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1935年2月,上海小沙渡路(今西康路)合兴坊十五号一幢二层楼房迎来了一户新租客。这家人男的自称是木材行老板,独自一人带着三个小孩。
合兴坊十五号是一栋大房子,月租金每月要30块银元。能住得起这样房子的家庭,应该生活条件不错。可是这家人实际上却连饭都不起,还要经常考变卖家当换钱度日。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觉得这男的一定是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但实际上他是我党地下党员,真名叫陈为人。陈为人在历史上并不是太出名,知道他的人并不多。但是他却肩负着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为我党保管中央文库里大量机密文件和资料。
一个特别任务
陈为人,1899年出生在湖南。1918年陈为人就读于湖南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这所有着革命传统的学校里,陈为人接触了革命思想。
1920年夏天,陈为人去了上海。在这里他参加组建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这一年年末他远赴苏联留学,并在苏联光荣入党。1921年底陈为人返回中国,出任北方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1923年,李大钊派遣他去东北。而陈为人也在后来成了我党第一任满洲省委书记。
1928年,陈为人被捕,但是他在牢狱之中坚贞不屈,没有背叛党;次年,在组织的营救下,陈为人出狱。出狱之后的陈为人被派往上海参加地下工作。1931年春天,陈为人在上海再次被捕,在组织的营救下,陈为人在1931年底被释放出狱。
长期的革命斗争,两次牢狱之灾,让陈为人的身体极度虚弱。出狱之后,陈为人原本准备暂时调养一段时间,但是一项特别的任务打破了他原本的计划。
1932年的一个夜晚,陈为人正在家中休息。突然一阵有规律的敲门声响起,陈为人知道这是组织上的同志,便赶忙开了门。
来人赫然是周恩来,陈为人心中暗想,周恩来深夜来访,一定是有重要的事。
果然周恩来给陈为人带来了一项特别的任务:组织上准备让陈为人担任中央秘书处所属中央文库的负责人,具体负责中央文库的工作。
中央文库是什么呢?它实际就是我党中央秘书处文件保管处在革命时期设立的地下文书档案库。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当时规定,中央的重要文件由一名中央领导人亲自保管。到了1923年这些文件则有秘书管理。1926年成立中央秘书处,在这个机构下面设立保管处,负责保管党内各类文件。而后来党内在一些文件中就把这个机构称为“中央文库”
随着革命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央文库”管理的文件也越来越多。到1931年,已经收集积累有 20多箱档案材料,总计约1万件左右。这些文件中包括了各类文件、会议记录、电文,当时在苏区和白区各级机关的文件,还有毛主席、周总理等人的手稿和各位烈士的遗书和照片等。
在白色恐怖之下,顾顺章、向忠发等人背叛革命,这给我们的地下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而"中央文库”所包管的文件一旦落入敌手,将会给革命事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此时周恩来也要奔赴苏区工作,在临行之前他要为“中央文库”找一个合格的“保镖”。陈为人早年参加革命,有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还经受住了敌人严刑拷打,证明了他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忠诚。为此周恩来觉得陈为人是个不二人选。
我在文库在
陈为人听了这个任务,没有过多犹豫,便接下了这个任务。陈为人向周恩来保证:人在文库在,以生命来保护党的文件。
1932年秋,陈为人和妻子韩慧英正式开始了“中央文库”的“保镖”工作。为了掩护,陈为人在上海开了一家湖南湘绣店。白天,夫妻二人就是出手阔绰的有钱人,在店里忙前忙后;夜色降临,二人关上店门,韩慧英在楼下警戒,而陈为人则来到三楼密室,把窗户关好,拉上窗帘,开始整理文件。
这样的工作通常需要一个通宵,陈为人要把密写在各类报纸上的文件和信函抄下来,把大字改成小字,还要把文件四周空白的地方一一剪掉。陈为人这样做就是为了让文件的体积尽可能地缩小,便于保管和转移。
在陈为人夫妻二人的努力下,20多箱文件都分门别类地整理好了,重新归置好。
当时的上海是国民党控制的中心城市,特务军警在这个城市四处游荡。罪恶的枪口随时准备对准革命同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保管好这批文件,陈为人夫妻远离党组织,不参加任何组织会议和活动,也不能去参加各类爱国活动。他们和组织唯一的联系渠道是一个代号“张老太爷”的同志,党内文件经由“张老太爷”传递给韩慧英,再由韩慧英传递给陈为人整理归档。
为了安全,陈为人要经常更换住址。
在他们的房间里,总是有一个火炉,旁边不管什么时候都放着火柴。整理过的文件碎片随手烧掉,而陈为人和妻子韩慧英还约定,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文件来不及及时转移,那么宁肯放火烧楼自焚而死,也不能让敌人得到这批机密文件。
虽然住址不断更换,掩护身份不断改变,但是陈为人,韩慧英始终都把这批机密文件保管得非常好,没有出过纰漏。
我不死,我还要工作
1935年2月,出事了。
由于叛徒的告密,“张老太爷”的站点被敌人破坏。而韩慧英没有得到预警,按照约定前往张家取文件。结果被守候在此的特务逮捕。
陈为人在家里一直没有等到妻子,他深知一定出了意外。于是他果断地带着三个孩子和文件进行转移。
这一次,陈为人化名张惠高,假扮木材行老板。以每月30银元高价租下了上海小沙渡路(今西康路)合兴坊十五号一幢二层楼房。为什么要租楼房?最大可能还是因为几十箱文件需要空间存放。
虽然很快就完成了转移,但是陈为人也陷入了巨大的困境。
妻子下落不明,三个孩子年龄还小,自己又身患重病,陈为人身上积蓄很快就见底了。但是因为身份和任务的特殊性,他不能向外人借钱,和党组织联系又完全中断。
为了不让房东发觉,陈为人每次煮好红薯,经常把一片鱼干盖在上面往楼上端,表示自己生活正常。快到门口时,陈为人又不得不把鱼干藏起来,怕小孩看见了吵着要吃。这片鱼干一用就是一个多月。而一楼的月饼则是做样子的,绝对不能吃。
陈为人自己有严重的肺病,经常吐血。没钱看医生拿药的他,只好把胡萝卜当水果吃。日常开销只好不断变卖身上的家当来度日
最后实在没办法了,他只好写信把自己的妻妹韩慧如找来帮忙。韩慧如从河北赶到上海,看到陈为人的情景非常难过。她回忆说
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段日子,为了凑钱按时交房租,保证文件的绝对安全,我们把二楼的家具变卖一空....家具卖完了,连能卖的衣服都卖了....最困难的时候,一天只好吃两顿山芋。为人总是天黑时出门,到曹家渡买山芋,堆在亭子间里。我怕小女孩经常哭遭到祸害,常把她的手指头塞在小嘴里止哭。这个孩子后来就养成了嗦手指的习惯
韩慧如把自己当老师的工资全部给了陈为人,勉强渡过了一时的难关。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陈为人白天拖着病体去想谋生的办法,天气好的时候还要小心地把文件搬出来吹风透气,以免文件发霉;夜晚则要继续整理文件。这样困难的环境、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让陈为人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而他则毫无怨言,继续重复着这样的工作。
工作之余,陈为人也想过寻找组织。他用暗语在报上登广告,让韩慧如趁着天黑去贴有暗语的帖子,希望可以重新和组织接上关系。
一直到1935年底,敌人找不到韩慧英的证据,只好把她放回了家。韩慧英回家之后,姐妹俩就外出谋生。韩慧英后来找了一份小学老师的工作,在工作中她发现同事罗淑章和组织有关系。通过罗淑章,陈为人一家终于又和组织重新接上了关系。
重新和组织建立联系之后,组织上了解到陈为人一家的情况,决定不再让陈为人担任保管“中央文库”的工作。陈为人按照组织的指令,小心翼翼地把几十箱文件送到了交接人手中。
看到文件都安全完成交接,心里紧绷的那根弦终于撑不住了。陈为人一回到家,口吐鲜血昏倒在地。组织上急忙把他送入医院,并且表示“只要能保住为人,需要用多少钱,就用多少钱”
陈为人坚决不让组织上在他身上多花钱,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陈为人还和韩慧英说:“我不死,我还要工作”
组织上多方奔走,想挽救陈为人的生命,但是终究无力回天。1937年3月12日晚,陈为人病逝,时年38岁。
陈为人之后,“中央文库”由十余位地下党员接力守护,三人为之付出了生命。这是革命志士忠于使命的接力,是生命和鲜血的守护。
1949年上海解放,最后一位保管者将文件送到了上海市委组织部,组织部的同事打开这些文件,惊讶地发现全部文件“未受到霉烂、虫蛀、鼠咬等半点的损伤”。
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战争年代,在刀光剑影的地下战线,陈为人等人从来没有为组织获取过重要情报,也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的姓名也渐渐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是在陈为人等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这个民族对于信仰的忠诚和坚持,对于理想火一般的热情和坚韧。
END
大家好,我是寒叔。社会学出身,野生历史爱好者。
我一直觉得,历史是一个国家和一群人的传记。
在这里,我想和你一起去看那些曾记辉煌或是平凡的传记,去发现不一样的细节。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