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张口:天若有情天亦老,整个唐朝无人对得上,宋朝才对出下句


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时代越是前进和发展,古诗词就越受现在人追捧和欢迎。
毕竟古诗词可不仅仅是用来背诵的,而是可以用来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内在涵养的。
比如说当我们看到满地的落叶,文学涵养不够的人,或许穷尽脑汁也只能说:满地的落叶真好看,但是如果脑袋中有丰富的诗词便可以高呼: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很显然,同样的景色,张口闭口之间所散发出的文学素养就有翻天覆地之别。
所以,现在很多家长对于让孩子学习背诵古诗也是不遗余力,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文化上的进步。
既然学习古诗,自然要对一些诗人的生平进行了解,毕竟对古诗词的研究,单单背诵是不够的,还要能看到古诗背后所隐藏的历史。
唐朝作为孕育古诗的大环境,期间诞生了不少令人钦佩的大诗人,按照时间来算,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按照派别来分,又可以分为山水田园派、边塞诗派、浪漫诗派和现实诗派。
就拿众所周知的李白来说,他就属于盛唐时期浪漫诗派的代表人物,而在李白之后,晚唐时期又出现了另外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便是李贺。

李贺,别称诗鬼,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素有“长吉鬼才”之称。
纵观李贺的生平,他写出了不少千古名诗,相比较其他诗人而言,李贺还属于英年早逝,仅仅27岁(另一说24岁)便去世了,他能在如此短暂的一生里,与李白等人齐名,其文采可见一斑。
李贺张口曾吟出:天若有情天亦老,用其当上联的话,整个盛唐无人对得上,直到宋朝才对出下句,我们一起来看。
李贺短暂而璀璨的一生
李贺出生于名门贵族,他的祖上是唐朝宗室大郑王李亮,这个李亮可不得了,他是唐太祖李虎的第八子,唐高祖李渊都得喊他“八叔”。
等到了李贺出生的时候,他们这一脉已经成为了李唐皇室中极为偏远的支脉,不但没能享受皇亲国戚带来的各种福利,而且小日子过得还很贫寒,甚至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解决。

年幼的李贺面对这种境遇,提笔写下:
欲将千里别,持此易斗粟。南云北云空脉断,灵台经络悬春线。青轩树转月满床,下国饥儿梦中见……
尽管生活不易,李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反而更加珍惜能读书的日子,或许也正是由于这种艰难,才得以让他在文学上大放异彩。
在李贺七岁那年,曾遇到过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与之交谈之后,韩愈大为吃惊,而在韩愈的高评价之中,李贺名扬京外。
等到李贺稍微长大点之后,他的才华更是让韩愈欣赏不已,在他十八岁的时候,李贺便拜谒韩愈,本来李贺能就此鱼跃龙门,可是偏偏此时他的父亲却去世了,按照当时的规矩,李贺必须在家守孝三年。

三年,人生能有多少三年?
等到李贺守孝结束,时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好在韩愈对他依然很是欣赏,并且安排他参加了进士考试,只不过却遭到了小人的陷害,仕途也因此中止。
后来在韩愈的强烈推荐下,李贺才得以做了九品小官,但之后终究无法更进一步,也正是在此之后,李贺写出了不少名篇佳句,其中就有《金铜仙人辞汉歌》。
天若有情天亦老
细细算来,李贺当这个九品小官,当了整整三年,他心中是很有志向的,渴望建功立业,但终究无法实现心中所思,面对报国无门的悲愤,最终他以生病为由,辞官归隐。
在辞官之后,他在京师回洛阳的途中,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写下了这首《金铜仙人辞汉歌》,抒发了一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诗曰: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全诗共十二句,内容上分为了三部分,前四句感叹韶华易逝,人生难久,中间四句写出金铜仙人离别汉宫时的凄婉,最后四句则言及自身,写出了自己在途中所见到的情景。
这首诗遣词造句奇峭而又妥帖,刚柔相济,恨爱互生,参差错落而又整饬绵密,也勾勒出了李贺当时的复杂心境,功名无成,进士无望,一腔热血只能横洒虚空,天下又有几人能深刻体会其中的郁郁不得志?

尤其是这首诗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更是成为了永远不曾暗淡的光,当时很多文人雅士听闻之后,也是赞不绝口,甚至以此为上联,想求个工整的下联,可是整个晚唐时期,也没有哪个人能对出一个工整的下联。
月如无恨月常圆
唐朝灭亡之后,宋朝建立,而纵观整个宋朝,那绝对能称得上是文人的天下,建立宋朝的宋太祖赵匡胤,他唯恐有武将以自己为榜样,夺了他们老赵家的江山,所以便以文臣压制武将。
在这个文人的天堂里,很多文人都没能忘记李贺的这句名篇,他们绞尽脑汁意在寻求一个下联来。

其中有个名叫石延年的文学家他便对出了下联,即:月如无恨月常圆。
这幅下联一出,可谓语惊四座,李贺的上联皆以隐喻生长和兴衰,石延年也以月亮的阴晴圆缺来进一步渲染这种意境,两句放在一起,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意境上也融为了一体,可谓是千古绝对。
而在此之后,文人们对这句诗的热情丝毫未减,不少名家还将此引用到自己的古诗之中,大文豪欧阳修也在其中,他在《减字木兰花》中这般写道:
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在其后的元朝、明、清朝、民国、甚至是近现代,一些名家也都引用过这句话,而我们最为熟悉,也感觉最为磅礴大气的,想必一定是这这一首: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不得不说,古今往来,文学家们层出不穷,但能像李贺这般的人还真不多,他张口就来的词句让千余年来的名家们争相引用,仅仅这点便可以傲视整个大唐。
公元816年,李贺因病去世,年仅27岁,他生前感叹“天荒地老无人识”,现在我们却可以可以替他大喊“雄鸡一声天下白”。
大唐有你,幸哉!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