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善被人欺?请给善良一点锋芒



写在前面的话:这是氢氰酸讲留学故事的第57弹。今天这个故事来源于某热心粉丝,因为他说一定要保密,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他是谁,所以我把无关紧要的细节全部改掉了,你们不许乱猜。
本公众号的文章欢迎转发,转载的话请联系我。
——我是神圣的正文分割线——
多年以后,当周小硼完成了自己的博士答辩之时,看着一个个教授与她握手道贺,不由想起了自己与李铍师兄的相识。
刚进大学时,周小硼的理想是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要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想来想去,走学术路线做教授是个不错的选择,一方面能进行自己的研究(当然是偏应用性对社会有直接贡献的),一方面教书育人,而另一方面,而教授又是一个受尊重的职业。
于是周小硼决定本科毕业后出国留学,因为对她的A专业来说,M国的X大学是最佳选择。
目标一定,周小硼就开始寻找,之前有没有学长或者学姐被X大录取呢?然后她就认识了李铍师兄。
那时候,周小硼大二,李铍研一。
李铍表现的很热情,跟周小硼聊了很多,还给她看了自己在网上发的申请经验帖,一读就能让人心生敬佩的那种。
周小硼自然是心中各种崇拜仰慕啊(你们别想歪了),她亮着俩星星眼问师兄,你博士毕业后想干什么?
师兄霸气侧露:有X大A专业的Phd,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当然,杀人放火是不行的)
但是——注意转折!——我提前剧透一下,这里李铍实际上在撒谎。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其实李铍被录取的是B专业,只不过他的导师在A系和B系都有挂职罢了。所以,当李铍同学毕业的时候,学位证上写的一定是PhD in B,而不是A。
为什么这里要特别剧透一下呢,因为A和B专业不是一个级别的呀!A专业超级牛,很难申请,出来了基本属于横着走级别;而B专业,则呵呵呵呵哒,即便是牛校X大,B专业也是可以划船而过的,含金量跟A根本不能比。
那李铍为什么要睁着眼睛说瞎话呢?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应该是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虚荣,自己脸上有光,让小师妹崇拜自己;二是利用师妹的星星眼,来达成自己的一些目的——具体什么目的,请耐着性子继续看。(我不是有意要吊你们胃口!我需要时间来叙述嘛!)
牛皮是好吹的,效果是明显的。当时年少无知的周小硼被李铍忽悠的晕晕乎乎,觉得这个师兄好厉害啊!我认识他真是莫大的荣幸啊!我好想像他一样,也能申请到X大A系啊!就在周小硼已经找不到北的时候,李铍恰到好处的抛出了橄榄枝:
“小硼,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做RA(助研)?既然你以后想做研究,那早点接触研究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对你以后申请和独自做科研都有很大帮助。”
满身光环的师兄发出了邀请,懵懵懂懂的小师妹自然开心的答应,还觉得师兄人真好,真替自己着想。
于是李铍就跟周小硼介绍自己做了什么,以后想做什么。不知道是李铍做的项目真的很诱人,还是李铍的描述非常之大饼,但总之,周小硼一下就被吸引住了,按她的说法,当时的感觉是:这就是我想要做的东西啊啊啊啊,这才是我憧憬的研究!
然后周小硼就按照李铍师兄说的,给他发了申请邮件,师兄自然回复的极为热情,同时对未来的工作表达了殷切期望(画大饼)。
自此,周小硼正式成为了X大的助研(有X大ID),她的打工岁月也从此拉开了序幕。
事情似乎进展的很顺利,周小硼自己做了一个研究,从提问题到实验设计,都是她自己一手一脚查文献+厚着脸皮问组会上的博士生搞出来的,因而学到了很多东西。教授对本科生不太关注,因此没有什么指导,对她也印象不深。李铍师兄倒是挺支持小硼的实验想法,也帮她看了实验设计,还在一次skype视频的时候,信誓旦旦的跟她说,这个项目等你大四申请的时候一定可以写成文章投出去。
周小硼很高兴,顺带就问能不能暑假去X大做暑期研修,李铍一口答应,说没问题。然而在申请签证的时候,却让小硼办B签证。周小硼觉得奇怪,难道不应该是J吗?但还是听师兄的话去办了B,结果被拒签。商讨了半天,李铍终于答应帮她办J,才签过了。
这时,周小硼才发现签证是B系发出的邀请,而不是李铍师兄一直坚称的A系。她心里有些膈应,也多少明白了为什么李铍不肯帮她办J(怕露出狐狸尾巴),但毕竟是个小插曲,也没太在意。
 等暑假到了美国,周小硼开始发现事情不对了。
去做暑研之前,李铍说过要把周小硼的研究内容向S期刊的顶级会议投稿,小硼是一作,等她来X大之后,大家可以一起写摘要。
然而小硼到了美国之后,李铍师兄每天都给她布置任务,她问了好几次关于S会议的事情,师兄一直都说不着急,那个很快就可以弄好。结果,快到截止日期的时候,李铍突然发微信说,那个会议摘要由他来写。
周小硼心下疑惑,这算什么?已经说好了我是一作,但是摘要又你来写?不过她转念一想,师兄也许有他自己的理由呢,就说了好,谢谢。
按下会议这件事暂时不表,当时周小硼还感觉到一件不太好的事情——她的暑期研修做六周,那时候大概是第二周,但是教授从来没有露过面。小硼给教授发的每周进展汇报只在第一个星期收到了一句回复“期待你的更多进展”,以后就没理了。
暑期研修做到第三周,周小硼更加感觉不对了。
首先,她跟着李铍做的第一个项目,一直石沉大海。当时李铍信誓旦旦的说,等她申请的时候肯定就能写成文章投出去。结果在小硼到了美国之后,李铍让她用新的关键词搜文章,这才发现李铍想写的思路早八百年就有人做了,甚至还出了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李铍再也没提这篇“文章”,既没说这篇文章写得怎样,也没说要不要投稿,投稿他们有没有署名权。
再次,周小硼发现,李铍手头上的项目简直多如牛毛。她简单掰出手指头算了算,发现起码有七个。。(呃,这头牛的毛有点少)李铍总是在最新的项目上花费精力最多,而一旦有更新的项目,就会把之前的扔到一边,然后让周小硼去做文献检索。于是,周小硼帮助李铍把一堆项目都开了头,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同时,小硼发现,之前李铍表现出来很厉害,做的项目也很有意思,并不是他真的眼界高,有才能,而是他所在的环境好。事实上,其他博士生做的都比李铍要好。。
此时周小硼隐隐感觉到,李铍估计对她申请不会有太大帮助,她得自己和老师联系。
暑研做到一半,李铍就去欧洲了。去之前,周小硼问他关于推荐信的事情,李铍说自己的确可以帮小硼写,但还是应该找教授,在暑期研修结束的时候给教授发邮件就好,抄不抄送他无所谓。李铍还答应周小硼说争取一天回一次邮件,当然事实证明,他实在没怎么争取,在欧洲期间总共就回过周小硼一次邮件,以及发了一个邮件,让小硼做一个新的项目。
做了六周暑研之后,周小硼回国了。此时她除了李铍之前说的那个S会议的稿子投了出去,其他项目什么结果也没有。
一回到国内,周小硼就开始联系李铍推荐信的事情。周小硼说师兄我写好了发你吧?李铍说不用,他来写。周小硼说那写好后能不能拜托你找教授签字?李铍说:没问题。
之后李铍就消失了。
眼见着申请的截止日期就快到了,周小硼心急如焚,只好天天给师兄发微信,终于有一天,李铍回复说,不好意思之前生病了,所以没怎么看消息,放心,我肯定给你把推荐信弄好。不止X大,我可以帮你多递几所,你把这些学校的截止日期发给我就行。
周小硼感激涕零,赶紧把李铍要的截止日期整理了发给他,同时问他说,推荐人的邮箱填谁的?
李铍说填他的。
周小硼后来跟我讲述这段时这么说道:
他让我写他的邮箱的时候,我就感觉不好了。说句实在话,要是可以不要这个推荐信,我真想不要啊。但是我一年的研究经历都是跟他做的,没这封推荐信,我PS(个人陈述)里的一大段经历都没办法得到认证啊。
周小硼提交了X大A系的申请后,就一直等李铍的推荐信。结果你们猜到了,李铍又消失了。
到了截止日期前一天,周小硼再次发微信给李铍,这次他终于出现了,给周小硼吃了颗定心丸:
“没问题,我跟教授约好了明天提交。”
周小硼忐忑的心情终于缓解了一些,她以为应该就没问题了,但是第二天她并没有收到推荐信已经提交的确认邮件。
由于有时差,她只能给李铍发微信提醒每个地区因为时差的关系所以时间并不一样,然后继续等待。那天晚上她一夜无眠,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查微信。
果然出事了。
“教授不批,你催我也没用。这事现在不是卡在我这里。”
周小硼顿时就懵了,赶紧求李铍帮忙想想办法,要不然干脆不要教授签字直接提交算了,结果李铍回复说,他一小时后会跟教授开会,到时候让教授把申请系统发到教授邮箱的信息转给他来处理。
呃……
“当时你让我填的是你的邮箱啊!”周小硼震惊了,她这才意识到,当时是可以填教授邮箱的,根本不是李铍说的那样。
“哦,我忘记了。”
“那你能让教授签好后帮我提交吗?”
“应该可以吧。”
“那我能不能把推荐人改成教授呢?现在名字和邮箱都留的是你的,到时候推荐人信息和签名对不上不太好吧?”
李铍不同意:“不用改,一直都是这样交。”
最后,周小硼终于收到了这封折腾了几个月才下来的推荐信的提交确认邮件。而推荐人不是教授,是一篇期刊文章都没有的李铍。这个推荐信的份量可想而知。
那天晚上,周小硼在同学宿舍待着,她的同学们一直在安慰她。劝她赶紧再看看其它项目,申请的X大A系恐怕是不好了。
有一个同学说:
“我知道你不会把人往坏处想,但是一定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万一这个师兄给你写黑推怎么办?现在看来,这个师兄做的事情超级不厚道。我问两个国外教授要了推荐信,人家都在截止日期前一天提交了,李铍只是个博士,能比教授还忙吗?为什么一定要拖着你的推荐信不交?”
另一个同学也附和道:
“就是就是,你看暑期研修时他就没有向教授推荐你,说明他根本没打算帮你弄推荐信。我当时跟一个博后小姐姐做,人家那个时候就帮我跟教授要了推荐信。对,本来就不该你去直接找教授要,应该李铍帮你要的。”
那晚周小硼哭了很久很久。
大年初一的时候,周小硼收到了X大的拒信。她发了封邮件给男朋友,说我们分手吧。然后关起门来自己默默哭了很久。
周小硼的男朋友是暑期研修的时候认识的。在李铍去欧洲之后(如果你们还能想得起来的话),她套磁了一个教授,教授约她在一个学术会议上见,她就去了。最后周小硼没套上教授,却意外收获了一枚X大的博士后。周小硼说我不知道自己还回不回得来X大。他说,你一定可以回来的。
周小硼很难过:“我让他失望了。”
后来周小硼关注了我的公众号,看了各位极品教授的行径后,突然意识到,其实她是跟了一个极品师兄。
这个师兄用花言巧语把人招进来当苦力,但真正重要的事情都不会帮你,比如推荐信,比如发期刊文章。
此外,李铍虽然学术上没什么成就,但是超级会包装自己,最近还把自己的教授拉下水,和留学中介一起合作。
最后,周小硼根据自己的辛酸血泪史总结出来了几条教训:
(1)一定要直接和教授联系;(2)太想抓住“机会”,可能就会掉进别人的陷阱;(3)防人之心不可无,哪怕那是你的直系学长。
嗯?这就结束了?真的吗?
嘿嘿,我记着呢,那篇S会的会议论文不是还没讲完吗?
书接上文,李铍写完摘要后,就把那篇文章投出去了,一作署的是周小硼的名字。自此,小硼心中石头终于落地,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在会议前夕,李坯发微信给她,要她给S会议联系人写信,改一下海报时间。
“这样你的海报就可以跟我的海报在同一时间了,比较方便。”
那阵海报时间都已经确定下来了,可是在李铍师兄的要求和帮忙下(他认识会议联系人),周小硼的海报被调到了跟李铍同一时间。
之后狗血的事情就发生了。
还有一周就到会议时,李铍突然给周小硼发了条微信,说:
“小硼,下周会议的海报你不用做了,我来做,到时候我来讲就行,你就不用麻烦了。”
纳尼?!我没看错吧?!
周小硼又一次震惊了(哎,我为什么要说又?),不是说好了我来讲吗?我海报都做好了啊?你这是什么意思?你去讲的话,是准备把一作也换成你吗?
当她抛出这些问题给李铍时,后者终于卸下了假惺惺的伪装:
“这个项目你做了多少你心里有数,再说你之前没做过海报,我得保证质量啊,万一你做的有问题,我怎么跟教授交待?我们是一个团体,你要为整个组的荣誉着想。要不这样吧,你先把海报发给我,我看看。”
于是周小硼找到了我,问我该怎么办。
我跟她说,很明显李铍就是在利用你干活,对你的事情完全不上心,说白了就是不关心你死活。而且,他还想抢你的劳动成果。如果他真的是为组里着想,就应该先问你要来你做的海报,之后提供修改意见。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自己想抢功劳打幌子罢了。
所以,你可以使用拖字诀——李铍在推荐信事情上怎么对你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拖着不要发海报给他,会议前一天给他发个微信致个歉,然后坚持用自己的海报参加会议。
然而后来周小硼没去。她说自己怂了,实在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位师兄,她也自认一定撕不过他,不想在会场搞得太难看。
我表示理解,周小硼毕竟还是很单纯,没有太多阅历的女孩子,很多东西她做不出,也做不到。
后来,周小硼拿到了H国一所学校的offer,她说,她挺喜欢这个项目的,但是现在说什么都为时过早。她知道,如果要做学术,她的路还很长。
最后引用小硼的一段话吧:
之前姐姐发绿茶那篇文章的时候,我在公众号上问你,真的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吗?
因为我从Q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当时看见你回复的时候我就哭了。你说的对,我们帮助别人不是因为希望要有能够得到回报。我想,大概我以后还是会接着做我自己吧。
(绿茶那个故事系列我放在文末了,你们有空可以去读)
 
【氢氰酸说】
周小硼跟我说完她的故事后,我脑海里浮现了一句话:
这孩子,单纯得让人心疼。
正如她所说,她与Q妹有着共同之处,就是对身边的人(Q妹是对朋友,周小硼是对直系学长)有着无条件的信任。
这一点其实不能怪小硼,她才本科,大部分心思都花在了学业和研究上,又生性善良,所以没能及时辨别出李铍的真实面目。她错误的默认,直系学长们都是会照拂师弟师妹,起码不会坑害于他们。(当然大部分情况也的确如此,只是她很不幸的遇到了少数极品。)她到最后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遇到了个极品学长,直到她看了我公号里那么多极品导师的例子,才恍然大悟。
然而,不能怪周小硼,不代表她做的就对。事实上,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凡事要多留一个心眼儿,不要把身家希望全部寄托在一个人身上。比如推荐信这个事情,在暑期研修期间,就最好能想办法抓住教授交流交流,谈谈自己的想法,面谈总是比发邮件效果好很多。另外也尽量多认识组里的其他成员。尤其是之后李铍一再推脱装死的时候,就该心生警觉,直接联系教授,或者组里其他的博士生。
根据我的经验看,李铍倒未必给了周小硼黑推,但没有很好的推是一定的,最大的可能,是他胡乱潦草的随便写了一封极为简短的推荐信——当然,这也跟黑推没两样了。李铍这个人,善于花言巧语,说得多做得少,然而就是这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却能很好的哄住周围的人,连教授都被他忽悠的团团转,更何况是未谙世事的周小硼呢?
所以,还是那句话,观察一个人,要看他怎么做,而不是听他怎么说。其实周小硼好多次也觉得不对劲,比如李铍要他来写小硼研究成果的摘要,比如推荐信嘴上说没问题但实际上处处拖延,比如给周小硼净安排些苦力但没有实质内容的活计,等等,从这些就能看出来李铍这个人人品有很大问题。那么这个时候,无论他说得再好,也要提防了,一方面,不能李铍说什么就去做什么,要有意识的维护自己的成果;另一方面,不能把李铍作为自己与X大的唯一沟通渠道,而要想办法利用暑期研修的机会多认识别的博士生和教授。
我也跟周小硼说,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福,有这么一桩事情,虽然与X大失之交臂,但是未必是件坏事。认清楚世界之大,什么人都有这个事实,其实是非常重要和宝贵的一课,早遇到比晚遇到要好,以后面对这种事,这样的人,就有经验了。否则,这一次是错过了理想的学校,下一次呢?
好了,我们下一弹再见。
绿茶的故事系列请看这里:
【氢氰酸讲留学故事】第三十九弹:美人心计(一)
【氢氰酸讲留学故事】第四十弹:美人心计(二)
【氢氰酸讲留学故事】第四十一弹:美人心计(三)
【氢氰酸讲留学故事】第四十二弹:美人心计(四)
【氢氰酸讲留学故事】第四十三弹:美人心计(五,完结)
看完了顺手戳一下左下角的小手指点个赞呗!没事儿记得分享转发下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