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诗词里的九大雅事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小城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采戴茱萸,赏秋景,饮菊花酒,思念远方的亲人。
那么,你知道古代诗人在这一天都有什么雅事吗?
①【出游赏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唐.刘禹锡.《望洞庭》
意思是,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在很多人眼里,秋是萧瑟颓败的,那满地的残叶,光秃的枝丫,冰凉的雨水,寒冷的天气,无一不让人惆怅。
其实,秋也热烈绚烂。落叶满山,枫红杏黄,正是登高赏景的最佳时节。
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秋,刘禹锡前往和州上任,途中经过观洞庭写下此诗。
秋日的洞庭湖在月光的普照下,辽阔恒宇,无限浩淼,湖面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②【登高望远】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湖上翠微
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意思是,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自古重阳节就有登高赏景的习俗,人们认为重阳节这天地气上升,为了避免邪气入体故而登高。
现在城市生活繁忙,这样的习俗已经少见。不过若是能忙里偷闲,约上三五好友,或者与家人一起登高赏景,那感觉一定无比美好。
大概是一五年,那时家里房子还没装修,租住在十字街,旁边就是森林公园,登上山顶便可俯瞰整个小城。
每逢天气晴朗,一家人闲来无事,便去爬山,享受那份自在清闲。
如今来深圳,由于天气太热,难得出去一次。

③【佩戴茱萸】
茱黄锦衣玉做匣,安念昔日枯树枝。
南北朝.吴钧《行路难.洞庭水上》
茱萸是一种乔木植物,其果色泽红润,在秋日是一道鲜艳的风景。
同时,它还具有药用价值,有止痛,除湿,逐风邪的作用,常被人们采来做香料,因此重阳节这天又有插茱萸的习俗。
不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除了在一些偏远乡村,其他地方已很难采摘到茱萸,多少还是有些遗憾。
④【思念亲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意思是,一个人独自漂泊在他乡作异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这年重阳节,王维正在长安考取功名,见城中热闹非凡,家家户户开开心心团聚过节,不由思念起远方的亲人,触景生情,写下流传千古的名作。
一个“独”字,瞬间突出了他心中的伤感和忧愁,加上“异乡异客”,那种漂泊孤独,身不由己的感觉真是叫人惆怅。


⑤【东篱赏菊】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秋天虽然百花凋谢,却也是菊花盛开之时。
菊花常被人们冠以坚强、潇洒隐逸的高尚品格,李清照一首《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更是让菊花声名大噪,流传千古。
秋日赏菊,也是在赏自己那份坚强,给匆忙的生活添注一缕坚毅。
⑥【食重阳糕】
中秋才过又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
清·杨静亭《都门杂咏.论糕》
意思是,中秋刚过又到了重阳节,你看那花糕正于各家忙碌。
古人重阳节有食重阳糕的习俗,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
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所以,重阳糕亦称“花糕”。
人们认为“糕”与“高”同音,吃重阳糕也寓意着步步登高,意义非凡。

⑦【饮菊花酒】
菊花宜泛酒,浦叶好裁书。
唐.杨炯.《和酬虢州李司法》
菊花不仅可以用来泡茶,还可以用来酿酒。在古代,同样有着喝菊花酒的习惯。
想想古人真是浪漫,对待节日更是隆重精细很有氛围感,不像今天很多习俗已被淡化,甚至连相聚都显匆匆。
我不太会喝酒,但我突然觉得节日能和家人好友饮上几杯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特别当一个人在外地,身边没有亲友时,那种感觉也越发强烈。
⑧【品茶观风】
枫上经精红更好,晚来扶杖过前村。
宋.王之道《秋日野步和王觉民十六首其一》
枫叶可以说是秋日最美的景色,随便往山中一走,就可以看到那火红的枫叶于枫林中静静纷落。
那景,那色,美得让人难以用语言形容。
在贵阳时,机场旁边有一体育公园,里面四季皆美,其中就有很多枫树,秋天火红一片,引人停驻。
若是有时间,约上心爱之人,行走期间,漫步枫林之下,必定终身难忘。
⑨【祈愿长久】
今日九九相叠,愿你健康长久。
人生易老天难老,愿你健康长久,也愿你从容变老,更愿你郑重其事过好每个当下。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文末点击在看感谢支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