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作诗4万余首,几乎无人拍手称赞,而刘邦只写了2首却都成名篇


诗词,是国学经典,能够被传诵至今,自然有它的独特魅力。
在古代,除了那些舞文弄墨的文人骚客喜欢吟诗作赋外,不少有权有势的帝王卿相也有这种爱好,其中有些人的诗写得还相当好,比如说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的诗词被后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的诗词与才女李清照并肩,素有“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之称从李煜的诗词中,看到的不仅仅只有华丽丽的辞藻,还有隐藏在诗词背后的历史。

不过我们本篇要探讨的并不是李煜的诗词,毕竟他的诗词之好,是大家所公认的,多说也无益,感兴趣的话,直接背就完事了,而我们着重要说的是乾隆皇帝和汉高祖刘邦。
这两人在诗词上可以说是两个极端,乾隆非常喜欢写诗,简直能称他为大才子,而刘邦却对诗词极其不感冒,甚至有人称他为文盲皇帝。
不过如果以质量作为评判标准的话,却似乎不是这样,乾隆一生虽然作诗40000余首,但几乎无人拍手称赞,而刘邦尽管只写了2首,却都成了名篇佳作,其中一首知名度还相当高。
乾隆诗词中的唯一一首大作《飞雪》
如果要找出一个在诗词方面最高产的皇帝,一定非乾隆皇帝莫属,根据后世不完全统计,乾隆一生写的诗超过了40000首,如果按照一天写一首算,这么多的诗够乾隆写100多年。
不过乾隆虽然长寿,但也只活到了89岁,除却他小的时候还不会写诗的年纪,平均下来一天要写两首以上,而在后世名流千古的李白,流传至今的也仅仅只有1000多首。

所以,单单从数量上来讲,乾隆皇帝几乎足以碾压所有诗人,即便是盛唐时期的那些诗词大家,在乾隆面前也颇为逊色。
不过如果从质量上来讲,便只能呵呵一笑而过了,因为这4万多首诗,几乎无人拍手称赞,不过并不能因此便对乾隆的诗词进行全盘否定。
他还是有一首诗能拿得出手的,比如说唯一一首入选小学生课本的那首《飞雪》,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如果不是最后这句画龙点睛之笔,乾隆的这首《飞雪》,就其文采而言,或许连小学生都不如,更让人苦笑得不得是,据说这一句还不是他写的。

由此可见,乾隆虽然热爱写诗,但并不在意诗的质量,一切随心意,不管押韵与否,也不管意境如何,写就完事了,可以说是把写诗当成了写日记,能记录生活日常便足够了。
刘邦的《大风歌》
公元前196年,此时的刘邦已经当了12年的皇帝,大汉王朝也走上了稳定发展的正轨上来,不过淮南王英布却在这一年的十月起兵反叛了。
刘邦平定了英布,在班师凯旋的路上,顺路去自己的家乡沛县看了看,刘邦在此地逗留,着实放松了数日。
面对家乡的众人,刘邦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前半生历经坎坷,换来了现今的荣华富贵,但最近这些年,他一手打造的王朝不断有诸侯王叛乱,整个国家又面临动荡不安的局势。

酒可以消愁,一日,刘邦喝到兴头,便一面击筑,一面吟唱,即兴写下了《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短短三句话,便将刘邦远大的政治抱负烘托而出,也表达了他对国事忧虑的复杂心情,全诗透露着一股被悲凉掩盖的豪气,至今被人传诵。
刘邦的《鸿鹄歌》
刘邦回到京师之后,没多久后,他又创作了另外一首《鸿鹄歌》,这首诗相对来说知晓的人并不多,但也是名篇佳作,全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这首诗是说,天鹅飞向天空之后,能飞数千里高,只要羽翼丰满了,便能翱翔四海,而它一旦高飞,即便拥有利箭也不能把它怎么样!
刘邦为何会写下这首诗呢,难道是因为他真的见到了一只天鹅?
当然不是,这首诗中的鸿鹄其实是指代太子刘盈,也就是说刘盈的翅膀硬了,连刘邦都动不了了。
在刘邦的晚年,他曾打算废掉太子刘盈,并且扶立他最宠爱的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而戚夫人为了此事,也整日里在刘邦刘邦面前哭闹。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重,便下定决心要废掉刘盈,吕雉自然不愿意,为此,他找到张良,而张良为他出了一个计策,那就是请出以闻名遐迩的贤人商山四皓来辅佐太子。

这四位贤人,曾经在刘邦刚当皇帝时,便想封他们为官,可是他们却推辞了,如今刘邦却看到这四人却出山辅佐刘盈,他便明白,此时的刘盈已经动不得了。
刘邦废立太子的想法没有实现,戚夫人自然整日以泪洗面,有那么一次,刘邦让戚夫人跳舞,他便击筑高歌,并且吟唱出了这首《鸿鹄歌》。
小结
纵观刘邦的这两首诗,虽然在辞藻的华丽程度上与后世的大诗人相比还有差距,但却言简意赅,字字经典,这也说明刘邦在吟诗作赋上很有天分。
相比较乾隆来说,刘邦写的诗虽然数量少,但质量却非常高,短短数句便能将自己的处境生动地勾勒而出,并将自己的复杂心情展现地淋漓尽致,这可是乾隆皇帝学不来的。
参考资料:《史记》、《古诗词赋观止》、《中国经典诗词品鉴》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