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这是氢氰酸讲留学故事的第68弹。这次的故事来自于一个热心粉丝,与先前一样,故事主线真实,细节为我脑补填充。本公众号文章欢迎转发,转载的话请先联系我。
我们的老祖先很早之前就说过,过犹不及。也就是说,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无论是“过”还是“不及”,都不好。
这点对于导师的push程度也同样适用。
push这个词,原本是推的意思,应用到科研上,就可以理解为导师“推”学生干活。push在一定程度里,当然是对学生有好处的,逼着他们更加努力,更多更快地出成果——毕竟人总是有惰性的嘛,时不时挥挥小皮鞭是绝对有好处的。
(写到这里忍不住对我的好朋友马丁叔叔挥了挥小皮鞭)
(写到这里我又忍不住去搜了一下小皮鞭的图,结果……看完之后我决定不放图了,我会告诉你们我纯洁的小心灵受到了一万点伤害吗?!)
但是过于push的话,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会造成很大伤害。
今天要讲的这位孔锰教授,就是在push学生上出了问题。
孔锰人如其名,是个猛人。从本科到博士再到博后,一路名校上来,博士更是四年就提前毕业,之后成功在名校X大找到了助理教授职位并在五年后顺利拿到终身教职。
(168,一路发,说的就是你!看看,这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按理说这种一帆风顺的教授应该对学生不太苛刻,可是孔锰不然,非常喜欢push学生干活,其push的方式也极为简单粗暴,就是一个字:骂。
“Fxxk”、“Sxxt”、“Bxxxh”,这些粗俗难听不入耳的骂人话,孔锰使用起来却得心应手,而且不是对空气指桑骂槐,是对学生直接这么劈头盖脸地骂。都是人生父母养的,学生听到了心里当然不好受,但是迫于孔锰的导师角色,只好忍耐。
(孔锰组的学生应该都是一脸雀斑吧?不过我脸上的雀斑是晒的!晒的!晒的!)
这么骂人是为什么呢?当然是push学生干活啦。孔锰手下的弟子,无论硕士博士,一周七天,每天都被push得要写代码12个小时以上,周末也没法休息。稍微想缓一下,孔锰带着各种脏字的小皮鞭就会高高举起,在学生的心里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即使对于暑期研究的本科生,孔锰也不放过,脏话满天飞就不说了,工作强度居然也push得跟硕士博士一样,稍有不满意,就大发雷霆,有一位可怜小朋友的电脑就是被孔锰在与之讨论问题时摔坏的。。。
(电脑表示一脸无辜)
这样的日子一天天地过着,直到有一天,出了件大事。
孔锰实验室有一位攻读硕士的孩子,叫小曹。一般来说,硕士学位以修课为主,对研究要求不是很高,可是对于孔锰来说,有劳动力怎么能不用呢?而小曹是个老实孩子,一向孔锰说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对于这种听话的学生,孔锰当然要尽可能地压榨。
小曹这么听话也是有原因的——他想要孔锰的推荐信去申请博士。所以孔锰逼着他各种加班,他忍了;孔锰各种骂他,他忍了;甚至孔锰不让他吃饭不让他睡觉,他也忍了。小曹每天工作时间,比其他博士都长,就是因为想拿到孔锰的推荐信。
“孔老师,我的文章您看过了吗?”小曹在一次谈话中紧张地问孔锰道。
这篇文章是小曹硕士一年级结束时就开始写的,然而孔锰一直说内容太少不够发表,不断让他继续做,A内容做完了做B内容,B内容做完了做C内容,C内容做完了做D内容……等等等等,但就是不让发表。小曹私下里跟博士生甲讨论过,甲叹了口气,说孔锰明摆着故意找理由不放小曹走,实际上小曹这么大的工作量,都能拆成三篇文章发表了。
果不其然,孔锰又对小曹一顿痛骂:“Sxxt!你看你写的什么烂文章!就这水平的还好意思来问我?!投出去编辑直接给你扔垃圾桶里!不好好写代码还想发文章?别做梦了!我老实跟你说吧,你再不努力,连推荐信都别想!以后中午饭别吃了,写代码!晚上也别光顾着睡觉,好好在你的课题上下功夫吧!”
“老师,我……”小曹急得满头大汗,自己每天已经工作14个小时了,孔老师怎么还这么说自己呢?文章不达标我可以继续做,但不至于这么差吧?还有推荐信,自己一直以来这么任劳任怨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一封好点儿的推荐信可以申请好学校的博士吗?
“我什么我!你看看你,这周都做了什么狗屁东西出来?!你这代码写的是什么鬼?我跟你说,………………”(此处省略骂人话一千字,鉴于氢氰酸小盆友一直习惯礼貌用语,实在难以脑补各种脏字骂人话,你们也省省吧,意会就好,咱继续往下看)
孔锰还在喋喋不休地骂着人,可是小曹却什么也听不清楚了,他只觉得心跳骤然加快,胸口闷得像压了块大石头一样喘不上气,大脑中也是一片空白。
大概是最近睡得太少又没吃午饭的关系吧。小曹想。这些日子,孔锰每天中午都会给小曹布置一大堆的任务,为了完成孔锰的要求,小曹午饭都不敢去吃,晚上也一直写代码到两三点才回家睡觉,然后早上八点再来办公室继续干活。周末?这两个字可不存在于孔锰组里的字典中。
孔锰还在肆无忌惮地拍桌子乱骂,话语越来越难听,越来越恶毒。小曹身体愈发难受,实在有些站立不住,刚伸出手去想扶一下桌角撑住身体,却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你们这帮蠢货!饭桶!看什么看?!反正死不了!赶紧回去干活去!Fxxk,说不定是装晕,就知道你们这帮王八羔子在联合搞事。”孔锰又在学生办公室咆哮起来了。
这次咆哮并不是学生们习以为常的日常惯例咆哮,而是当学生甲乙丙联合起来找孔锰想要请假两小时去探望一下小曹时,孔锰不但不准,还本色出演了一段“咆哮帝”的好戏。
此时小曹正在医院里静静地躺着。他晕倒并不是简单的血糖低或是别的什么,而是心脏过劳。小曹在孔锰办公室倒下的那一刻,平常作威作福的孔老师也吓坏了,赶紧让两个学生叫救护车把小曹送到医院。当时情况很危急,经过抢救后小曹才恢复了意识,但依然没有脱离危险。
于是在病床上,小曹要来纸和笔,艰难地给父母写了一封遗书。
在此期间,孔锰连一个电话都没有打给小曹慰问过,更不要说去探望了。据孔锰组的学生说,孔锰居然还在组里骂骂咧咧,嫌小曹给他添麻烦,甚至咒骂对方“怎么不干脆在外面死了干净”。学生们都被孔锰的冷血和无情惊呆了。
你们肯定要问,这么糟糕的组,怎么还有学生进来呢?
其实,在小曹进组前,组里的博士生80%都退出了,剩下的都是还没找到出路或是被新“诓骗”进来的学生。为什么用“诓骗”这个词呢?因为从网页上看,孔锰组是很优秀的,不仅孔锰本人经历很牛,他的文章水平也都很高(虽然数量不太多),而学生联系孔锰时,他都会很热情地回复,交谈时也让学生感到这个老师很厉害,很有想法,然后就掉坑了。
但是一般进组第一天,细心的学生就能发现组里氛围的不对劲,这也是为什么绝大部分学生都得以成功离开,但也有少数像小曹这样的同学,发现得晚,换导师难度大,又抱着“我只要刻苦努力做出成果老师肯定不会亏待我”的想法,结果就如温水煮青蛙一般,等发现之时,已经太晚了。
万幸的是,小曹经过医院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毫无疑问,他的病与长期在孔锰组里收到的压迫和精神虐待是分不开的。如果选择在孔组里继续下去的话,类似的事情很可能还会再次发生。
小曹病情稳定后的第二天,组里暑研的本科生就买机票准备回国了,毕竟,推荐信诚可贵,生命健康价更高(笑哭)。
后来,小曹由于病情特殊,和家里人商量后决定回国治疗一段时间。走之前,他去找孔锰谈话说明原因,然后忐忑地向孔锰提出了请假要求。
出乎意料的,孔锰答应得极为爽快:“没问题,你放心回去治疗吧,身体肯定是第一位的,学校这边的事不用担心。”
(这么痛快?孔老师这是转性了吗?你们猜猜看?)
幸福来得太突然,小曹赶紧抛出了自己第二个问题:“孔老师,我问过学校,说是我这种情况到时候从国内回来的时候需要您写一封证明信,这个可以吗?”
“这个啊,没问题!你等回来的时候给我发邮件,我给你写。”
“谢谢老师!太谢谢您了!”
“没事,应该的。”
小曹退出孔锰办公室,长出了一口气,他没想到孔老师居然这次答应得这么爽快。看来老师还是有一份仁慈之心的,到时候抓紧回来把硕士学位拿到,就可以申请博士项目了,小曹想。
带着这样一种放松的心态回国,小曹的治疗挺顺利,一个月后,等差不多康复了,他开始联系孔锰关于开证明信的事,想要继续回到组里,完成硕士学业。
然鹅——此处插入一个温柔可亲的微笑——孔锰并没有回复。
小曹有点慌,但想着可能是老师没有看到自己的邮件,于是又发了一封,孔锰还是没有回复。
这下小曹着急了,他干脆直接打电话到孔锰办公室,结果你们当然猜到啦,孔锰不同意写证明信,死活不肯。
小曹感到天都塌下来了。
其实他应该想到,从他晕倒被诊断出心脏过劳的那一刻起,孔锰就不想要这个学生了——万一再次晕倒怎么办?这次抢救回来了,下次呢?本来学生就不好招,要是再落下个把学生push致死的名声,这辈子都别想招到学生了。
所以当小曹提出要回国治疗的时候,孔锰心里乐开了花,因此才能那么爽快地放小曹走。等小曹要回来的时候,不给写证明信,这样小曹就没办法回归组里,等一段时间后,就会被自动除名。
真是冷血无情无义至极。
小曹之后怎样我就不得而知了,希望他不要太沮丧,人生还很长,有一两年的沉没成本很正常。无论怎样,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是最重要的。相信你离开孔锰组,会有更好的人生。
这个故事就此结束。
【氢氰酸说】
我们都知道,生命、健康、安全始终应该排在第一位,金钱、地位、学位等外在的东西都要排在后面。可是,往往事到临头时,人们总会抱着侥幸心理,觉得自己还年轻,熬夜没关系,每天工作14个小时,就拼这么三年也没事。然而,重者,如同小曹这样,还没结束学业身体就提出抗议;轻者,则在年纪大了之后发现这里那里的毛病都显现出来了。
小曹这件事,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未必是坏事。首先,身体给出的这种反应,等于强制性地要求小曹去给自己身体一个休息和恢复的机会;其次,孔锰拒绝给小曹写证明信,刚好从客观上断绝了小曹在这个组里继续干下去的念头。可以想象,如果小曹再次回归孔组,他一定又要进入拼命三郎的模式,到时候身体再一次承受巨大的压力,会发生什么可就不敢想象了。
退而言之,即便是小曹回到孔锰组里,身体也没有再次发病,孔锰面对这么一个好劳力,是决不会轻易放他走的。孔锰可以卡文章,自然就能卡毕业;孔锰可以卡推荐信,自然就能卡小曹去找下家。所以,想要在孔锰组里通过刻苦努力发表成果,拿到好推荐信去申请博士,只是小曹自己的美好愿望罢了。
像孔锰这样极端自私冷漠的导师,只把学生当作干活的苦力,不但不关心学生的自身发展和前途,连后者的生死都不屑一顾,这样的导师,有何信义可言?在他的组里多久,你的沉没成本就有多少。所以一旦遇上,二话别说,赶紧离开。动作越快,沉没成本越低。
我估摸着你们还有两个疑问:推荐信真有那么重要嘛?小曹身体都那样了,肯定应该知道自己不适合留在孔锰组了呀,怎么在国内治好了还非要回来呢?
首先解释下推荐信,这个在学术圈真的很重要,非常非常重要,super重要。你们记不记得我写过的吭哧兄的故事?他在导师组里被卡了10年,就是因为推荐信的原因,而最后找教职异常艰难(他文章和科研工作都非常好),也有很大程度是导师写了差推荐信的缘故。还有很多其他例子,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所以被捏住推荐信这个软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再来说说小曹。咱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还有句话,叫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所以知道我要说啥了不?小曹的确有他的问题,甚至连健康都不顾了,心心念念要回到孔锰组,这个在旁人看来显然是不对的,甚至有些可笑。但是站在当局者的角度,他看到的是什么呢?
已经读了两年,再有一年甚至不到一年应该就能毕业了;
孔老师的推荐信含金量高,能帮助找到很好的博士项目;
目前病情稳定;
家人也希望他尽早拿到硕士学位;亲朋好友整天问“什么时候毕业”;
等等。。。
所以,虽然我不赞同小曹的做法,但我理解他的行为。你们也别diss他了,毕竟真正做错的人,是孔锰不是吗?
因此,进组前一定要多打听!多打听!多打听!进组后一发现不对赶紧转!赶紧转!赶紧转!一个是积极预防,一个是及时止损。
你们也别让我爆孔锰是谁,这件事的知情人不太想让很多人知晓此事,当时披露出来很快就删除了,也是怕导师打击报复吧。不过也不用担心踩雷,像孔锰这样的导师,稍微年长一点的师兄师姐肯定都知道,你们选组之前稍稍打听一下,或者晚上去楼里看看哪些组还干得热火朝天,不就知道了嘛。(快给我的机智点个赞!顺便戳下广告!)
PS:吭哧兄的故事我附到最后了,就是那个一氧化氮的夫妻店系列,想看的就去戳吧!
好了,我们下一弹再见!
看完了顺手戳一下左下角的小手指点个赞呗!没事儿记得分享转发下哦!
本公众号文章欢迎转发,转载的话请联系我,谢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往期文章
【极品导师】第三十弹:一氧化氮的夫妻店(上)
【极品导师】第三十一弹:一氧化氮的夫妻店(中)
【极品导师】第三十二弹:一氧化氮的夫妻店(下)
一氧化氮的夫妻店(吭哧兄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