下。我看了师兄的程序,发现他使用了一种很笨拙的方法实现,并没有抓住M方法的精髓(他还花了一个多月做)。于是,我跟师兄丙解释了一下我自己写的M方法程序(我只用了1-2天。。),师兄觉得我说的好有道理,默默的回去改了他自己的程序。然而,直到最后我离开,孙老师也不相信我掌握了M方法。
这种不信任一旦产生就很难消弭,孙老师有一阵忙于基金申请,他把相关项目的申请书发给学生,让学生改一下,我自然也领到一份。我英文很好(这个真不是自吹,毕竟当年托福110+,后来雅思均分也考了8.5),花了一天时间,认真的润色了一遍。第二天发过去,孙锂突然给我打电话,质疑我,这是你改的?你的英语怎么可能这么好?我怎么可能会犯语法错误?你不会是让师兄丙改完来冒充自己改的吧?我当时就超级无语——做的不好也不行,做的好了也不行,您这是要闹哪样啊。。顺便说一句,我现在的导师就非常好,她在看完我写的申请材料后,立即意识到我英文文笔不错,从此,她自己的所有基金申请都要给我改一遍,而且非常谦虚的要我教她英文写作(哎,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一直以来,我认为自己有天赋,又肯努力,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成就,或者起码是正面的反馈。然而在孙锂组里,自己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的情况下,被孙老师轻轻松松的否定掉所有的努力,我做的好做的差都得不到肯定的评价,整天被打击,被骂,而且自己完全无能为力,以至于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是对的。师兄丙倒是很对孙老师胃口,平时醉生梦死的在实验室打游戏,看电影,就等着快到截止日期的那一周突击。可是这样的生活有悖我内心的价值观,我做不到,我不能忍受将平时的时间全部都白白浪费。另一方面,这种突击式的完成工作无法得到进步和成长,虽然有一堆论文,但很多都是简单的东西靠孙老师名声灌水出来的,没有真正学到东西——这一点是师兄丙自己告诉我的。
第一学期过后,我已经非常清楚我的处境和形势了,心理状态急转直下,已经动了要离开的念头。可是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决定坚持下来。我当时的想法是:我来澳洲是为了移民的,我得混到个学位,虽然孙老师不好,但是起码还是能发文章能毕业的,转到别的老师那里有无法毕业的风险;况且刚来不到一年,经济基础薄弱,还支撑不起来我一走了之以后可能面对的经济压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拿到个硕士学位,搞定永居,再重新申请。
可是家里并不支持我的想法,只是让我坚持下去,他们觉得,谁人生没有一点困难呢?我跟他们解释,这不是困难的问题,困难是要有个着力点,有个目标在那里,你去克服。但我已经使了浑身解数也无法跟孙老师共事,完全不知道往哪里使劲去克服什么困难。家人的反对让我又退缩了,我只好继续努力,试图跟孙老师相处融洽起来,但是,我的心态已经开始走向抑郁。
(这里真的是大部分家长的写照,看的人心酸。希望家长们都能去读一下当孩子遇上极品导师,家长该怎么办?)
又过了半年,我来孙组已经一年多了。此时我的心态已经彻底崩溃,天天抑郁。孙老师在关键点上把控的非常严格,比如做什么项目,用什么方法和思路,发什么文章,以及所有需要他签字和参与的行政事务等等。每个项目一开始分配人员和确定思路的时候,孙锂会密集跟学生约谈,然后就消失了,几个月连面都不露。他一律不关心你中间过程中的阶段性的进展如何,即使学生发现问题跟他反映,也只能换来被打击的结局。直到快到某个知名会议的截止期的时候,突然出现,管你要结果,发现你啥也没做出来(你还不能质疑他开始的思路有问题),他还赶着要发文章,就临时给你想个小项目,逼着你做。经过整整一年多的打击,我已经完全没心思再去想什么新的idea,也不想跟孙锂讨论问题,反正想了也没用,也被鄙视,既然你觉得我渣,那我就渣着吧,同时着手准备离开的事情。
这里再说说孙锂实验室的硬件情况,也能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这个组的情况。我个人感觉,孙老师这么多届的学生,每个人都像抱着干一票就走的态度来做实验的,做完一个东西,就把器件到处乱扔,从来不整理,N年下来,实验室乱成一锅粥。(氢氰酸表示看过图片,真的是超级乱,桌子上乱七八糟的电线互相交织着,连个放东西的地方都没有,图我就不放了,免得被人认出来)因此我们做实验,从来70%的时间在找东西,20%的时间在测试找到的东西还能不能用了,只有10%的时间真正做实验。师兄丙也是干一票就跑的心态,他的座右铭是:只要能工作,能发文章就行,哪管以后洪水滔天。
(小声说一句:由于我们组的设备很糟糕,赶截止日期的时候又特别紧张,所以其实很多实验数据都是造假的。别人重复不出来不怕啊,第一、我们的原理都是对的,重复不出来,那是实验条件的问题;第二、我们的设备比别人落后10年,别人做,只可能做的更好,不可能做的更差;第三、有孙锂这个大佬把关,他最后从结果图看不出来破绽,别人也没法轻易看出破绽。)
就连其他组的学生都觉得我们组的实验设备有问题。。。我个人比较爱整洁,根本无法忍受这种实验环境。趁着一个要更新设备的机会,我彻底打扫了一下实验室,把乱糟糟的试验台重新整理了一下。好嘛,让我发现了很多积累了N年的问题,比如某些古老的接线一直是错的,因为没人管,就那么一直用着了。。(现在知道为什么数据是错的吧)我这么花大力气给整个组造福,结果呢,孙老师知道后脸变成了猪肝色,各种批评指责,我的心真是拔凉拔凉的。。(不要说我擅自作主,孙老师早就提过让我们整理下实验室,可就是没人动)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的心态开始崩溃,我开始担心起我自己的未来。我觉得,这么醉生梦死混吃等死的日子不是我要的,我应该有更大的价值,更多的贡献。看看组里之前的师兄师姐的经历,从来都是被压榨到最后一个月,才放手让你写毕业论文,再然后,就是你自生自灭了,推荐信是没有的,博后是不会留你的(为了省钱,除非孙招不到学生了,迫不得已留博后)。所以,孙老师之前的学生,都是回国了,而且基本都是去了工业界——可是我如果要走这条路,何苦要出国留学呢?国内保个研,读个硕士就可以了啊。想想当初孙老师招我进来的时候,说什么去xxx和yyy公司,现在看来,都是大饼,呵呵。
科研没前途,工作找不到,孙锂还不闻不问。平时,每天行尸走肉一般,心里明明还有一腔热血,脑子里还有一堆奇思妙想,就是被硬生生的给压制住了,没人交流讨论,无处宣泄这种压抑。我看不到我工作的价值,一切都是为了文章,吹牛,不择手段,所有的工作就是那么7、8天突击出来的垃圾。孙老师让我做的东西,我轻而易举的就可以搞定,而且很快就看出他思路的不正确性,还能给他提出有可能可行的方法。可是,孙老师不断的打击我,让我继续沿着他的思路做,导致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不停的试验论证他的错误,然后,就被疯狂的否定,再然后,我只剩下深深的挫败感。好吧,有人说,难道你不能靠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吗?可是孙锂在关键点上严格把关,根本不让我独立做任何实验,我操作个什么东西,他都像防贼一样,生怕我搞坏了他的宝贝设备。
在这种情况下,我开始焦虑和抑郁,每天无事可做,碌碌无为,生活开始变得黑暗。在我最压抑的时候,没人沟通,没人交流(单身狗伤不起),只能天天给家里打电话。每天上午打一个,家里安慰我几句,心情好一点,挺到中午,又不行了,再打一个电话,又被安慰几句,挺到晚上,又不行了,再打一个,挺到晚上睡觉。基本天天就这么硬撑着下去。虽然家里人不理解我的处境,只是让我克服困难,要坚持下去,但是,还是愿意听我没完没了的诉说,这本身就是一种支持了。所以我特别感激他们。
我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差,感觉自己真的处在抑郁症的边缘了。孤独,压抑,看不到希望和未来。也许通过我的文字描述,你无法体会这种感觉,简单来说,就是,你怎么做都是不对的,往哪个方向走都是错的,都是会被孙否定,嘲笑,生活学习科研四面楚歌。只能靠着在顶会截止日期的前几天,孙锂施舍(逼迫)你发那么一两篇文章,来通过年终审核和毕业。有人觉得这就够了,可是我觉得,我们要文章是干什么用的?还不是为锻炼些技能,巩固下知识,能找个好工作,有个好前途?孙老师这种形式的文章哪一点都无法给你。
在进入孙组一年半左右时,我终于决定下决心退学,再这么下去,我非要自杀不可。于是我开始找新的去处,下定决心拿硕士走人,再重新申请,同时我也要换专业,不再从事孙老师领域里的方向,这样我就不怕他以后找我的麻烦。我也要换城市,离开这个让我伤心的地方。后来,我联系到了现在的老师丁,聊了几次之后(每次聊天时间都在1小时以上,可以充分了解对方),彼此感觉很好,丁老师表示会全力支持我的申请(事实上,丁老师看过我的简历后,欣喜若狂,觉得我申fellowship不会有任何的问题)。我一边和丁老师联系一边申请,同时带孙锂给我安排的TA工作,在他招的四个TA里,我得分最高。我苦笑,我能赢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却无法跟孙老师相处融洽。
在丁老师的鼓励下,我给孙老师发了封邮件,要求谈一下我的未来。
孙老师开始以为我只是要来谈课题,后来我说,我是来谈退学问题的。孙老师一听就急了,苦苦劝了我四个多小时,软硬兼施。先是说你看,你那些高难度的课都拿了A,是我招过最优秀的学生,科研能力这么强(呵呵,你每次骂我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况且你现在也有了几篇文章了,完全不用担心毕业的问题,为什么要走呢?
之后发现这么劝不动我,就试图威胁,问我来了多久了,是不是两年多了?学校有规定,超过两年了,就不能转硕士,只能硬着头皮把phd读下去。我说没到两年(嘿嘿)。他无语,没威胁成功。后来扯了一大堆有用没用的,我还记得我问了他一些问题,结果他的回答印证了我之前的判断。比如,我问他你这个方向是不是已经强弩之末了,你还把我扔到这上面去?他看我态度决绝,终于跟我说了实话,他说,确实是不景气啊,我也没办法啊,我也在想出路啊(我无语,就不能坦诚的告诉学生吗?大家一起克服困难多好,非要掩饰起来,忽悠学生,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学生心里其实都有底的)。再比如,你让我发的那些文章,是不是没什么价值?为什么你非要都吹嘘成里程碑式的工作?他也终于承认了,都是给你练习着玩儿的,确实是垃圾。
总之,孙锂非常聪明,通过我的态度意识到,我非常坚定的要走,所以,多少跟我说了一些实话了,想通过顺着我的态度走给我示好,以防鱼死网破。其实,孙老师什么都明白的,就是对学生不坦诚,喜欢各种忽悠人。最后为了挽留我,还给我画了个终极大饼,说我看你比较全才,计算机能力强,在这边又懂通讯,电路设计也懂,巴拉巴拉巴拉,我打算以后创业开一家公司,让你来当CTO(首席技术师),我不能保证搞到市值几百个亿,但是几千万还是小菜一碟的。我都要笑死了,这个饼画的我给满分啊!我本打算当场让他签字转硕士的表格的,看他吹得已经进入忘我的境界,找不到北了,就没好意思让他签字。两天后,我再找他,这次大概想明白留不住我了,就不多废话,很快给我签了字,还告诫我说:“以后有人问你为什么离开这个组,你就说自己不感兴趣了,千万不要说这个组的坏话。”(我奉上一个谜一般的微笑)
这一天是我出国以来最快乐的一天,给家里打电话,麻麻都说我简直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当天,房东姐姐请全家人吃饭,庆祝我成功的从博士转成了硕士。
不过事情还没完,硕士也要组织答辩委员会,要有论文,要有答辩。所以在孙组的剩下几个月,我就开始写我的毕业论文,同时带我的TA。然后你猜到了,在这期间不是又有一个顶会吗?孙锂怎么可能饶过我呢?这次给我剩了五天(OMG!)。。由于这是我的最后一个课题,反而激发了斗志,我不为了文章,不为了任务,就是想自己把它独立的解决好。我熬了三个通宵,问题大体上解决了,还有一些关键性的细节没解决,不足以发文章。孙锂一看,还没彻底解决问题,又根本没时间了,我又要走了,算了吧,别投了。。。之后我背着他,又花了两周多的时间,原创了一个方法D(后来发现这个方法D别的文献已经提出过了,但是,当时我不知道),基本把问题解决了。师兄丙看到后,说我进度很快,第一次独立搞新东西,能这么快,还原创了方法D,打算投什么杂志?(师兄丙知道方法D,但是他从来没搞明白过,也不知道怎么实现)我呵呵呵呵哒,说我去写我的毕业论文了。对我来说,论文已然不重要,只要东西做出来,我就满足了。我一直没有告诉孙锂这个课题我做出来了,再后来,第二年某个顶会上,师兄丙把我的这个成果发表了出来。
我跟孙老师的事情还没结束!还有答辩呢!我跟孙老师和答辩委员会其他成员商量好了时间,系里小秘发邮件通知了全系的人,我也订了答辩结束后那一天的回国机票,想回国放松一阵。结果呢,结果……到了答辩的当天,孙老师居然没有出现,消失了,人也完全找不到,呃。。。。但是,其他老师都到了,万事俱备只欠老孙,我就把报告做了。
(这里说明一下,这个答辩并不是要委员会投票通过,也并不要求导师必须去,就是系里要求研究类的学生必须在毕业前做一个汇报。)
答辩结束后,我就愉快的回国玩耍了,后来,我的毕业论文审稿结果出来,全部都是好评,只提出了一些很小的修改建议。这时,孙老师突然给我发邮件,说你怎么没有答辩啊?没答辩不能毕业哦。我回信说我做了啊,同时把系里小秘给全系的通知邮件转给了他,还有之前跟他商量答辩时间的邮件,作为证据。结果你猜怎么着?孙老师说,这不算数,我没参加你的答辩就不算通过,你得重新做,而且警告你,之前某某某的答辩就没有通过,你小心点。
当时我还在国内,只能重新安排回澳洲后的时间,重新做。好在这次有惊无险,孙锂最后也没有为难我什么(我觉得这点跟我先前保存了各种邮件证据有很大关系,因为完全是他的责任),通过了我的答辩。之后,我的毕业论文成功修改提交,也拿到了学位。至此,我在B学校孙锂组的生涯正式结束。
最后说说组里其他人的情况(其实也没什么人,主要是师姐乙,师兄丙,同学戊)。师姐乙成绩好,第一年过后,被分配到了孙老师新开的某方向,这个方向孙老师没有经验,又不跟别人合作,所以可怜的师姐乙只能一个人闭门造车(苦苦挣扎)。由于这个方向要求非常高的精度,需要购买昂贵的设备,孙老师舍不得花钱,在买了必需品之后,剩下的全部要求师姐乙手动操作调节,异常痛苦(据国内联培的博士说,国内的实验室,这种设备全部都是自动化的,都是有商用的产品的,调节一次2个小时就搞定了,而师姐乙往往调节一次要一个月)。
我进组的时候,师姐乙已经在这个方向上折腾了3年多了,进展缓慢,天天抱怨孙老师让她做科幻,孙老师也完全放任不管。跟师姐乙聊过天的人,都觉得她其实学术素养很好,理论功底扎实,是个好苗子,然而非常可惜的被孙老师浪费了。直到我两年多以后离开这个组,师姐乙还没毕业,也没做出什么成果。
至于同学戊,他本科和硕士都在国内读的,而且研究方向对口孙老师,来了以后,也是被分配到孙老师新开的另一个方向上,同时孙老师也是放任不管的态度,好在戊经验丰富,自己研究(跟其他人方向都不冲突),每过一段时间就能出文章。虽然戊对孙老师也有怨言,但是他看着自己还能顺利毕业,就坚持了下来。
师兄丙,继承了孙老师的看家方向,由于处事风格(突击作战,善于熬夜)与孙老师很契合,所以孙锂很喜欢这个学生。师兄丙也看得开,学不到东西没关系,有文章发就行了,所以就出现了先前描述的在实验室打游戏看电影的一幕。当然,孙老师表面上很欣赏师兄丙,实质上也只是利用和压榨他,并不真正的替学生着想,只是一味的画大饼。师兄丙在博士快毕业的时候,疯狂找了一年多的工作,根本找不到(澳洲没有相关的,去美国没签证,又不想回国)。后来,正好我退出了,孙老师实在没人,只好花重金让师兄丙留下来当了博后,否则就没什么人给他发文章了。
我脱离了孙锂组后,历经曲折,在丁老师的帮助下,最后终于在新学校安顿下来,重新开始新生活。现在永居也快拿到了,算是苦尽甘来,心态也好了很多。只是孙老师给我留下的各种心理阴影和抑郁的思想,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慢慢抹平。
 
【氢氰酸说】
能看出来,孙老师很聪明,然而始终以自我为中心,同时控制欲很强。正因为如此,学生无法有自己创新的想法,也必须按照他的突击作法来行事,这个组对于Travis这样能力强,有自己想法,真心想要学到东西学生来说,并不适合。
Travis是很明智的,在觉察到有问题,并且自己无法协调好与孙锂之间关系时,果断着手离开工作,抽身很及时,也没有浪费多少时间,虽然过程曲折,但是福祸相依,最终也有了非常不错的结局。
写到这里还是忍不住提醒一下学弟学妹们,要会分辨别人的热情是真心还是假意,不要对方表现的特别nice就觉得他人好,也不要对方说这个多么多么有前途就盲目相信。事实上,很多极品们一开始给人的印象都特别好,都是走了热情+画大饼路线,好像你进了他们组就能上天似的。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反而要警惕起来——虽然没有“无视献殷勤,非奸即盗”这么夸张,但是你想啊,人家跟你素不相识,你又不是千人倒万人迷,干嘛要这么热情急切呢?当然是因为招不到人呗!真正人好的老板们,虽然态度很和蔼,但反而不会把所有事情吹得那么好。所以,注意分辨哦。
看完了顺手戳一下左下角的小手指点个赞呗!没事儿记得分享转发下哦!由于Travis同学的故事发生在澳洲,他也提供了一些澳洲留学的情况介绍,下一弹我们就来看一看南半球的留学大致是个什么样子,也许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参考。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